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首档“诗歌实景雅集”文化综艺节目《邻家诗话》,我就立刻被深深吸引。
《邻家诗话》以诗词为切入点,融合诗、歌、乐、舞、书、画、茶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多维度诠释诗词内涵,为我们架起一条直达古诗词的桥梁,让我了解、感受和拥有古诗词。
前几天得知它的同名书《邻家诗话》出版,我立刻买了一本。
书籍版的《邻家诗话》从书、画、乐、故事的角度,解读了脍炙人口的十二首古诗词,带读者体验古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温暖心灵。
在“腾讯视频”或“QQ音乐”APP中,搜索“邻家诗话”,就可以聆听古诗词乐曲,感受诗乐之美。
《邻家诗话》是一本诗词普及书,适合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阅读。
作者方锦龙、牛魔和方颂评,分别是文化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的演奏者、总导演和音乐总监。
方锦龙被央视誉为“一代国乐大师”,成功复原并改良了失传千年的唐代五弦琵琶;
牛魔从事文化创意行业20多年,致力于让传统文化的美好走近每一位邻家诗友的生活;
方颂评是作曲、编剧、演唱和演奏家,是新国风音乐代表人物。
《邻家诗话》全书由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聚焦一首诗词,从五个角度诠释:
第一“邻家丹青”和第二“邻家妙笔”,分别用水墨画展现诗词内容和用书法写诗词;
第三“回到那时”:用文学演绎的诗词故事,还原当时历史可能性,让读者身临其境诗词诞生的场景,体会诗人当时的经历和情绪,感受诗词背后的温暖、向上的情感和力量;
第四“字斟句酌”:解释诗词中难点词汇;
第五“邻家乐府”:介绍乐器特点、意蕴、典故,诗词和乐器的情感关系等,并附乐谱。
有的章节最后还附上本首诗作者的其他作品。
我从“回到那时”这个部分了解到书中介绍的12首诗词作者或诗歌中人物的轶事,走近他们,体验他们的情感,还学习到了写故事的技巧。
一、写此时时,宕开一笔,写彼时,让作品丰富
我从杜牧《清明》这章的“回到那时”的故事里,学习到了写此时时,宕开一笔,写彼时,让作品丰富的方法:
““娘亲,这是什么?好香呀!”一句奶声奶气的童音飘进了耳朵。
我停下匆匆赶路的脚步,顺着声音,从路旁一户人家的窗口望进去,只见灶上的蒸笼正腾腾地冒着热气,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踮着脚尖,努力地凑近灶台,嘴里还忍不住地吧唧着。
“小谗鬼,这是青团。”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我们家的几个孩子也是这样围着灶台,看母亲做青团的。……”
由眼前的情景里提到的青团,回忆起过去自己小时候母亲做青团和兄弟姊妹吃青团的场景。这是一种写此时时,由此时提到的事物,延展写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丰富了整部故事。
二、动用六感写作
在纳兰性德《浣溪沙》这章里,我从“回到那时”的故事里,学习到了动用六感写作,营造氛围,表达极端情绪。
““窸窸——”“窣窣——”萧瑟的落叶声拉回了我的思绪(听觉),记忆中的笑脸慢慢远去。院里的银杏树都黄了,叶子在风中打着卷儿飘落(视觉)。天气越发凉(触觉)了,刚才在窗边发了好一会呆,回过神来才打了个寒颤(触觉)。
(以下是心理感觉)恍然想起,那个天凉时节为我披上衣衫的人,已经不在了。
我曾以为,我们可以相伴的余生很长。知道失去了才明白,每一个当时看起来寻常的时刻,多少回忆里闪闪发光的日子。似水流年,只可追忆,不能再得。”
人类的感觉是相同的。我们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心理感觉去写场景,能塑造出一种氛围,使得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三、插叙交代背景,全景镜头到近景镜头,画面感强
我从李白《静夜思》这章的“回到那时”的故事里,学到了由远及近的镜头变化写作方法,
“开元十三年,巫山脚下桃花盛开,一叶孤舟轻捷地划过江面。(开篇第一句话全景镜头,然后是拉进镜头,聚焦“我”)
我站在船头,看着奇险的三峡风光不断向身后倒退,心中啧啧称奇。(插叙交代人物背景信息)去年秋天,我终于下定决心迈出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蜀地,出川闯荡。
父亲和兄长都有些担心不舍,但他们知道我胸有四方之志,于是拿出十二分的支持,备了三十万金供我干谒之用。
这可是三十万金啊——是寻常人家几年的收入!带着父兄沉甸甸的希望,我国巴西,出三侠下巴东,踏上了出川之路。
出三侠后,江面骤然变得平缓开阔。……”
全景镜头描写了一幅优美的背景画面,然后再用近景镜头,“我”在画中,俨然是一幅流动的水墨山水画。
镜头由远及近,让场景具有了画面感强,深深吸引了读者。
《邻家诗话》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了诗词诞生的场景中,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妙。
(原创作者:青绿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