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追剧时,很多人讨厌被提前“剧透”,在没有看完之前,希望屏蔽一切有关剧情关键内容的信息。而“编剧式观影”则是与此相反的一种观影态度,表现为主动“剧透”、欢迎“剧透”、寻找“剧透”,追求在总揽全局、知道结局的前提下,体味细节。对于一些观众来说,通过网络搜索或者他人的提前告知,获得“剧透”的内容,让他们拥有和编剧一样的视野,能够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但在我看来,去掉上帝视角,放弃“编剧式观影”才是最佳选择。
不可否认,站在上帝视角确实能带来很多不同的感受:不会因剧情的突然转折而惊诧,不会因人物的性格大变而失态,更不会因某个角色的突然 死亡而愤惯……这些观影的第一感受,都会因为站在上帝视角上而得到淡化。当看着周围观众或震惊或失态时,你却只会报之一笑,“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我们为什么会选择观影?是来看演员演得好不好?是要观察哪个细节处理不到位?我想,大多人观影都是为了影片带来的独特感爱。每一秒钟都有无数种的可能性,而编剧从中选择一种作为剧情,这才是观影的乐趣。我们享受的,是影片中那些精心处理的情节所带来的“刺激感”。当你站在上帝视角,看到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时,失去的正是观影最应该有的东西:新鲜感、刺激感,还有一步步跟随剧情所带来的“无知感”
剧情之所以引人入胜,很大部分是因为它的不可预知性,如果将这一切去除了,影片也就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了。
观影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直面临很多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引发各种意料之外的事情。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其未知性、不可预知性。倘若人生 就是“写好的剧本”,“剧透” 太多,按部就班走下来,没有起伏波折之外,自然就没有了吸引力,更没有了趣味性。
如果已知了人生的发展过程,不管怎样努力,结局就摆在那里,生命又有何意义?正如东野圭吾所言,“被贴 上标签的人,只能等待着自己应得的人生。”很多人都觉得预知未来是一种人生的捷径,这实际是给人贴上了标签,从此局限于这个标签之内,只能等待着接受自己被限定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人生不能重来,更不能按照既定的路径走向未来,但我们可以控制的,是人生的内容,是人生的质量,是生命的品质,是生命的宽度。庸庸碌碌没有追求的人生,即使再长也只是一部吃喝拉撒的流水账,乏善可陈,味同嚼蜡。而拼搏进取充实丰满的人生,即使很短也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寓意深刻,回味无穷。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用心去体会那些人生发展中的出乎意料,通过自己今天的奋发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美国诗人费罗斯特曾叹息:“林中路 分为两股,走上其中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这条路又会分股。如此主干无穷,不复有可能回头来走那条未定的路了。这才是人生的模样,看不到结局,有无数的可能。因而无数人为了神秘莫测的未来而奋斗,为那尚未定的前路而拼搏,这才有了梦想,有了希望。
正是无数分叉的路构成了迷宫,成为人生真正的色彩,如果一直飞在高处,看透了迷宫的解法,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