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时候,喜欢给母亲一个问候的电话,听听母亲在电话那头唠叨的声音,熟悉的话语,就了却了我对母亲的牵挂。
或许,唠叨是上苍赋予女人的专利。
母亲也是这样,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连吃饭的时间也不放过:“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知道吗?”“上学路上不要糟蹋地里的庄稼!知道吗”“吃完饭赶紧做作业,知道吗?”“你看看邻家的二踅,多听话!多学学人家!知道吗?”......唠唠叨叨的话语喋喋不休,听的人烦心火躁,耳廓生茧,只能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极不情愿地点点头,有时,会带有抵触情绪的喊道:“知道了”此时的母亲便一语不发,我清楚的记得,那茫然的眼睛里含着伤心的泪花......
在母亲的唠叨声中我渐渐长大。
后来结婚,后来生子,后来因生活的需求,我进了城,母亲还依然住在老家。离得远了,听不见母亲苍老的声音,一阵子,没有了唠叨,莫名的清静让人感觉不太适应,内心时时有一种空旷和寂寞。
过了年,妻子也来到身边共同经营着一家小店,忙碌的生活中似乎寻到了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
俗话说“门后边靠杈把,娶的媳妇像婆家”,这话真是不假。母亲把唠叨的战袍披给了妻子。然而,妻子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于母亲的传承中发扬创新。母亲的唠叨是语重心长的嗔言,而妻子的唠叨则是你不屈服不罢休的咄咄气势!“你也不管管儿子,不学习光知道耍”“让你早早买些菜,你不买,好了,现在涨价了!”“早让你别进这批货,你不听......”语言像连珠炮,一发比一发猛烈,似乎要占领敌人高地一般,声声夺人,让人无法应对。
起初,妻子的唠叨也受到母亲的熏陶,温润含蓄,有一种亲切的回味。时间久了,温润少了,话语也硬朗起来了,唠叨中时常夹带着愤懑的情绪,不辨是非,随时随地都是紧箍的咒语,听的人头脑发麻,似乎一切都是我的过错。也许,一个锅里搅勺把,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可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人整日不得安宁,整日不痛快,日子如此压抑和郁闷,实在是难熬,真想遁出家门一走了之。
感谢上苍,机会终于来了,因事要赴外地一段时间。或许是我真的厌倦了这唠叨的光景,逃避一时也能让我顿感轻松 。
妻子为我收拾好行李,临走的时候,又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嘱咐的话语,我只是习惯性的点点头,其实,心早已飞到了向往已久的远方。
事情办的很顺利,却迟迟没有早早回家的念想。一次难得的耳根休憩,我要独享清闲。
于是乎,索性关掉了手机,不想让妻子的唠叨再次打扰。就这样,独自住在酒店,困了,一个人睡觉,饿了,一个人用餐,醒了,一个人看书,倦了,一个人到公园散步。悠然自得,无拘无束,重要的是,身边没有了妻子的唠叨,对我来说,这就是神仙般的生活,惬意非常,逍遥自在!
就这样过了几天,不知怎的,愈是无聊,愈是感觉昼夜的漫长。
随着新鲜褪色,惬意也开始慢慢地失落,似乎有一种寂寞笼罩在心头。是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出进进就我一人,没有人陪伴,没有人说话,连影子都是孤独的,不免令人惶恐。此时,我真的希望有人能对我啰嗦几句,唠叨一番,慰藉我的内心的孤独和惶恐。然而,满大街的人摩肩接踵,他们都各有归宿,有谁能知我此刻的心情呢?下了一场雨,天气骤热变冷,我穿上妻子为我准备好的衣衫,思绪万千,对唠叨的妻子有了几缕别样的想念!
也许,对你唠叨的人,就是在乎你的人。对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了唠叨就失去了凝聚力,失去了温馨的味道。母亲的唠叨是期望儿女堂堂正正地做人,而妻子的唠叨是为了家庭勃勃有生机,她们都是出于纯粹的挚爱和真情。
一个女人,含辛茹苦操持着家务,不为别的,只为能得到家人的宽容和理解。想着妻子那疲惫忙碌的身影,顿感内心愧疚和不安!
平日的种种,家庭的所有,哪一件事不是在妻子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地督促下完成的呢!相比妻子的伟大,我是如此的渺小,失去了男子汉应有的胸襟。我拿起了手机,急忙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再次聆听妻子那动人的声音:事情办完了吗?办完了就回来,你可知道,家里人有多担心你呀!
放下电话回味着妻子那牵挂的声音,嘤嘤在耳的唠叨,不由人潸然泪下。
此时,恨不得立刻飞回家中,享受妻子那唠叨的温馨。或许,作为男人,你可能不需要唠叨,但作为丈夫,你要读懂妻子,就要聆听唠叨,在细微的言语里感受女人那一份心情。
俗话说“家有唠叨虫,日子不受穷”。我要说,妻子就是我家的“唠叨虫”,我要用心呵护和善待她。因为,这是我的福气,更是儿子的福气。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妻子而感到幸福,为儿子有这样的母亲感到欣慰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