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一个下午,和子惠遇到了一个卖衣服的老板。这位老板是80后。男老板。他讲了他小时候的经历。对我触动挺大。他父母在他一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从小是跟他爷爷奶奶长大。父母离婚后,他妈妈和他爸爸的兄弟在一起生活了。他爸爸酗酒十几年,后来找了一个阿姨再婚,2008年去世了。他对他爸爸最深刻的印象是有几次他喝得铭酊大醉,不省人事地被人送回来。平时很害怕接到电话,因为这些电话大多是因为爸爸喝醉了通知他们去接人。还有每天早上他爸爸给他做一个手势,让他去拿250毫升的白酒,然后他爸爸一口喝下去。他爸因为酗酒很厉害,多次被送进戒酒所。那个年代是80年代。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父母很少是这样的。童年的他和别的小朋友,生活状态是非常不一样的。十几年来他都没有办法原谅接受自己的母亲。虽然他现在已经非常坦然的跟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他自己说是因为自己相对放下了,所以现在可以说出来。但是我知道其实还是会淡淡忧伤。就像伤口痊愈,那种伤痕却是会一直在的。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如果父母的言行不正确,带给孩子的伤害将是一辈子的。做父母的既然已经选择把孩子生下,就要负起责任,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为人父母的两个人价值观如何不同,有多少冲突,但都应该努力求同存异,给孩子一个和谐完整的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只有这样孩子的幼年心灵才能得到最大的保护。
如果实在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但父母给孩子的爱应该彼此尊重认同包容接纳,而不是在分开了以后互相诋毁,限制见面或者阻止付出。因为互相的诋毁和埋怨,会一直种在孩子的心里,将会影响他成年后对家庭的价值观乃至他一生的幸福观。
我一直觉得父母双方,哪怕是日常生活在一起,都尽量避免发生互相诋毁的言语或者争吵,没有人是完美的人,既然做了一个结合体的父母,就应该互相包容接纳,甚至是包庇对方的缺点,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培育出和谐的结合体-----也就是我们的孩子。如果父母双方一直互相指责诋毁争吵,那么两者的结合体-----我们的孩子,其实它的身体心灵内部也是在斗争,长此以往,就会让他成长为一个常常斗争、特别矛盾的人。
所以成为了孩子的父母,就必须要更加的克制和自律,而不是随心所欲。为人父母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就要拿出行动,去克制去自律。否则我们就只是自私的只最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在家庭中都应该努力进行情绪和心理调节,让自己真正感恩和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个同样感恩快乐和谐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