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一年来,发现自己有了一点变化。
原来我总是那种,只要不让我动脑子,干嘛都行的葛优瘫。
后来,开始写文章,发现不动脑子写出来的东西,害人害已,于是,不得已开始了动脑子思考的艰苦历程。
动起脑子才发现,人类大脑这东西,虽然看形状像核桃,其实和电脑类似,搁置久了不用,又慢又秀,需要不断清理垃圾和病毒,才能逐渐好用起来。
以前,我一直是做事凑乎大概其差不多,这样的思维方式几乎伴随了我的一生,为此,我还得到过一个美称“稀里马哈班德拉耐克夫人”。这个美名曾在江湖上盛传,以至于人们几乎忘了我的真名。
如今我非常明白,如果不是这样的慵懒性格,我的人生一定是精彩纷呈的。
在写文的最初阶段。我看到很多建议都是从身边事入手。于是我开始锁定自己的生活范围,在看得到的视野内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叙述。
这个实践让我惊喜地发现,我原来不是傻得洛夫。我竟然可以观察,描绘,从中得到乐趣,再把乐趣和朋友们分享。
那么写什么呢?
我总是行走在地球的两端,做出两方面的比较是相对容易的,这种不断的行走,也使我对于每一个环境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
于是,我渐渐选定一个清晰的写作方向,我感觉这个目标的选定是重要的。这个选择让我这个菜鸟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一点点不同。
这个目标也令我做了一个新的规划。这个规划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准就是:找到自己,写出风格,言之有物。
这个规划如果正确,我希望可以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和粉丝。我想知道,各个年龄段的人们的不同感觉。
每个人因为经历不同,在走过的路上积累下的阅历自然不同。
一直以来,我很清楚一件事:我的习作不想取悦任何人,仅凭心而写。你来或不来,我都在这里。你看或不看,我依旧更新。我虽然是个菜鸟,但我不想写过眼云烟,没有灵魂的文章写再多也是自欺欺人浪费生命。
另外,我要求自己吝啬地对待每一个字,只要可以减掉的就视为脂肪堆积毫不留情地处理。
在写的过程中,准确的说,是开写六个月的时候,我渐渐理清了自己。我发现只有写作,方可抵达自己最深的内心。那里像一个荒废了很久的幽井,手电光照进去,才看到井底。
我的井底都放了些什么?什么在那里沉睡?我怎样做可以唤醒他们?我知道,生命智慧的80%仍在沉睡。
因为憨厚笨拙,我一直都在拼搏,别人花八分的功夫,我总是花十分。我知道,我的生命里扛着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至今依旧不大清楚。但是鲁迅的影子总是在伴随着我,他严肃的眼睛告诉我,通过写作,给人们带来一点思考和一点改变。
以前我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在忙着对付日常,挣取一份生活费,只是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自由的拿着手电,照亮我的井底。
现在我终于成为一个不为钱所累的自由职业者,自己掌控生活却不被压力和目的干扰,这感觉像鸟儿一样轻松快乐。
不会飞的鸟儿在林子里散步,把大脑放空,任里面的白云尽情享受蓝天。
我从来不认为日更是一个好事。写作的人都写日记和心得,这些碎片化的思绪只能记录下来,开始沉淀,等待着酝酿成一篇不错的文章,这是我们必做的每日练笔,相当于文科生必做的家庭作业。但如果把碎片化的思绪当成文章,以为撒向人间都是爱,则是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
除非你是个super man,否则,这些急于求成的文章一定会带着硝烟,弥漫着浮躁,急赤白咧,慌慌张张。去抢钱吗?
而且,深刻的文章需要在安静的时间里诞生。每天忙着出作品,好像一个生产线,哪里有时间安静下来审视自己?
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令我最开心的是有机会找到智慧幽默的人为伍。其次,写作帮我理清思路。使我的逻辑性加强。最后培养了我的思考习惯,无论是在做什么,脑子都会在思索下一篇的内容和结构。
辛苦了半生才开始蹒跚学步,是否有些晚了?但我脑子里始终有一副画:八十多岁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老人在樱花树下和年轻的学者们谈话,他们的谈话没有代沟,他们的谈话热烈而透彻。
我认为这是最美丽的人生。
斗胆亮出了心里话。也想听听你的小心得。
你是否和我一样,也有一个樱花树下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