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按照绘画主题,大体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其中写意山水作为文人画的代表,其独特的技法和承载的思想内涵,独立于世界绘画史,成为中国画最具代表的艺术表现形式。
能看到最早的山水画迹——展子虔
展子虔(约545—618年),隋代绘画大师,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到隋代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他是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他擅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被称为“唐画之祖”。
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此图构图留白讲究、山石河流为主体,小舟点缀,已经脱离了当时以人物为主的绘画体系,与浓墨重彩、金碧辉煌的画风形成对比。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唐·张彦远
-
吴道子
唐高宗时期(约680-759年),吴道子随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被誉为“穷丹青之妙”。公元713年左右,吴道子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入内供奉,任内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御用画家吴道子被后人称为“画圣”。
-
李思训
李思训(约651-716),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之孙,原州都督府长史李孝斌之子,著名宰相李林甫的伯父,以战功闻名,曾任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明代董其昌推其为山水画“北宗”之祖,开创了青绿山水画派。
-
李昭道
李昭道(约755年)《明皇幸蜀图》,典型青绿山水,继承了李四训的技法。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颜料,历经千年仍然清晰可见。所谓“明皇幸蜀”,就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时,被迫放弃首都长安,迁至四川避难的情形,画中人马即为唐明皇迁移队伍。
文人精神与山水画的融合
山水画初成在唐代,由画圣吴道子开创,李思训和李昭道继承发展,但是唐代整体的画作仍然以宫廷的工笔人物画为主,色彩艳丽,表现出极盛时期的时代气息。真正赋予山水画人文精神,是在五代和北宋时期,不仅形成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写意技法,并在短时间内涌现了关仝、荆浩、李成、范宽、郭熙、懂源、巨然等大批的山水大师,这时的山水画已经独立出宫廷,离开政治、社稷、仕途,成为文人表达情感的载体。
对写意山水形成原因的思考
个人认为和唐诗的极致发展有一定关系,所谓盛极必衰,唐末的诗歌有记录的篇目已近四万首,诗歌的极盛对于创作未必有利,词句的组合在原有规则下已近乎穷尽,必然需要新的艺术表达形式,所以产生了宋词,也产生了文人写意画,并成为独立科目开始兴盛,从此写意山水和工笔画从两条线发展,两者很少交集。
中国画的内涵
此时山水写意画和文人精神相互融合,对应儒、释、道精神,探索人与人、人与内心、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千年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所以学写意画,尤其不要局限在技法,更要探究文人精神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