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奇楼村
位于在岱岳区道朗镇西南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座古老的石头村子——二奇楼村。它是一个有些神秘的村落,在它周边散落着石坞洞古山寨、八卦兵营、神仙沟、九眼井等的遗迹。自2016年3月8日起,泰安岱岳区道朗镇“二起楼”正式更名为“二奇楼村”。
说起二奇楼村的历史,可考的最早记载是散落于村中的明朝古碑,“盖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始祖彦自洪武传之十世,敬祖 又 迁 居 肥 邑 石 屋 庄 建茔……,邑二奇楼……”这些可能是二奇楼村最早的文字记载,不过听村里的老辈人讲,在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
二奇楼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村落,石头铺路、石头盖房,村里随处可见石磨、石碾、石头水窖。由于历史风貌保留完整、建筑特点鲜明再加上民风淳朴,电视电影《家住泰山》、电影《石敢当》均在二奇楼取景拍摄。
五埠岭
五埠岭位于肥城市孙伯镇西北部,历史上曾有一村分二州(东平州、泰安州)的传说。据泰安县志记载,该村建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传说明朝大将赵豪曾在此剿匪,后被贼陷,死于此地,留下了舍姑峪、藏姑洞、杀姑顶及赵豪墓等遗迹。
五埠传统村落就地取材、依山而建、高矮错落有致,房子都是石头建成,虽历经几百年沧桑多数仍完整保持原有的建筑格局。深巷、大院、高屋、地堡的古朴建筑风格,传递出不可多得的历史气息,演示出久远质朴的乡村记忆。
上泉村
在泰安市城南有一个村落,因康熙皇帝赞其为“上乘之泉”而取名为上泉村,原属大汶口镇,2009年6月正式划归满庄镇管理。在清代乾隆年间,由高晋等人编纂的《南巡盛典》中绘有“上泉图”,其中《程途图》中便标有“上泉庄”一地,里面有“此地有泉群,泉眼甚多”的文字记载。
上泉古泉群位于上泉村及周边村庄,该泉群形成于第四纪早期,距今300万年左右,为上升泉,水质清澈,水温常年保持18°左右。上泉村是历史文化名村,历史上文化名人辈出,著名文学家孔尚任曾在此隐居,并创作了《桃花扇》。
山西街村
位于泰安市岱岳区的山西街村不仅完好保留了传统历史格局和原有建筑风貌,还存有山西会馆、明石桥等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古迹。如今,山西街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山西街村则是大汶口古镇的历史见证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象征,是大汶口镇人文景观的一个缩影。“历史上山西街是随着明代古石桥建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500多年。据当地的县志等史料记载,这座石桥全长570.95米,有65个桥孔,最初兴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同时这座桥也是当时自新泰、莱芜至东平整个河段上唯一的一座连通大汶河南北两岸的桥。目前,明石桥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北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并正常使用的古石桥。
山西街村至今仍保持传统历史格局和原有风貌。明初就已建成环村的城墙,有八大城门。解放后,八大城门逐渐拆除,现在仅在南边保留了一段城墙和一个城门。
鱼山村
在距离泰安肥城市区南3公里处,有一座六百余年的小山村,村中的老房子全用石头建成。因这个小山村依鲤鱼山而建,故起名鱼山村。
据鱼山村《牛氏族谱》记载,明朝初年,鱼山村祖先为躲避战乱,牛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内保留着几十套清代留下来的石房院落。村中的宋氏古寨门、石屋、古村、石碑,山上的奇石景观,古寨墙,回音洞,彰显了山村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南堂子村
东平县南堂子村位于东平湖畔的昆山脚下,形成于明代,是一个古老的渔村。在南堂子的昆山景区,矗立着一座古寺——月岩寺。月岩寺建于明代万历七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月岩寺有一眼泉水,名为“马跑泉”。相传周穆王来昆山狩猎,被一伙山贼围困在这里,人渴马乏。周穆王的马忽得灵性,用蹄子刨地,刨出了一眼清泉,因此得名马刨泉。后来历经千年的口口相传,渐渐演变为马跑泉。寺内还有两棵800年树龄的软枣树,至今仍在开花结果。
大雄宝殿门口有两棵参天的古柏,至今仍亭亭如盖。这两棵柏树为汉柏,有2100多年的树龄了。其中一棵叫血柏,因为从它树干中流出来的汁液鲜红如血。另一棵叫鸟柏,因为它的树枝横切面像一只鸟儿的轮廓,十分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