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层面来说,我们活着有两个根基,一个是身体,一个是人格,灵魂通过这两个根基释放活力与生命力,让人与众不同,多姿多彩。
完美主义不背锅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
主流观点:得神经症的人几乎都完美主义或者其他性格缺陷倾向。
如果这样,那就悲剧了,具有完美主义性格或其他性格缺陷的人,难道一辈子都要活在痛苦中?
所以,这不是最深的根源,还没有挖到本质。
如果你能带着不评判的眼睛,带着温情与慈悲的心走进一名神经症患者的内心,你才知道,那里是人间地狱,海底冰窟,无底深渊,黑暗无日,魑魅魍魉,鬼怪乱行。
你会跟着他一起坠落下去,哭泣到无力后把自己深深包裹。你无法开口说“别太追求完美了”、“别想太多了,去运动运动吧,去交朋友吧”。
这些话在神经症患者心里,显得肤浅又绝情。
到底发生了什么?
人格污染
从现实层面来说,我们活着有两个根基,一个是身体,一个是人格,灵魂通过这两个根基释放活力与生命力,让人与众不同,多姿多彩。
身体吸收营养以存活,是我们生活的载体与工具,而人格是灵魂的通道,是灵魂表达的途径,决定如何通过身体发挥作用。
因抑郁症而自杀的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了一句决定他命运脚本的一句话——生而为人,对不起。
可以看出来,他对自己的人格充满了惭愧与耻辱,作为灵魂通道,他的灵魂被污染,变得肮脏不堪,不再是本来的模样。
这样的灵魂通过他的身体表达出惭愧与耻辱,从情绪与言行来看,会出现比如自卑、自私、消极、抑郁、害怕与人交往、行为失调、生活失控、作息规律紊乱等等问题。
我们灵魂真正的样子被遮盖不见,这就是根源。
知道了根源,治愈的方法也就显而易见,就在于净化我们的人格。
如何做才能净化人格,还原出我们本来的模样?原理知道了,我们更需要方法论。
那就必须得去了解,人格是如何被污染的。
人格攻击
人格污染来自于人格攻击。
与我们的成长经历相关,尤其是处于童年柔弱时期正在逐步发展出人格的孩子。
年幼的我们刚出生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以本能而活,没有好坏高低之分,而外界的声音,成了评价我们自己的镜子,因为要在这世间存活,必须遵守外界的规则。
那么,最初的身边的声音,也就是养育者的观点,就是我们第一个被植入的存活规则,决定了我们人格成长的样子。
父母工作劳累,回家面对一屋子的狼藉,愤怒失落促使他们怪罪孩子“你怎么这么烦人,太不懂事了”。
父母生活受挫,面对无知的孩子会指责“笨蛋,什么也做不好”。
父母压抑自己的性本能,面对孩子的天真与野性,会恐惧的斥责“一点女孩子样子也没有,要不要脸”。
其实,和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只是依据本能去说去做去表现,但却被养育者攻击为厌烦的、蠢笨的、羞耻的,我们也因此培养出评判的、耻辱的、不配得的人格,为了生存发展出冷漠、讨好与压抑的行为模式。
我们带着这个人格慢慢长大,越发根深蒂固。
如何改善
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停止自我攻击,并将曾经的攻击从人格中逐步剥离。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把人格攻击找出来。
情绪是一个很好的标杆,在焦虑不安的时候,去察觉脑海中的念头,这个念头就是被内化的人格攻击。
第二步,改写念头的内容。
比如我经常晚睡,且睡眠不足,这让我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很担忧,睡前的焦虑情绪很大。
察觉脑海的念头“你真是个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啊,太没意志力了”。
改写为“你在睡眠方面有些障碍,看看如何解决”。
从人格攻击变为行为上的实际问题,当我们自身不再受到攻击时,便有力量去面对现实问题了。
再比如,在职场中,总是害怕领导,做事小心翼翼,内心非常恐慌。
察觉脑海的念头“你要表现优秀,事事让领导满意,否则就是个没有能力的人”。
改写为“我这件事没做好,是考虑不够全面,以后要发展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这样就不用再把精力放在无能上了,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提升能力的问题。
而改变,正是从面对问题开始。
每个念头都是如此察觉与转化,这就是人格的净化。
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