最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也是我自己学校的,和她聊了很久,本科就读长大石油专业。而自己从大一到大四也见证了石油行业的没落,还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自己的专业在院系排名最后,到如今的排名前几,感叹行业变化之快。
第一篇——中石化经历
从2016年7月毕业,到今天转眼已然一年有半。从一个普通的石油学子,成为一个石化人,到现在面临内心的踌躇和抉择,一路走来,最为一个90后的老人,很想把自己的历程做个总结,一来可帮助自己作阶段性思考,二来分享给后来者、不论是石油同行的年轻人还是从没注意过石油的外行者,方便请学长学姐们指点、供学弟学妹们借鉴、给其他行业看到此文的有缘人丰富阅历,三来,也希望我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举多得、想来实在是很有必要,也算是硬拉着自己战胜懒癌的一个理由吧。工科女第一次成文,见笑于大方之家了!先交代一下主人翁身份。90年生、父母是普通工薪阶层、双职工独生女,90年代下海后经商,无石油行业人脉背景。还忆高考那年,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家里碰撞出热烈的小火花,执拗的小女纸毫无悬念的平稳发挥、得到一个一本上下的尴尬分数,父辈仔细排查了离家近的大学及对应的专业,果断报了湖北老牌的石油学院,想必大家也心理有数是哪里了。其实我从小成绩并不差,甚至说始终名列前茅,这养成了我心比天高的性格。说来不怕大家笑话,直至初中,我还总是被一个每个学子都曾遇见的千古难题所困扰:高考我到底是报清华还是北大?但与长期不能解脱的芸芸大众不同,优秀的我很快就能得到自己的答案:我想上清华。然后,自己原创、工整手抄的“等你在清华”从此贴在了我的小卧室门上。咳咳,扯远了,我其实想说的是,高考完后我并不甘心上二流大学,也曾想过复读,但是我父母坚决反对,家里亲戚也坚决反对,认为女孩子赌不起了,有志的话以后再好好学,甚至考研,都很好。面对如此坚定的反对力量,具有软弱天性的我沉默了。就这样,我开始走上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康庄大道。从2009年入学,到2013年毕业,我第一次面临就业和人生选择。正好遇上了中石化2013年不招人。在这个关口,我选择了考研。其实考研不仅源自就业难,也是我内心始终的执念:我想摆脱二本学校的出生,我想去好学校看看。经过调研,我果断报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石油行业的最高学府和最好专业。其实困难都是自己吓自己的,实际走过也会发现,也没那么难,就这样平稳被录取,入学,毕业。转眼到了2016年。研三的那一年,从2015年9月找工作开始,我就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石油行业每况日下、直至谷底,从寒冬期走向极寒期,石化单位的口号也从“战寒冬”变成了“求生存”,自然而然的,应届生招聘急剧减少,等到面向我们2016届毕业生,据说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招生人数达到了前些年的三分之一,甚至有传言说只有十分之一。我们应届的石油学子感到了透骨的寒意,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恐慌和愤怒弥漫开来。往年9月份就开始来校宣讲的单位通通没了身影,等到10月份才陆续有传言,说是中石化12月开始网上统一招聘,分笔试和面试,中石油则等到年后的3月份再开始投放招聘,中海油不招聘;而且,三个单位的招生总数较往年大大减少。要知道,我们石大北京,往年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都是进三桶油,今年的消息无异于惊雷和宣告绝望。一向自负于金字招牌一样的专业,一下子变成最难以启齿的伤疤,石大最好专业的学子们,一个个脸色铁青。本行业进不去,其他行业被嫌弃,2016年的我们压力山大。好在我校的学子毕竟是来自全国的行业精英,虽然最终多数人转行了,但是也是各显神通,找的工作并不差。有的进了中国兵器集团,有的进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有的考公,杀进了北京的外交部和大使馆。只要不限专业,或别的行业只要提出要油气田开发的人,我校的学子就会奋力力争,把石油人的精神再次展现。很幸运,我在2016年12月底,通过了中石化招聘笔试,面试也通过导师和自己亲戚的活动,被中石化第二大油田录取。2016年7月13号,我拿着报到通知,来到河南濮阳报到。前来报到的都是我们一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主要来源是各地的几所石油院校。往年近千人的规模,2016年只有76人,加上工程公司32人,共108人。说实话,能来到这里,大家都是经历过找工作的尸山血海,都是承载着本届专业同学的暗暗歆羡,都携带着自己的梦想和意气风发。单位的接待人员都很热情,同批的同事都很友善,入职培训大家都很认真,期间的才艺展示大家也都多才多艺热烈大方。半个月的培训结束,大家依依惜别,互相合影留念,留下联系方式,跃跃欲试的进入二分环节,分入各个基层单位。我被分到了外部市场:据说待遇最好、最有前景的普光气田,在四川达州。8月8日,我们一行二十来个年轻人,背着行囊坐上了入川的列车。普光气田,隶属于普光分公司,机关总部在达州市通川区西外镇,其二级单位:采气厂和净化厂,都在宣汉县,一个叫做105的地方,原兵工厂所在地。采气厂的厂部就在那里。采气厂分为普光采气区、大湾采气区,集气总站三个大的生产单位,及几个相关的附属单位。普光采气区,最先的发现井在普光镇,也就是气田命名的来源,后来打的井靠近土主镇,职工的住宿和办公地也聚集到了土主镇,大湾采气区位于毛坝镇,集气总站在净化厂厂区内部,也在105。整个采气厂有五十多口气井,现在的产能在每日2500万方左右,年产量在100亿方左右。我先分在大湾采气区,2016年12月调动到集气总站工作至今。到这里才交代完背景,推推眼镜,我只能尴尬的笑笑,各位看官久等了,谢谢耐心的一直看下来,接下来谈谈我看到的最基层的生态。先说这个圈子的人物主体。普光气田从2005发现第一口井,2009年开始投产,到现在也就刚刚十年。这里的职工,老职工占多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原来,是油二代三代。油田圈子很小,他们之间的往往有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几乎都能脸熟或者认识;互相之间父辈认识或熟识,同辈间又互为小学或中学同学;就算实在没有交集,中间隔着若干人,也很容易联系在一起。所以,老油田们几乎都互相有听闻,实在是很普遍的事。而另一部分人,是从2009年开始的、每年新来的新分大学生,这也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2013年之前的年份,高峰时一年来近200人。2013年没来,2014年之后,每批过来约20人,我们2016年,来22人,12人在采气厂,10人进净化厂。这部分年轻人中,有部分是石油子弟,另一些则来自五湖四海,多多少少有点关系,不然也通不过轮轮面试和次次分配,来到这里。也许有人表面上家境极其普通,甚至称得上贫寒,但是可能他的一个叔叔或舅舅就是油田哪里的领导,所以,在单位人不可貌相。正如我所提到的,2013年后,招人极少,这里的年轻大学生普遍是在1985~1987年左右,都处于三十出头刚刚结婚的年龄。说实话,2009年刚投产的时期,这里没有路,没有宿舍楼,很多地方都是泥巴,租住在老乡家的小平房,平房里面的地面也是泥巴,洗澡也不便,住宿条件非常艰苦。最先招人开赴外部市场时,多数油田本部的人都不愿意出来,或者很有能力的人本单位又不愿意放,所以最后来这里的人,往往是家里困难、迫切想出差赚钱,或者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和问题。举例来说,现在在我们单位,老师傅们大多数都是家庭离异,绝大多数都是家里困难。在这里上班,平时每季度发两套工服(中石化红色工衣,分为春秋装、夏装、冬装),每季度发劳保用品(包括洗衣液,香皂,毛巾等),吃饭是食堂免费提供,住宿是两人间免费住宿,上班是单位的公车接送。时间是倒班加轮休制:每连续工作两月休息20天,工作期间,不论什么节假日都不放假,法定假日有加班工资补贴。倒班分为白班、夜班,四班两倒。每个班12小时,加上从达州基地到105的路上一小时十分钟,每次上班约14个多小时。特殊的行业环境、倒班的作息时间、加上异地奔波的生活,让我们封闭的环境更加隔离。我们几乎都不是本地人,要么是河南人,要么是全国各地:东北、山东、陕西、湖北、湖南等等。这里只是我们的外部市场,天然气开发属于破坏式开采,开采期限也就十多年,我们注定只是过客。平时吃、穿、住、行都与达州本地没什么交集,加上央企独立与地方政府的模式,加上油田人浓厚的小圈子思想和抱团思想,使得石化单位的人和当地人几乎不打交道。职工的对象和家人一般都在老家外地。长期单调的工作和孤独的生活,让很多人的心都处于空虚麻木和漂泊的状态。在工作之余的时间里,老师傅们普遍沉迷于打麻将和赌钱,越玩越大;年轻人都沉迷于玩游戏,越宅越虚。其实形成这样现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工作升迁困难。整个企业,不同岗位上,都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一个班组,大多数人不干活,少量的新人干活;新人很快变成老油条,然后忽悠更新的人干活。这样的比赶超的风气下,大家以少干活为智慧,私下都嘲笑干活的人傻。而单位是领导具有绝对权威,都是领导说了算,缺乏权利监督;于是也存在站队现象,好岗位都是领导内定和指派,各项荣誉也都是领导的施恩,各项的竞聘都成了萝卜竞聘,不问文凭,几乎不看能力。于是乎,很多很早来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还在倒班的岗位无人问津,很多油滑的退伍油田年轻人如鱼得水,各种裙带关系绯闻层出不穷。踏实干活的小伙,干的活最多,却直至生出了白发也无人问津。人多岗少,于是每次岗位的竞聘和提拔都是稀缺资源,排队的人长长,后来的人遥遥无期。要靠熬年限,那都是每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油田人都知道,没有关系的人,一辈子顶多也就是科级。逼走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对家庭的牺牲太大。老家人认为你在外地,达州人也认为你是外地人,尤其是针对短时间在这里,以后注定要离开的普光人;每两月休二十天的两地奔波,看似对两边都能兼顾,实则对两边都是亏欠。所以,单身年轻人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对象困难。看似唯一的破局方法,就是找个互不嫌弃的同单位的人,但到现在看来,单位年轻人不多,单身适婚极少,选择面太太太窄了,也是不小的难题。好了,如果够幸运,闯过第一关,你成功找到了对象,又分多种情况:找本单位的、找当地人、和找老家人三种情况。咱也来分类讨论一下:第一种,假如找的本单位的,看来已经是最幸福的情况了,因为两人不是异地,以后还能同进退,那么,现是面临第一关:婚后带小孩的问题,夫妻二人都要上班,小孩实在没法带,怎么办?那就只能让老人来,但是老人来了,两口子、小孩子加上一到两个老人,这没地方住啊,怎么破?那么就面临买不买房的问题。买房的话,5年后我们走了,再卖?好不好卖?如果不想麻烦,那就租房吧,大不了花点钱;好了,第二个问题,小孩到了三四岁,又面临入学的问题。现在达州幼儿园贵,小学和初中都是根据你的房子所在地来划片区,这时候,没房?那就交几万的择校费,呼呼。这足够年轻人抹把汗了。第二种呢,找的当地人,那就是面临5到10年后,单位要离开的问题,那时候、你是从此过上候鸟一样的异地生活,还是重新择业呢?这可还要考虑另一半的情绪哦,还是两人商量着来吧!还有啊,现在在河南本部,工资可是普遍只有到手2000出头哦,你能接受吗?依我观察,目前,绝大多数已经买房成家、小孩长大的人,都考虑再达州扎根,不准备走了,于是他们开始默默焦虑今后重新择业、找工作之事。好了,进入第三种情况,父母亲戚介绍相亲,找的老家人结婚。那么,从一开始,就开始了异地生涯,每天晚上通过电波和屏幕来传达关切、维持感情。尚且不谈自己的生活质量高低,只谈小孩出生后,不能陪伴孩子的成长,难道就让自己的孩子过上留守儿童、空巢儿童的日子?你割舍的下吗,放得下心吗。难道媒体发布的那么多问题少年的案例,你就不怕发生在自己身上嘛。干石油的人,注定是要一点情怀的。当然,我指的主要是指真正扎根一线的石油人,某些名利双收,既得利益的高层领导除外。需要奉献不可怕,条件艰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努力工作却体制不公,坐井观天还沾沾自喜,在21世纪保留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最怕的就是,坚持变为妥协,激情转为平淡,隔绝麻木了思考,稳定安抚了抵抗。在知识和信息流通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不仅先天落后,还固步自封。该焦虑的不是石油行业,而是安逸中的石油人。
第二篇——离职央企
安静得坐在自己的小屋的灯下,在自己的笔记本屏幕前、敲一些平静的文字。身体的疲惫还没有散去,内心的奔涌还并未平复,但是啊、趁记忆还未冷却湮没,不敢怠慢、抑或更应该是急于来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历程,供自己瞻仰、供后人借鉴,内心深处、甚至自行脑补出已然云淡风轻的年龄自己,和老友及子弟吹牛笑谈下菜下酒、追忆当年事的情景,也不啻为人生一件幸事。
故事从走进自己直属领导的办公室开始。站长和书记在同一个办公室面对面。“离职?”领导微笑的表情还未来的及变化,但眼眸深处却由招呼的温暖变成了戏谑的复杂,我赶紧避开他惊讶和询问的眼光,余光中也能明显察觉到领导微胖的脸上泛起的红晕,却分明是气笑了,可能觉得年轻人玩笑真大,“想好了?要不你再考虑几天?”我感觉愧对领导这一年多的关怀和鼓励,却闭着眼睛硬撑下去,“想好了,找好下家了,赶时间急着走,还请站长帮忙… …”领导叹息着,签了字,走出来亲自带我去找更高级的领导,“哪个学校毕业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哦,在昌平是吧,好吧,很优秀,去北上广,我们不敢做的梦你替我们实现了;既然想好了,那你好运。”领导亦真亦假的器重,我只能沉默,强力摁下自己心头间或略过的各种念头。
共分为四个级别:直属站部级、厂级、分公司级、油田总部级,前三个项目在达州,后一个项目在总部(河南濮阳)。每一级,都要有人资和组织科(处)室的例行签字,此外,前三个级别,还有复杂的交接单。所谓的交接单,就是包含所有各个部门主管的签字,例如财务资产、风险管理、HSE监督管理、党群、开发管理、后勤管理等等各个办公室的交接项目确认。最后一级,到了油田总部,包括总部局大楼(市区)和自己所在的天然气产销厂(濮阳县柳屯镇),两者间距40元的的士车程。跑流程的过程,就是时间和金钱如流水般哗啦而去,就是和领导玩围追堵截的游戏,就是在迷宫一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楼中数门牌号,就是面对或叹息或责备或冷峻危坐或私下请教的各色办事员时的变换不同语气。
“啊呀哈哈,你来了呀!快来快来!什么?辞职??”面对熟悉亲切的大姐,都不好意思大声说出口,只好快速的带过,似乎这就减轻了伤害;“为什么,难道我们单位不好么。”这样傲骄的领导,我只能赔笑:不不不,是我自己的原因;“啊!怎么是你!!之前来了很多人,我都无所谓,但竟然是你来了,不签不签,坚决不。”熟人难受发红的眼神,我竟然哽住,久久立着,这样看着,也不好意思催促;“唉。”领导轻轻的叹息,我也只能静立沉默。“来,坐坐,都要走了,大胆的说说吧,你感觉我们单位的问题是什么?… … 现在你在达州的手续都办完了,那祝你成功,小姑娘。最后去濮阳的路费也是可以报销的,你找你们相关人事吧,唉,以后的路不容易了,能多报一个是一个吧。”拿到达州最后一个领导的介绍单,走出大楼,我不禁热泪盈眶。临走,我才发现,我们的领导其实对员工很爱护,自己对单位的感情这么难割舍。
从第一天签完字,同事们就陆续开始为我送行。一桌桌,一次次。我其实并不愿意去,但又盼着去。怕和朋友同事们说出那几句话,但又想见见同事,留下更多关于他们的记忆。最后一次长谈,大多都愿意分享自己最真实的焦虑和想走的欲望。来取经的,只要我能,我都尽量详述。同批分配的小伙伴再三正式邀请我再到大山深处去看看,到我们刚来时一起分到的第一个单位看看,去他们还在留守而我已经离开的地方看看。临走,我才发现,值得我铭记和挂念的同事这么多,割舍不下的同事比我想象的还要多。
全部告一段落,最后的最后,我才通知了那几个人。他们都第一时间给我回复。一直性格忧郁寡言的小王,在微信留言,怎么会这样,别开这话玩笑,你在哪里,我现在夜班,我明天就去找你,别拒绝,我好不容易坚持一个决定。一直含含糊糊、坚持道晚安的小周秒回,我在外面,回去和你聊!不要辞职了,在这里多好,不要辞职了,一听都不靠谱,不要辞职了,继续在这里干吧,不要辞职了,要不办个停薪留职吧,不要辞职了,不要这么果断。性格沉郁其实内心丰富的小肖,短信说,希望你好好的。一一诚恳的谈心最后一次,临走,我才发现,其实,各种原因下,我辜负了这么多真心,和各种平行的世界擦肩而过,那不一定更好,但很可能会更轻松。虽然并不后悔,但今后的路,我一定要更勇敢,一定不再受别人的干预,坚持自己的追逐。
穿红工衣的特殊行业,是需要情怀的。我并不缺情怀,只是我的理想,我的性格,并不适合这个行业和体制。不是在单位混的不好才要走,而是本单位成长的节奏不能匹配我的预期渴望;不是对石油这几个字没有感情,就是包含深情,才不能允许它在我心中被时间磨成失望。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希望它永远是纯粹、奉献、挚诚的代名词,能代表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的美好,不被现实所沾染。
第三篇——感悟
从11年到15年,自己见证了石油行业的没落。11年那时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石油学子的梦想之地,到后来的三大企业缩招,最终自己的很多学石油、地质的同学纷纷转行。学姐的经历,跳出人人羡慕的央企、中石化,追逐自己想追寻,年轻就应该多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