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最初知道东野圭吾这个古怪而拗口的名字,好像是在一篇软文里,但是很显然,作者是把东野圭吾顺手拈来和读者玩煽情的。后来我一度把这个陌生的名字误记成了东野吾圭。
一个细雨濛濛的下午,闲逛席殊书屋,举棋不定间,目光被一册硬本精装《白夜行》所吸引,书脊上赫然写着东野圭吾著。因缘际会,我的书柜里就这样多了一本日本推理文学的扛鼎之作。
《白夜行》读完已经几个月了。掩卷后只有压抑的痛苦和对黑白概念的颠覆与错乱。也曾想写点什么,关于小说本身,关于作者,关于写作手法或者意识流等等,却一直深感无法言喻。况且,只粗浅看过作者的一部作品,实在不敢说三道四。
促使我撰文重新关注东野圭吾的原因,源于最近简书的热文中,集中出现了一大波儿描写《白夜行》与东野圭吾的作品,很有点儿高考中命题作文的意味,并且都颇具深度与章法。有一位作者甚至模仿东野圭吾的手法续写了一个章节,令我大吃一惊——一开始我差点以为是作者引用了原著。
“东野圭吾热”这个现象——当然是我对简书近期动态的概括,起初很令我费解。难道这些作者都曾相约在一个细雨濛濛的午后探访席殊书屋么?如果不是如此荒谬的原因(当然不是!),只有另一种可能——东野圭吾的文字正在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其作品影响力正在社会各阶层日益渗透,就像那天午后的濛濛细雨一样,润物无声。
日本文学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推理小说尤甚。但是从前只读过江户川乱步,就以为是推理小说的一枝独秀了。现在看来,用孤陋寡闻来形容我对日本文学的了解,对我的肤浅都是一种极端的仁慈。
之所以对《白夜行》感到无可言喻,是因为这本书的内涵远远超越了推理小说的负载。它固然是靠作者精妙的构思和完美的铺陈来攫取读者紧绷的神经与高频的心跳,让人如坠五里雾中而欲罢不能。但是,小说带给读者的苦涩与震撼,或者说,作者真正要展示给世界的,绝不仅仅在于破解案情的艰难手法上。
由是我十分好奇,东野圭吾,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在网页上搜索一下,相信会有海量的描述。可是我没有这样做的冲动和欲望,一点儿也没有。在《白夜行》的前勒口上,简单罗列着东野圭吾的创作年表,“1985年开始创作”,这是我能够记住的,还有一系列作品以及作者获得的荣誉。解读一个心灵捕手级的作者,最靠谱的方法是什么?是百度或者某某搜索能够给出答案的吗?我这样诘问自己。
好吧,在我没有开始继续阅读东野圭吾之前,让我猜猜他的样子吧——应该是个沉默的老男人,中等个头,喜欢穿一件米黄色的短风衣,灰白头发齐整地从额头向后覆盖,偶尔也会胡子拉碴的,当然,清酒是必要的嗜好,除了带他的宠物狗晨练之外,平时都是宅在公寓里看书写作,或者,班得瑞也是必备的养心甜点呢……
唐泽雪穗与桐原亮司这两个孩子,在这位老者精巧设计与深邃目光之下,经历了命运之神冷酷无情的构陷,堕入了永远无法回头的黑暗人生。当你掩卷的那一刻,就会懂得有一种伤痛叫做欲哭无泪。
其实,就《白夜行》而言,东野圭吾在我的意识里,就是一个拼命奔跑在无边暗夜里的天真的孩子。他深谙孩子的内心世界可能会发生的一切隐痛,却无法或者不愿直白地表达出来。于是他只有不停地奔跑,因为他跑到哪里,哪里的暗夜就会被撕开一道缺口,一线可以让你的灵魂为之震颤的光亮就会莅临这个世界。
如何表达对东野圭吾的认知,我真的感到无能为力。我情愿继续等待,让这个巨大的问号安静地藏在心底,漫长岁月里的某一刻,我的心里一定会泛起大音希声的回响。
东野圭吾,你是谁?
END
【牧马人感谢您的喜欢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