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原则浅探
范贤聪
风起于本世纪初的现代教学改革,尤以高效课堂的实现为热点,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尽管发起人杜青山校长的高效课堂概念很模糊(他认为学得多、用得多就一定产生高效),尽管高效课堂的传媒人李炳亭出了问题,尽管热闹非凡的高效课堂"母校"杜朗口几乎被否定了,现在人们甚至不敢再用"高效课堂"一词,换做"有效课堂"代之等等。但中国教育改革的步阀从没停止过,高效课堂必将是课堂改革的未来目标。
一、课堂为什么要实现高效呢?
首先,我们现实以讲授为主的经典课堂效率太低了(在5%以下)。不但严重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而且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已经非常反感。满堂灌、一锅煲、茫茫题海、周考月考天天考,这就是我们的现实教学,讲效率就谈不上了。而且我们培养的就是一种"机器",专为考试服务,这已经严重偏离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轨道。因此,时代呼唤高效课堂。
其次,在人的成长里程中,学习是有一个黄金时段的,也就是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这段生活、学习、成长历程。幼儿讲究启萌教育,小学讲究习惯养成教育,初中讲究兴趣、爱好、知识视野教育,高中讲究能力培养教育,大学讲究探究研发式教育。面对每个学段如此高的教学目标,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不实现高效,必将耽误孩子的前程,影响国家的人才战略方针。因此,祖国需要高效课堂。
再者,世界优秀教育的核心就是高效课堂。从老牌的西式教育,到现代的美式教育,以及最发达的日本教育看,课堂的优秀程度就代表教育的优异水平。因此,世界在追寻着高效课堂,这是国家间竞争的焦点。
二、浅说高效课堂
笔者在上海时听中国大教育家冯恩洪老先生讲过,在九十年代中到本世纪初,他先后以国家教育指导的身份,到欧美、日本等教育发达的国家访学,发现他们的中、小学课堂,存在学生分伙讨论式学习的情况,它的学习效率很高,叫做合作学习课堂。后来我们教育专家组由我主持,对这种课堂进行研究,并参照浙江大学的研究成果,对合作学习的来龙去脉,以及内涵有了清楚的认识,形成了在中国实现合作课堂的三个步骤:
一是构建合作课堂模形(称做建模)
二是按程序具体操作合作学习(称做入模)
三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学习课堂(称做脱模)。
2013年我到杜朗口中学考察,听崔校长介绍,他们学校大多数的课堂,都以四到六人的小组式学习,效果很好。但是,真正精髓是:
第一是向管理要质量
育人管理必须到每一个学生,课堂管理必须做到胸中有数,要知道每一个学生是否学懂了,这在当时是了不得的。可见,崔其升校长的眼光确有独到之处,尽管面对现代大数据,这并不算什么。衡水能有今天,得感谢学到了杜朗口的管理模式。
第二是教师的主导功能
教师首先是一本优秀的"智能教科书",也就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学生所问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几乎都能解答,不会的可以查资料、搞研究,与学生一起解决。其次是要能设计课堂、驾驭课堂,这是课堂高效的保证。再者是要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让学生热爱老师,热爱是学好的前提。
第三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哈佛大学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表明,习惯决定成功的50%以上,主动学习的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杜朗口恰好什么都撞上了。
综上,我们可以给高效课堂下一个定义:
首先是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多,其次是单位时间(一节课)学懂的知识与学习的知识比在75%以上,再者是重要知识学生可以"永久性"掌握。
三、课堂实现高效的原则浅说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进行设计,当然能够到每一个人是最好的。能够用深圳维迈、武汉天喻、上海科达迅飞等大数据平台,进行教学设计是更好的。
(二)主导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课前学生的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或设计下完成的;课中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的,而且授课方法不能单一,要诸多方法并存,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小组学习法等等,该用什么还用什么;课后的反思学习、课堂总结、巩固练习是必须跟上的。
(三)主动性原则
主动是成功的前提,教师要主动设计教学,学生要主动学习,这就是一个"双星"互动的学问。哈佛研究表明,主动学习可达90%以上的效率。
(四)协作性原则
在重庆,我与世界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探讨过,他说在日本从中学到大学,大多采用协作学习,在幼儿到小学,培养合作精神更好。另外,日本最好的学校,都采用合作加协作的方法教学。
(五)实践性原则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无论什么课堂,都应该达到三个目标:
一是学生喜欢的,二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三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
四、高效课堂设计实例解析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堂,在于如何将经典课堂与现代课堂结合,最终创建适合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教学课堂。为此,我们从经典课堂的发展历史及其精华,近代课堂的发展历史及其精华,创建了一个经典课堂走向(或结合)现代课堂的通道――"三六学习摸式"(简称"三六模式"),在实践中效果很好,而且与前面高效课堂的定义及原则很吻合。现将其六步操作流程介绍于下,以与同行研讨。
第一步 预习
教师按该课的重点、难点、考点要求,设计预习指导题,以及对应的预习检测题,这些都必须在进行正课前完成。这是教师主导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协作性原则的体现。学生在课前预习独学课文、自做预习题,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的体现。
第二步 导入
要求教师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导入新课,或者在一种自然意境中导入新课,或者在解决问题中导入新课,或者问题式的导入新课,或者在音像、影像中导入新课,……这完全是教师主导性原则的表现。
第三步 小组合作学习
也叫组内帮助或协作学习,主要通过组内成员间的"对学"(两个人相互交流预习心得)、"群学"(一个组员发表预习体会,其他成员帮助式、挑战式、质疑式、……碰出学习的火花,辨明准确的知识内涵)来完成。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协作性原则的体现。
第四步 组间展示学习
这是一种展学(也是"群学"),一节课可选出一至二个组(小组推出一个代表),面向全班展示本小组内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也选出代表与之PK,整个学习过程一般由老师主导。这是前面五大原则的综合体现。
第五步 检测与反思
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要设计一个"小试卷"(一般由三至五个基础题构成,尤以四个题为好,而且最好是客观题),在完成前面四步以后进行"小考试"(一般在五分钟内完成),用一至三分钟"评卷"统计,试卷回到学生手中反思两分钟。这也是前面五大原则的综合体现。
第六步 课堂总结
主要由老师针对本节课的精华,做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使学生永久性的记住知识。当然,如果学生中有高人,让他们总结是更好的。这是主导性、主体性原则的表现。
教育改革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课堂变革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世界现代课堂成功的案例看,高效课堂的实现是可能可行的。各位同仁,只要我们遵重科学,遵守规律,按高效课堂的定义或内涵,形成了适合自己所教学生取得好成绩的课堂,就可以理真气壮的说,高效课堂实现了。
2020.9.26日于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