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写作灵感来自餐桌上。我且慢慢道来。
我老公从昨日到明日外出,意味着,这三天我必须从“厅堂”到“厨房”,老老实实当“厨娘”。我孩子的美术涂鸦班正巧也放假。这意味着,我每天上午9点至11点30,这两个半小时的“自由档”被取消,必须全天候开启带娃模式。
今天上午,我把用来写“简书”的两个半小时,全身心用来准备午饭。买菜、洗菜、淘米、煮饭、下锅、上桌,西红柿肉蛋排骨汤(请原谅我也不知道这该叫啥菜,总之这道菜由两个西红柿+一个土鸡蛋+一些新鲜的猪肉末+炖好的骨头汤构成)、醴陵小炒肉(绿红辣椒+新鲜猪肉+大蒜子或新鲜大蒜,带汤)、青椒炒毛豆。三道菜,工序复杂程度和挑战难度,对我而言,绝不亚于写2000字的小文章。
在一起吃饭的除了我和我儿子,还有一个我朋友的孩子,比我家娃大三岁。我先让他们尝尝。“怎么样,今天的菜还能吃吧?”朋友的孩子冒了一句,让我心理立马凉了半截,“菜只要熟了,没有不能吃的。”这是对我彻底没要求的节奏哇,自从昨天尝了我的“手艺”后,估计他也没啥奢望了。
我儿子看了菜相就不做声了(所以,我也没敢贴图),除了“骨头汤”,其余的都不动筷子。汤里的肉末、西红柿、蛋,我殷勤地递送多次,遭拒。
朋友的孩子毕竟长几岁,懂事些,给了面子,每一样都吃了,还添了饭。我把三样菜都认真吃了一遍,觉得都不错呀!汤的做法很不一般,区别于西红柿蛋汤,也区别于肉末鸡蛋汤,而且,为了提鲜我还放了点胡椒粉,泡在饭里酸酸甜甜,鲜味可口,特别下饭。至于“小炒肉”,我觉得和我先生做的差不了多少,毛豆虽然淡了点,但还是很鲜嫩,早上买的新鲜的,又是用茶油烧的,原材料好着呢!真的,我吃得特别香。于是,看着儿子只吃点汤泡饭,我有点怀疑他故意的。
“真的这么不好吃吗?我觉得今天的菜比昨天的好很多了。你看,哥哥都吃了两碗饭。”儿子不做声,一旁的小哥哥对着他来了一句:“你带着点感情来吃嘛!”我顿时哭笑不得,敢情这孩子是带着感情才吃下去的?!
“就是呀!平时,你想吃还吃不到呢?妈妈什么时候这么认真做过菜呀!”
儿子望着我一脸坏笑,“平时我会想吃吗?”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说。
“我觉得,今天的菜味道还可以呀,比昨天的好多了。”朋友的孩子总算说了句公道话,我心想。
我把自己对这三样菜的评价一一说道了一番。没想到儿子来了句:“妈妈,你能不能把这些自夸的话憋住哇!哪有自己说自己做的菜如何如何好吃的。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知道不?”
说完,两个孩子都吃完起身了。只有我还没离席,我得把这碗营养的汤喝光,辛辛苦苦做的,花了不少心思,不能浪费不是?正吃着,却听见他们两个在客厅说悄悄话。我故意提高嗓子问:“儿子,你们在聊什么呢?”“我在问哥哥,今天的菜到底好不好吃。”
……
难不成,朋友这孩子饭桌上的两句公道话只不过是安慰安慰我?!
很多情和理都是相通的。比如,做菜和作文,吃菜和品文。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实则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作文的人,投入了自己的智慧和感情,付出了时间和心血,所以,读起自己的文章来,自然像吃自己烧的菜,尽管知道不如大厨的手艺,但总不会觉得太差太难吃。尤其是他为吃菜的人花了心思,觉得营养搭配得合理,烹饪也注意了健康的理念,就更希望吃的人能多吸收一点。如果吃的人能慢慢品尝,嚼出一点“用心”来,给个好评,那做菜的人自然会觉得为这道菜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鼓励和赞赏多了,营养被吸收消化了,做菜的人也许从此慢慢爱上了厨房,愿意花更多的心思来做,无论家常菜还是新式花样菜。
可站在吃菜人的立场想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有的爱吃酸麻辣咸,有的偏好甜爽鲜淡,有的贪恋油煎炸烤,有的只吃煮熬焖煲。就像品文,你推送的不一定对他的胃口,合他的喜好。即便有营养,那也未必是他所需要的呀!所以,一篇跳到自己微信圈或是QQ群的文章,他点进去瞅一瞅,不感兴趣自然就走了,这再正常不过。但是如果这个人是自己身边的人,在意的人,亲人、朋友,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总是希望他们吃东西的时候有选择,而选择得标准就是卫生、健康、营养,当然符合这三个标准又能好吃自然无话可说。所以,即便不那么喜欢,也总是想尽办法让他们多吃点自己家做的,而不是外卖的。可事实上,自己能做的菜品毕竟有限,能提供的营养就这几种,口味和样式都难得满足和周全。
做菜,很多时候不是为得好评,只不过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必需,而且长期下厨房的的人,大多都爱上了做菜,很享受做菜的过程,很享受为家人朋友服务的感觉。而且,自己厨艺日益见长也会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要是身边的家人和亲朋爱吃,让他有展示厨艺的机会,他会觉得很开心,很自豪,有人如果懂他菜中的用心和妙门,愿意和他切磋交流,那就更是不亦乐乎!
作文,不都为发表和赞赏。有的时候就是想找个朋友聊聊天,有的时候只为和自己说说话,有的时候想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有的时候想和志同道合的人互相交流一些心得和思考。有人围观自然热闹,少人关注也自在心安。不过是一桌菜三个人吃和一大群人都来尝的差别。有一群人愿意每篇文章都打开浏览,每一篇文章都有人喜欢或赞赏,作文的人自然开心,有动力。如果相反,其实也无妨,因为就像爱做菜的人,把烧菜当成了生活的日常,做成了习惯,除非想给自己放假,否则他天天都会“上班”。爱作文的人也一样。
只不过,读者的心态远不是我孩子和朋友孩子吃菜时两种表现能囊括的。“只要熟了就行”那叫没标准,没标准也意味着没期待,自然是大多作文的人不愿遇到的读者。菜相不好就下结论,就比如一看标题就不喜欢,有的时候会错过一些营养,少了一些口福。自己不喜欢,觉得不好就实话实说,虽然有些让作文的人难为情,但毕竟单纯、真实。若是真能“带着感情”不妨看一看,好则细看、多读,不好,浏览即是,这样的读者,至少不会抹杀掉作文所有的意义。我感谢这样的“吃客”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