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示求诸其心一念之良知,权轻重之宜,不得已而为此邪,使舜之心而非诚于为无后,武之心而非诚于为救民,则其不告而娶与不葬而兴师,乃不忠不孝之大者。
后世临事时,总拿舜不告而娶,武不葬而兴师以此为自己开脱。孰不知,舜,武行此事时是何种心,尔辈又是何种心。忠孝之事,无固定的制事之本,端看内心是否端正。若内心端正,凭一念之良知,所做的行为皆是忠孝之事。制度,规定只是做给小人的,君子心中只有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若只是按制度行事,所做的行为只是给别人看的,为的是自己的内心的虚荣与名利,行的看似忠孝之事,实则已然变质。勿多外求,内求于心,心正事不偏。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当下的学校家庭,重的唯有分数,一切为了多年后的那次高考,孝亲,尊师,友爱,诚信等等一切品德的教育都靠向了后。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失了偏颇,以后需注意。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
这是明朝的状态,更是今天的写照,财富,地位,是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追求的目标,天天外求,却不知力量在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