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发现自己的粉丝量逐日上升,已从三天前的90+,变成现在的295。三天增加了200+粉丝量,几乎是每次打开简书,就能看到十数条新消息,自然,大多都是被关注的消息——我也发现了一个特点,新关注我的友友,90%都是刚注册的简书新人。
我本身就是简书小白,到今天为止,我也不过才在简书呆了16天。看到这么多简书新人关注我,我还是很开心的,至少说明,“创作你的创作”被许多人所认可,千万人,都拥有“写”的欲望,至少,在我们注册了简书账号之时。
注册个简书账号并不难,开始动笔难,坚持天天动笔更难,想要天天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的东西更是难上加难。作为一个曾经自诩为“文学青年”的我来说,一定的写作功底还是在的,我深知这其中的艰难。
想写出好东西,其实功夫不在笔下,而是在生活中,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在寂寞孤苦的反省中,也在我们的人生阅历、思想积淀中——但这些都不是事,只要我们开始行动起来,它们就会像雪坡顶上一颗不显眼的松球,动起来,滚动起来,雪球自会越来越大,速度自会越来越快,最终,形成一座别人不得不对你侧目的“小小雪山”。
我回关了一些显示写了三两千字的新简友,并有意识地去认真看了大家写的为数不多的文字,有些确实像记流水账,有些确实显得文笔稚嫩,但也不乏有写得极为出色的,虽然篇幅普遍都不长,三五百字。几乎每位动手写的新友友,我都读出了字里行间的真诚,读出了真性情,读懂了大家的心声。
我衷心地希望,关注我的、没关注我的广大简书新朋友,能真正在简书扎下根来,写起来!因为只有写起来,我们才有可能变成雪坡顶上那颗小小的松球,谁说我们就不能成为耀眼的雪山呢——社区将因此而繁荣,文字将会在这里闪光,甚至,整个华语文坛,都将会因为我们而熠熠生辉!
抱歉,把话说大了,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对吧?马云叔叔告诉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下面,我把自己收藏在收藏夹里的几个心理学效应,一一道给简书新老友友们,共勉。
其一,飞轮效应。
注册了简书账号,事前千言万语,提起笔来却无话可说,相信许多新简友会碰到这样的情形。这是所谓的“万事开头难”,飞轮效应证明了这一点: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我们必须使出很大的力气,一圈接一圈地推,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自身的惯性力、重力自然会成为它转动的动力来源之一,这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再使很大的力,飞轮依旧可以不停地转动。所以,给自己足够的力,让我们这颗雪坡顶的小小松球,动起来吧。
其二,蘑菇效应。
动起来了,文章也写了,可是,文章阅读量却寥寥无几,点赞甚或是0。这是许多简书友友一定会遇到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帮助和鼓励,似乎总是离我们很远。这种失落感、打击感,就如同被闲置在阴暗角落里不起眼的小蘑菇。
蘑菇定律说的就是这样: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么一个阴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位简书新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当我们生长得足够高大和强壮,自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不要自怨自艾,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只是那颗在雪坡顶上刚刚起步的小松球,继续滚动起来吧!
其三,毛毛虫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波做过一个实验:将众多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圈放在花盆边缘,在不远处撒一些松叶作为它们的食物,然而,毛毛虫夜以继日地不停绕着盆转圈,并没有因为饥饿转向食物,最终精疲力竭,相继死亡。
这是埋头拉车,闭门造车,一味追求前进,但却方向不明。所以,我们在坚持写的同时,也要适时地抬头看看前面的方向——从雪坡顶滚下来的小雪球,可别往湖里去啊,那意味着沉没与消融——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方向,努力汲取外界营养,充实自己,多向别人学习,最终树立自己的语言风格、叙事风格,乃至行文风格。我就是我,我不是别人。
以上,献给所有新进简书的友友们,让我们勇敢地写起来,咱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