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这个跟亡灵有关的日子里,我读完了《摆渡人》。这是一个亡灵摆渡人和他所引渡的亡灵之间的爱情故事,而让我震动的却不是爱情,或者说不止于爱情。
崔斯坦是阴阳两界的摆渡人,引导着亡灵穿过阴阳两界之间的荒原,去到他们该去的地方。而他自己,则是被困在这个荒原中的虚无的存在。他显然不是活人,也不是亡灵,他没有自己的目的地,甚至没有一个稳定的自我,根据亡灵的需要而幻化成适合他们的形象;他不能走出这个时空,进入不了荒原这边活人的阳间世界,也进入不了荒原那边亡灵的世界。他唯一有的就是摆渡的任务-----在这个由亡者内心幻化出来的荒原中,不断重复着引渡的工作。
千万年来,一个又一个亡灵被他接引。亡灵们抗拒着哀叹着悲恸着自己惨遭死亡的命运,从来没人想到过眼前这位摆渡人,他有着什么样的命运?是否有着自己的希望和绝望?失魂落魄的亡灵们关注力都在自己身上,甚至没有人真正看到过他。每一个任务中他的形象都是根据不同亡灵的需要而幻化出来的,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接引第一个灵魂前本来的样子是怎样的。崔斯坦是孤独而冰冷的,甚至不能确认自身的存在。如果说他真的存在,也只是因为他们需要他。
只到迪伦的出现。迪伦纯洁的心灵带着对生命最深的爱,深切的关注崔斯坦,虽然自己惨遭死亡的厄运,却依然对身边出现的这位神秘摆渡人保有最本然的关爱。迪伦对崔斯坦感到好奇,在与之相处中自然而然的爱他,并同情他。迪伦真正看到了崔斯坦。也正是这种真正的被看到、被同理以及被爱,唤醒了崔斯坦最深处的爱和温暖的人性,让崔斯坦摆脱了千万年来被困荒原的宿命,跟迪伦一起重返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迪伦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用最自然而然的爱将被困荒原的他带回人间。我想起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没有被另外一个客体真正看见的生命都是被困荒原的灵魂,在绝望中徘徊,等待着被最本然的爱和关注引渡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