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说自己有必要将自己从 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发生在自己本人身上的,书中所获取的,身边一些人的每天分享中得到的小想法记录下来。 一方面想要提高表述能力另一方面则想让自己有一个静下心来反思,思考的机会。并不想以此来刷存在感,表现自己。做自己想做的,让别人说去吧。
下午拿起从图书馆借来的《说三国话人生》看了看。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一方面是觉得说三国中的人物形象都十分的有代表性,且性格也是十分的典型。另一方面是觉得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所传递出来的内容似乎都可以成为经验教训。若加以反思则会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以前读《三国演义》纯粹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作业来对待,高考之后对其内容就已经模糊不清了。想重温一下故日的经典。
(PS:对于为何要谈到阅读动机,也是因为今天看到了智学国际创始人车延斌老师分享的一篇有关如何读好 书的 文章后所得到的收获。
部分原文摘录如下: 他们具有深刻的阅读
动机。在翻开一本书之前,他们已经满脑子都是问题: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关键性的内容是什么?和其他学科有什么联系?
它会如何挑战自己现有的知识?他们试图通过书中的文字去寻找意义、解决问题。
他们就像是谋杀案中那些搜寻蛛丝马迹的侦探,带着一个个问题在书中四处寻找,这些问题又引导他们进行更多的探寻。
他们会把这些印刷符号当做一扇窗户,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从而去寻找书本之外的意义。)
仔细地品读了关羽部分的内容。作者以“刚而自矜多犯众,大意轻敌少成功”话关羽之死。也就是刚强而固执,自以为是;多违人情,屡得罪他人;大意轻敌。
绪儒斯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
性格的好坏影响着诸多方面。刚愎自用的性格往往不会拥有好的人缘。
没有谁愿意天天看着你一副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样子。这世上圣人不多,也许并没有。
大人物尚且谦虚,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高傲”?因为有钱?因为比别人拥有更姣好的容貌?虚怀若谷永远是对的。
如何拒绝又是一门大学问。
也许是关羽的性格让他就算有好事送上门也能因此结怨。他不懂得拒绝。在盛怒,冷漠无情下拒绝人情为他最后被背叛而逼入绝境垫下了“基础”。以庄重委婉诚恳的态度说明拒绝的原因,相信别人还是会理解接受的。
以上两点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若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却似乎并不简单。从对待身边的同学开始,从处理小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