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菲
9/8第六周Day5:
今天读余秋雨的大长篇《关于友情》。
作者从6个方面来谈关于友情的种种,读过之后,我发现我对友情的理解是相当浅的。一方面可能是还不到能深刻理解友谊的年龄,另外一方面是自己的人生经历比较简单,在友情上也没有太大起落。所以只能写一点关于自己对友情的小感悟。
从小在学校这样一个大群体里,朋友多来源于校园,而且因为几年有一个新的升级,于是总会有一批新的同学。这样说来,拥有朋友总是不难的。但是交不到一个比较贴心的朋友的时期还是有的。
从小学到初中,每个时期都有1-2个还不错的朋友,不会因为没有朋友而孤单。我是在那种比较单纯的生活环境里长大的,所以交朋友大多凭感觉和缘分,没有刻意。对朋友的数量也不求多,1-2个比较投缘,3-5个一起的玩伴也就足矣。
但也有一段友情空档期,就是大学时。由于大学里的自由和以寝室为单位的群体生活,加上有些自我放低的心态,一度没有一个能聊得来的朋友,那样地感受是孤寂的,第一次开始发现有一个投缘的友人的重要性。
友情这事,有时有点奇怪,需求其实是不多的,如果投缘,一个朋友就够了。如果连这一个都没有,就会觉得无限缺乏。
如太过重视,却又没有得到。甚至整个生活也会被这件事影响到。现在想去,大学前两年,缺乏友谊的时间,基本上也是空乏无味的。
对于友情的无限渴望时期,又出现在生孩子后。工作人群圈一下变成家庭圈后,个人被淹没在繁杂又辛苦的带娃生活里,心理总想能找一个朋友,无论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即使和她一起单独发个呆也觉得能找到一点自我和自由。
每个周末,总有些期许,却往往失望。那种时候对朋友的要求是极低的,其实可能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朋友,只是一点新鲜的人气。
后来,终于学会安静的和自己相处,和文学相处,和声音相处,一个狂躁,无聊的自己终于渐渐被安抚了。
于是,我终于体会到人生里时刻常相伴,从不背离,最懂我的朋友其实就是自己。同时,读书也使我从书中自找到多种多样的朋友。再不需要一味的把自己的喜乐依赖于外在的朋友。
即使到了白发苍苍,我觉得我应该不会太孤单,因为相信书是不离不弃的,我和自己也是不离不弃的。
这样,我就算找到了最可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