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这样子的抱怨吗?
“我老公是怎么啦?!哦,就是愚孝,什么都得听他妈妈的!”
“唉,我告诉你,女人为何要为难女人,媳妇熬成婆,都超级变态的。”
“一个大男人,我看走眼了,整天呆在家庭里,没有一点上进心,谈恋爱时怎么没有发现他这么混啊”
“什么鬼科目二,轮到我天都黑了,怎么看?!”
“监考管偏心,看他样子,早知道塞给他个二百块,就不至于要重考了。”
“系统肯定是出错啦,我怎么会压线?!”
“这个事情不归我管的啊,怎么都没有人来协调?”
“公司就给这么一点经费,怎么做啊?”
“那个客户是混球,太难搞了,一毛不拔!”
为什么人会抱怨?当心中怀有不满,抱怨是指责别人的方式。
无论是在别人面前大声抱怨,还是在脑海里为别人贴上“ 混球“、”笨蛋“的标签,我们抱怨得再多,内心的不满还是不减,抱怨无用。
也许你已经听过无数”抱怨无用“的大道理,或许你也已经尝试停止抱怨。只是为什么还是愿意听别人抱怨呢?
公司的茶水间,学校饭堂的角落,或朋友圈里的:
“刚买的苹果手机,你就给我摔了,大家评评理,这样子的男友还要不要?“
“ 什么破社团破会长,还真当自己是一回事了。“
“ 你才不适合,你全家都不适合,老子不干了。“
我们纷纷询问发生了什么,给安慰给宽心。
但我们真的是在关心吗?
表面上,我们认为这个人觉得我是他朋友才向我抱怨吧,如果不附和表示关系下,太不够朋友了。他是相信我,才愿意讲的,不是吗?
其实,在听别人的抱怨时,我们处于一种臆想中。十人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有八,他有九,嗯,原来我还不是太衰;他今天这么倒霉,而我今天没有发生什么好事,也没有什么坏事,太好了;他比我遇到了更吐血的事情,那对比一下,我还是生活得不错的。“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大概就是如此的心态。只是用跟别人比惨的方式,来获得舒适感甚至是优越感。
同时,我们仿佛在收集素材,好向别人展示我们“见多识广”的一面——噢,我的八卦能量满满哒。你男友摔手机算个屁啦,我听过更夸张的,我同学的朋友的妹妹的堂姐的男友连手都摔断了balabala......
我们知道抱怨无用,那听抱怨呢?——更无用,甚至是有害的。
情绪有感染力,特别是负面的情绪。在听到抱怨与牢骚时,它会刺激你同样想到更多可以抱怨和发牢骚的人和事。
逆向思维难,所以才被推崇,同理,在听抱怨时,我们更容易顺着别人营造的埋怨、不平、不满、愤懑的思路往下走,任由负面的情绪发酵。
国外的神经科学家与心理学家对此就有研究,人们当面临各种刺激包括长时间的抱怨,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时,分析发现:
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人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大脑的工作方式也类似,让它听到了太多负面信息,很可能导致当事人也会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
更糟糕的是,长期处在抱怨环境中的人,大脑中会容易出现共鸣,从而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导致影响大脑的思维,更容易变得愚蠢和麻木。
因此,抱怨像条恶狗,会咬人。
那怎么办?你见到恶狗,怎么办?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远离爱抱怨的人,不被攻击,就能免除伤害。跑不过呢?打回去啊。采取左耳进右耳出的策略,给自己在心理筑起一防火墙,阻断牢骚话,此乃打恶狗棒,无招胜有招。
当然,也有需要正面应对的时候,我们有亲人有朋友,回避和无视,都会伤害对方。但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一段关系里不能只有抱怨声的分贝,我们可以试着去引导他:
“嗯,我懂你说的,这的确让人郁闷呢,那接下来你想怎么做?”
引导他去找解决方法,又或者,抱怨者只是单纯想发泄一下情绪,那拖他出去散散步,逗逗猫,吃个煎饼果子吧,有的是小方法让他转移注意力,心平气和。
嗯,抱怨像条恶狗,会咬人,我们提醒着自己不要把心思和时间放在抱怨上,也不要放在听抱怨上。
在情绪这道数学题里,负负并不能得正。大量的戾气和心理垃圾会把你灼伤,一个具有负面能量的人则会把你的人生拖垮。远离那些充满抱怨的人,或者让正能量导正TA的灵魂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