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受后人所敬仰,他那充满神奇的一生更值得后人尊敬。
虽同为农民起义,但他与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秀的起义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朱元璋是一个跟皇亲国戚八竿子打不着的农三代,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有点糟蹋文字的感觉。
也就是这么一个无名小辈,竟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皇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
所以说啊,年轻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当然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的成功并不是为了追求梦想,而在为了生存纯属被逼无奈之举。
乱世造英雄,如果不是元王朝的不平等政策,引起汉族农民揭竿而起。或许朱元璋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养牛大户,或者是一个有思想的和尚。
然而,养牛、当和尚可不是历史舞台给朱元璋规划的道路。小编带大家一起屡一下朱元璋的创业之路。
1、地主刘德的逼迫
小时候的朱元璋叫朱重八,因为他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以只能用数字来做名字。父亲朱五四是地主刘德家放牛的,他从小的梦想也是能够子子辈辈都在地主刘德家放牛,如果可以给地主家做管家那是祖坟冒青烟了。
然而地主刘德可不这么想,养你们是让你们给我干活的,我才没有那么多的情怀来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当朱五四被饿死的时候,地主刘德也是彰显了地主阶级的特权,全部滚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所以,朱重八一直以来都恨透了地主阶级,已经被剥削的一层皮都不剩了,最后连自己的父亲都无处安葬,索性出家做了和尚混口饭吃。
但换个角度来说,朱元璋应该感谢地主刘德,否则,他哪里有机会做皇帝呢?
如果把地主刘德家比做一家企业,那他做的没有错,毕竟刘德家不是慈善机构,和朱元璋非亲非故的,为什么要给朱五四安葬费。公司都是以赢利为目的而存在的,世界上哪里有做情怀养闲人的工作,给你工资是让你来创造价值的。
前段时间,华为清退34岁以上的老员工的事件被吵得沸沸扬扬,从公司角度上讲,任正非为了保持公司的狼性,没有做错。而如果加上中国传统道德的帽子,那他注定会站在风口浪尖上,在我看来华为只是被人道德绑架了而已。
2、元王朝的逼迫
为了能吃个饱饭,朱重八毅然决然的出了家做了和尚。然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寺庙也要看看你的出身。毫无背景、贫民出身的朱重八只能做一个讨饭和尚,而且是讨那种一天能饿死一大批人的地方的讨饭和尚。
索性熬到了一定的资历,转行做了撞钟和尚,自此也算是在寺庙拿到了长期饭票了,以后不用再为明天吃什么惆怅了。
在元王朝的腐朽逼迫之下,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的大旗,对抗元军屡战屡胜。
然而吃了败仗了的元军,也只能找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撒气。杀了百姓向朝廷邀功,以下欺上逐渐的成为了一种风尚,这也是元王朝快速毁灭的加速剂。
而此时,撞钟和尚朱重八收到发小汤河邀请朱一起造反的信。当然这种造反掉脑袋的事情,朱重八可不敢轻易下结论。
最后的最后,在周德兴的鼓舞以及即将赶来的元军的逼迫下,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此时,朱重八24岁 ,改名朱元璋,寓意着诛灭元朝的利器。也是在元朝的步步紧逼之下,走上了开创霸业的不归路。
3、郭子兴的逼迫
庆幸朱元璋前24年的痛苦遭遇,让他更加聪明也更有城府。投靠汤河后,快速成为郭子兴的助手,并且娶了郭子兴义女马夫人。估计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梦想应该不再是生儿子给地主刘德放牛了吧。
郭子兴作为一个将军,以及朱元璋的老丈人,并且是朱元璋造反的领路人,在权势面前无不彰显了他固有的地主精神。担心朱元璋有一天功高盖主,取而代之,所以弄死朱元璋也成为了他的首要事件。
在老丈人的极端压迫下,朱元璋终于决定站出来自己创业了。
4、常遇春的逼迫
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赫赫有名的将军。同时让他出名的是他有杀降的爱好。
在一次围攻陈友谅部队的时候,常遇春不顾徐达阻拦擅自杀了陈友谅的3000降兵,并且留了几个人报信,Pia Pia打陈友谅的脸。
这大大的加快了陈友谅与朱元璋间的对决。
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资本能够与实力雄厚的陈友谅对抗。
然而事已至此,兵临城下,朱元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仗不打也得打了。
龙湾战役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仗还没开打,朱元璋这边就已经输了气势,手下官员都收拾好行李准备撤退了,毕竟十万正规水军和一万渔船拼凑的水军,实力相差过于悬殊。
然而,朱元璋又能逃到哪里去呢,逃了还能东山再起吗,答案肯定是不能的,如果跑了或者败了,以陈友谅的性格,只会剩下死亡这一条路等着他了。
朱元璋聪明的很,他懂得战争的利害点就在那么一点点的缝隙中。既然水上打不过陈友谅,那就岸上打吧。
必须感谢陈友谅的轻敌,朱元璋才能侥幸逃过此劫。
龙湾战役,朱元璋险胜。
5、陈友谅的逼迫
如果说,敌人是激发潜能最好的催化剂。
那么陈友谅与朱元璋相碰撞,能够产生的化学反应就是,朱元璋可以是颗不定时炸弹,而陈友谅就是点完火被炸的那个人。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倾巢而出,发动洪都之战,本想捡朱元璋一个空子,一举收回洪都,并趁机切断朱元璋的退路。
然而陈友谅再次轻敌了。
洪都城的守将—朱文正,作为朱元璋的侄子,一个日夜笙箫,外表浪荡不羁的公子哥。却有着另外一重能力,作为明朝的五虎将之一,守城战是无人能及。
60万大军兵临城下,朱文正不慌是假的,而他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多守一天城池,等待朱元璋的支援。
终于在洪都即将溃堤的时候,朱元璋终于回来了。
而此时的朱元璋也是没有底气硬撑着回来的,20万大军对战陈友谅的60万大军,哪里敢有自信,更别说哪里敢有丝毫懈怠。
鄱阳湖,成了二人一决雌雄的战场。
历史证明,人多真的并不一定就能胜利,赤壁之战如此,鄱阳湖之战亦是如此。朱元璋也凭着自己的能力,借来了诸葛亮的东风,火烧了陈友谅水军。能够成为王的人,运气注定不会太差,当然前提是先有王的实力与人抗衡。
鄱阳湖之战后,一代枭雄陈友谅退出历史舞台。
朱元璋需要感谢陈友谅,在他痛苦的时候踹上来的那一脚,不然哪里会有破釜沉舟的决战勇气。
6、为了自己,为了汉民族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朱元璋在平江城成功围剿私盐贩子张士诚。至此历史的舞台上只剩下了元王朝和朱元璋。
朱元璋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利剑,开始了与元朝的最后厮杀,为自己的帝位,为了给饿死的父母报仇,也为了汉民族百姓的安居乐业而战。
元王朝虽有王保保等大将在勉强支撑着,然而在徐达、冯胜、常遇春等人强兵之下顺利的赶回大草原继续做游牧民族了。
再后来北元又被蓝玉在捕鱼儿海全歼最后一股势力,最后一代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铁木真后代)也在逃亡过程中被也速迭儿(蒙哥后代)杀了,元王朝就此告别历史舞台。
从1352年到1368年,朱元璋用了16年的时间带领农民起义军翻身做主人。这是朱元璋这样一个放牛娃,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
朱元璋的霸业蓝图是被历史一步一步逼着刻画的,朱元璋应该感谢这世界对他的不公平,以及他人给予他的磨难。
当然他所要经历的绝不止这些,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他走,故事还未结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