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浅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在现代是一所学校,在古代是相对成年的教学,也作博学的解析,是古人的成人之礼教。

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后一个“明”作形容词,宏扬美德的概念。古时圣明的君主多以德治天下,初有明德圣王尧舜禹汤。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个人理解与百姓大众亲近,是到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而并非听取调查报告,直接与直率的人聊天了解状况,好过听空泛的言论。

止于至善,解析是使人达到完美的德行。这点不太赞同,多数人非圣贤,完美的德行很难达到,做事有道德底线,做人有品德原则,给自己或事物制定好规则,则运行顺畅。

万物皆有志,更多在于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