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刚刚带葳子去看望了小时候曾教过他钢琴的一位启蒙老师,汪老师在武音读完钢琴专业本科后,全靠自己考上美国研究生,在美国用4年时间读了两个硕士,回国后在北京打拼一年,现在不仅在教学生,还全国各地有演出。
五年没有回家过春节,趁她回北京之前,想着去看看她,也让葳子与她交流一下,指导点拨一下。
R
果然每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完全是不一样的,汪老师虽然年轻,但仅讲了几点,就让人对她肃然起敬。
I
1.兴趣先行。记得葳子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不想弹琴,甚至差一点就放弃了,后来找到了汪老师,当时她还在武汉音乐学院读本科。没想到只上了一节汪老师的课,就让他燃起了对音乐和钢琴的兴趣。汪老师说她是以自己小时候的亲身体验,小时候就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在练琴,不知道练琴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练、怎么练,没有目标就练不下去了。所以想清楚了练琴的意义就不会觉得是负担。而且汪老师还保留了她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和习惯,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把乐曲的内涵、表情都讲出来了,真的会让人马上对音乐感兴趣。
2.方法得当。练琴真的有很多方法,一个老师一个法。汪老师一再强调“小目标法”,与《微习惯》有异曲同功之感。每天不要从头到尾弹下来,而是要把任务分别到小节。
3.关注细节。每个乐章、每个乐句,都有它不同的表情、力度、细节,要耐心地一点点抠出来,从一开始练习的时候就要关注。
D
虽然老师在北京,还是要多联系、交流,有什么样的圈子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自我修炼1】贴墙练站姿10分钟,第41天。
【自我修炼2】收集经典笑话、故事。
【自我修炼3】听10分钟朗诵,第33天。
【自我修炼4】固定25分钟读书时间,第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