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精品生产零售平台;*
我理解的小米是这样;
用足够廉价优质的手机,吸引足够多的用户。
用足够多的用户,打造自己的在线销售平台;
再在平台销售科技精品盈利;
而科技精品本的用户群,和小米手机的用户群是一致的;
周边产品,也会一定程度增加小米平台的用户量;
小米生态的用户量越大,小米手机的销量越大;
销量越大,小米越能做到优质低价;
上面是指线上。
线下是一样的模式;
用手机,打造一个线下销售平台。
首先平台在销售科技精品盈利。
同样的,周边产品也会增加小米手机的用户量。
小米越能做到优质低价;
所以对于小米来讲,本事是打造一个科技品销售平台;
手机只是用来导入流量的,生态链产品是用来加大流量和盈利的;
核心是能有足够多的科技品用户;
所以小米的口号是: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用户数量对小米很重要,所以,低价,是小米重要的策略;
这里,小米手机本身,是和亚马逊的prime会员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智能家居,是小米模式的最好组合形态;
因为小米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就是手机/智能音箱+科技精品的组合;
系统图如下;
---
*滴滴:业务包裹着的投资公司*
滴滴在我的理解是,是一家投资公司,之所以选择出行,不是真的想让出行更美好,而是这里利润高,否者也不会在取得垄断地位后,没有提升出行的效率,没有降低打车的价格,没有提升司机的效率,反而变成了曾经自己颠覆的人;而近期的种种方式,都是投资获利的举动;
普通人投资股票,滴滴投资业务。也所以,滴滴的融资能力很强,但产品体验一般。投行的高管也多;
当初,他们补贴的不是用户和车主,他们只是投资出行业务;
如今,他们也没有要更好的服务用户和车主,他们只是要收回出行业务的投资;
投资OFO和外卖也类似,并没有更好的服务车主和用户;
如果以提升出行效率,滴滴的产品形态不应该是把OFO和其他出行方式分开,而是串联起来。
你输入起点和目的地,给出的合理路线,应该是各种出行方式的结合;
比如,从早高峰的时候;
出行路线:骑自行车穿过最拥挤的路段,然后打车通过流畅的路段,最后,再骑自行穿过拥挤的路段到公司;
上面的路线应该是选项之一;
而不是单纯的快车,顺风车的选项;
再看拼车,拼车明显是可以提升效率的,本来是既可以提高司机收入,又可以降低用户成本,还可以盈利的;
因为同样的路线,载客量变大了。
但是滴滴偏偏不,用户拼车的成本只比打车便宜几毛,司机多载了人,但是收入也还是按路程算,唯一获益的是滴滴,这是典型的投资盈利思维;
滴滴的口号是:让出行更美好;
出行领域那么多痛点还没解决,去搞外卖?are you ok?
谁能给我编一个外卖怎么让出行更美好的理由?
外卖我具体还没体验过,但是目前能想到的较合理的解释,只能因为能赚钱;随便一句尔要战,便战?就抄后路?不存在的吧;
不要说用户重合,说用户重合微信可以做所有的事,因为所有用户都和微信用户重合;但很多事腾讯也做不了;
系统图如下:
---
*美团:生活服务分发平台*
王兴有过类似的话:我们是综合生活平台,因为都是一群人;
一群人还不够,还得是类似的业务模式,对美团来说,就是提送生活服务;
而且美团的团购模式,让可以在人越多的情况,优势越大;
美团最开始且团购,后来的吃喝玩乐都是生活服务,酒店旅行都是生活服务,出行,也是生活服务;
这么看来,58同城里的生活服务部分,可能会是美团的目标,当然,前提是蛋糕要大,滴滴只做出行550亿估值,这种蛋糕美团很容易心动;
美团的口号是:吃喝玩乐啥都有;因为都是生活服务;
我觉得有一天美团应该把全国的公共厕所建设一下,全部叫美团公厕,这样就覆盖了所有用户了;多好的线下流量获客渠道;咩哈哈哈哈。
简单系统图如下:
---
*今日头条:内容分发平台*
这个就不多说了;
从内涵段子开始,都是内容分发。
一头对接内容生产者,一头对接内容消费者。中间用数据和机器学习来提升分发效率。每一个新的能容,都提升了今日头条的内容分发算法。数据越多,匹配越多,分发效率和匹配度越高,壁垒越高,前途不可限量,只要是内容生产和内容消费两种角色都有的,他都能做,比如今天的千聊做的事,今日头条做起来,不得了……
系统图如下:
系统思考的底座是价值观,心智模式。系统运转的状态趋势,就看系统规则和结构。趋势之下,会引发一个个事件,事件是结果,价值观和规则是因;
ps:
Mac如果想用专门的系统动力学软件的话,可以用VensimPLE
如果只是画系统循环图的话,可以用一般的绘图软件如Edraw(亿图)或Omnigraffle,后者更方便一些,操控感美观度都比较好(评论仅限于系统循环图)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