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双叒叕来了。这是一个万家团圆、普天同庆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传统佳节。当那一轮明月升起,万象凝晖,你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还是和家人在一起“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媛”,抑或归心似箭地斜靠在飞驰的列车上。
月色溶溶宝镜悬,几家欢乐几家愁。八月十五,从来都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西游记》里的宝象国公主百花羞这一天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掳走,被迫做了十三年夫妻;《水浒传》里的九纹龙史进这一夜大摆家宴请三个土匪头子吃饭被官兵围剿,亡命天涯;武松在这一夜喝多了酒被主子张都监暗算;《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在这一夜禳星失败,出师未捷身先死;倒是《红楼梦》里的寒酸书生贾雨村在这一夜得到了甄士隐的赞助,有了进京赶考的盘缠;大观园里的一众才子佳人在这一夜开宴联诗,“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看看四大名著里这些的中秋事件,一天之内、一夜之际,掳的掳、逃的逃、死的死、聚的聚、散的散、走的走,悲欢离合尽显人间百态。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演义的成分太多。可以阅读,可以精彩,却难以参照、难以感同身受。比起小说家长篇大论地凭空杜撰、处心积虑地编织故事,诗人词人仅用简短的文字就可艺术性地传递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可能是你感受过或正感受着的。在那些写中秋的古诗词里,让我们在字里行间体味古人的羁旅愁思和望月怀人。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杜甫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据说写这两首诗时,诗人正避乱蜀中。第一首诗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第二首诗全诗写景,以景见情。诗人通过刁斗声起,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之下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被贬后的孤寂之情,同是八月十五夜,曲江、湓浦截然不同,今夕对比,不免失落。“昨风一吹无人会”,道尽了寂寥。在“湓浦沙头水馆前”的环境里,难奈凄凉,四联诗毫不保留地描摹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这一首是写中秋之夜望月怀远。前两句写景,实写赏月的环境。后两句推己及人,从诗人自己的望月联想到天下所有人的望月,进而发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感慨。意境宏阔,含蓄有力。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这首诗标题为“玩月”,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看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虽然咏月是诗人们常常歌咏的主题,但此诗之咏却别有妙处,写得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神摇荡,足可见诗人运思的匠心。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他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未似初圆欲午时。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的佳作作,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傲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怀作品。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在这首《木兰花慢》中词人既不思乡凭吊,也不怀古伤今,而是摹仿屈原的《天问》,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一连抛出九个问题,并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蟾蜍、广寒宫等巧妙地编织进去。时而天上,时而海中,时而人间,时而月宫,创造出丰富绚烂、神奇多姿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使人在对神秘宇宙的探索思考中,同时得到了美的艺术享受,不失为一篇咏月、送月佳制。
其实无论是衣冠楚楚的古典名著,还是短小精悍的古诗词,在联系到中国传统节日时都能大放异彩,相得益彰。那娓娓道来的精彩情节,因为涉及到这样的节日有了亮丽的底色,成了瑰丽的景观;那格律曼妙的诗词妙言,因为滋生在这样的节日有了饱满的情感,成了千古的名篇。而中秋作为举足轻重的传统节日,自然而然地成了小说家和诗人词人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作家和节日互相成就、共同缔造,于是产生了一篇篇精妙绝伦的中秋佳作,出现了一个个诗意盎然的中秋节。
微信搜索公众号关注畅听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