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3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和践行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作风生动地体现到工作实践中。这也为新时代的我们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用好“四下基层”这把“金钥匙”,厚植为民情怀,汲取奋进力量,迈稳实干步伐。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声边”到“身边”,用党的声音打开“聚民力”之门。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宣讲,站稳群众立场,少些照本宣科,多些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土方言”,推动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润人心。要抓住主题教育契机,打造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学习,坚持开门搞教育、开设主题宣讲课,利用“庭院会”“板凳会”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入耳入行。
调查研究下基层,化“脚力”为“能力”,用科学方法打开“问计于民”之门。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修课”。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只有带着真心实意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听到真话、察出实情、谋得实招。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自觉深入基层一线,拜人民群众为师,以“一头汗两腿泥”的躬身之姿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努力在真抓实干中找到解民难、纾民困的最优路径,在基层“烟火气”里发现打开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信访接待下基层,变“坐诊”为“出诊”,用心系于民的真挚情怀打开“惠民生”之门。信访工作搭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民生无小事”,信访事项的解决,关键在于解开信访人的心结。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好“双报到”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下基层信访接待日活动,带着感情、责任和使命,到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与群众零距离交流互动,用心办好“为民办实事”活动,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使信访接待下基层成为取信于民的重要举措,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现场办公下基层,从“会场”到“现场”,让一线解题打开“暖民心”之门。“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办公点搬到田间地头、搬进千家万户,带着热心定期下基层现场办公,直接在一线听取群众意见、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抓好落实,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要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挂念于心,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带去“及时雨”,以“热心肠”敲开群众的“心门”,不折不扣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切实将利民之事、便民之举送到群众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