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普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一枚,通过校招进入了一个500强的药企,算是比较走运。本科学校勉强是一个211,研究生学校名气比较大,使得自己的起点比较高,加上自己的努力,终于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外企。但是,新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入职以来的3个多月的实习期,我不断受打击,用文章记录一下自己的历程。
外企的办公氛围非常棒,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特殊优待,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工作高效的完成。入职前三个月,会有三个模块的训练,每个模块的内容都挺多,基本白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习新的知识,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很多杂事,比如说申请权限,参加会议,做网上的课程。每个模块结束后会有相应的考核,第一个模块是做工作相关的报告,需要读两本英文书,记住关键的细节,工作的时候用的到的,第二三个阶段就是考试,注重应用,很灵活。而且第二个阶段考试通过后就要有自己的工作内容了。每天负责特定的区域的工作。说的比较泛泛,但是总之一件事就是,节奏快,不会让一个人有时间发呆或者慢慢的思索一件事情。
上面是工作内容的简单介绍。接下来谈谈入职以来对自己的认识。同时期入职的小伙伴,坦白讲,绝大多数很聪明而且很用功,应了那句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其一逻辑思考能力:我们在讲一个工作用的report的时候,对方会很快的联想到其他的report,而且可以区分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交叉和遗漏的地方,同时对每个report的逻辑关系非常清晰,之后用report的时候可以基本不出错。说白了,是一种短期内快速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习容量很大。对于这一点我真的自叹不如,我短期内学习的速度还可以接受,但是容量少,达到一定的内容后去去哦就会疲乏,无法很好的再次接收;我尝试着让自己不给脑容量设限,尽可能多接收,并且了解他们的本质,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原理是什么,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者是它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如何应用它才能为我服务,它存在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对于每一个东西的本质有深入的认识后或许就可以将内容分类,相当于在电脑上设置不同的文件夹,并且进行压缩,事情学习的容量可能就会多很多。其二,实际操作的能力,也就是转移的能力。我的培训和实践基本是脱节的,培训转化为实际的操作对我来说很缓慢,节奏比别人慢不止两个拍子,所以在操作中回到原来的文字再次琢磨耗费我不少精力,而时间又是一个稀缺的资源。多年的学习活生生地让自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我记忆的时候不自觉的有书本画面在脑海里,而不是操作的时候遇见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实际处理,找哪些人做什么事。这是我的软肋,需要我不断在实践中应用之前的东西,才会有深刻的认。其三,高效处理工作的能力。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懒和慢,别人一个小时可以解决的事情,我可能需要不止2个小时;问题出在哪里?我自我感觉事情没有轻重缓急,一个小邮件别人jabber找我,我就急于处理其他的,而重要的事情拖延了,另外,做事没有条理和记忆,翻来覆去的处理刚看完的东西。这种情况,我需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优先级别,杂事小时除非紧急,先搁置,重要的事情处理完后休息大脑的时候再处理邮件或别人找你的事情,以及按照步骤做事情,确保每一步正确,不必返回去重新确认,保持高的专注力。暂时的主要体会是这三点,希望自己可以逐渐改善。
实习的这段时间,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的生物钟被打乱了。原有的锻炼被取消,想要学的东西还没开始。做一个高效优质的工作者,才能做一个高效优质的生活家,多么深刻的领悟!一步一步慢慢来,想对方学习,和自己比较,一切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