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浮躁,多种因素影响下,患上抑郁、焦虑、躁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严重的心理疾病,单靠医疗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很多患有心理疾病方面的病人去看了心理医生,哪怕遵医嘱吃药照样没什么用。
除了医疗外,其实还需要彻底更新心态与人生观。这样双管齐下,治疗心理疾病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更新心态和人生观谈何容易,这要彻底改变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不用想就知道这人生课题有多宏大也有多困难。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做个切入点或者是突破口,先做个起步呢?答案是:有,就是静坐。
很多人觉得静坐是宗教或者神秘主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美籍华人医学博士杨定一以及他小学四年级就初次接触静坐的女儿杨元宁在《静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一书中就提出,静坐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技巧、过程或成果。
静坐并不是单纯坐在那里,它是有技巧的,也就是说有一些方法是可以操作的,只是跟别的技巧一样,需要练习。根据书中内容,我归纳了几个静坐用到的技巧,比较常用的有呼吸、放下、持咒。
呼吸
呼吸就是在静坐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呼吸是很有代表性的静坐技巧。杨定一介绍了两种入门的呼吸技巧。
第一种是数息
数息就是在静坐时轻轻专注于吸气和呼气,把注意力放在鼻尖或者肚脐下方约三指宽的位置(下丹田)。
每次吸气要轻轻的,也不用想别的,只要知道自己在吸气就好,直到吸满气为止,最好是观察吸气的过程。吸气时开始数“一”,直到吐完气为止。
重复同样的吸气、呼气循环,但是这一次要在吸气、呼气时数“二”。这个循环一直数到“十”为止,然后再回到“一”重新计数。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静坐时间结束。
如果在练习数息过程中心思飘散分心了,不需要想别的,继续数息就好,不需要自责。
第二种是观息
观息是数息法熟练以后自然衍生出的方法,让心灵观察呼吸的整体和片面的特质。说通俗点就是把注意力放在鼻尖或者下丹田,然后注意(观照)自己呼吸的过程。
比如你在呼吸时可以感觉自己吸进来的气是冷还是暖,是长还是短,但是你不需要改变呼吸的过程,只是静静观看就好。
另外,吐气结束时,到下一次吸气之前一般会有短暂停留,不需要改变什么,仍然是观看就好。
同样的,如果分心了,也不用自责,只是知道自己分心就好,把注意力拉回来继续观照就好。
放下
杨定一说有一个方法特别适合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只管打坐”。
方法就是闭眼,盘腿或者正坐两脚平放在地面。甚至躺在床上或者地板上也行。
在心里一一扫描自己身体的各部位,从头顶开始,向下移动,直到脚趾。到了眼睛就提醒自己“眼睛放下”,下到鼻子,就提醒自己“鼻子放下”,以此类推,直到脚趾。重复这个循环一到两次,才能消解静坐的紧张。
等平静了,眼睛仍然闭着,看着念头来来去去,不需要任何反应,也不需要任何处理,只是注视着这些念头,知道它们存在。只管打坐,只剩下打坐这件事,如果是躺着,也以同样心态面对,只管躺着。
持咒
声音是很有力量的媒介,各种声音都可以用于静坐,不过以神圣声音更有意义。
神圣声音分为两类,一类是开悟的圣贤唱诵的,通常被叫做真言或者咒语,另外一类是出自自然,包括风的低吟、海浪拍打、大地振动等。
作为初学者,最好唱诵出声,这样有助于收摄注意力。最常用的咒语是“唵嘛呢叭咪吽”。
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些技巧,静坐似乎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可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坚持静坐,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