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升仙记
白若磐
东晋名士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记,一个特殊之处就是源内生活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得不到“幸福”而避难的可怜人。但其中有一个“小哪吒”比世人多了一份天性的真纯。
当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具备,被伏羲和女娲看中的“小哪吒”开始了桃花源升仙的历史转折。伏羲和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二者均人首,蛇身,兽足。伏羲执规,女娲执矩。规画圆,矩画方。伏羲怀抱“日轮”,内有金乌,即墨鸟,传说中运载日至日出的阳鸟。女娲胸怀“月轮”,内有蟾蜍。二者充分展示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天圆地方,阴阳对生”的和谐宇宙观。
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二位始祖听闻哪吒可以乘鲤鱼飞天,因此决定中元节开始调其升天。哪吒拜别父母,安顿好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跃越过龙门,自己也惊出了一身汗,竟然悬起变成了一条小龙。
有先例可循吗?没有!琴高就是乘坐鲤鱼升天后又落入水中!这次小哪吒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促成其成功。一方面鲤鱼本身地位就不低,鱼是一种图腾或神圣的水族红鬃烈马,有生殖崇拜的艺术表达;另一方面哪吒也非俗人,他虽俗出,但骨子里有“水仙”风骨,因此二者一拍即合,旋转之早,快,准,为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一种力,把天上世界与地上人间紧紧地扣合在了一起,完成了俗人,小人物,不平凡的升仙路。
此后的哪吒与鱼的幸福梦,将系统地,持久地反映人们希望“超凡脱俗,追求永恒”的宗教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