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毕业以后,从课本学习脱离出来,我发现我好像“笨笨”(不聪明)的了!
当然这只是比较而言,因为在课本学习上我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学霸!
而且数理化总是不通的我,也总是以语数外还不错还安慰自己!
所以学生阶段,好像有所谓的优势或者后路遮掩,我从没觉得自己“笨笨的(不聪明)!
直到,步入社会后,我觉得我“笨笨的(不聪明)了!
工作技能的“笨”(不聪明)
其实我也知道每个人的智商基本差不多
但我好想脑子转圈圈就是慢了那么一点点吧
比如之前因工作需要学看和学画流程图时
我总是被带入进入,随着画图人的思路走,但往往是很难发现逻辑问题的,就像你看电视,你跟着电视情节走,一切看起来就是那么的合理,没毛病
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以旁观者角度来看,才更加能够发现问题所在,而不是被被人预设的逻辑牵着鼻子走!
人际交往的“笨”(不聪明)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家关系算做好或者不好?
我与人为善,我谨言慎行
我不喜欢张扬和咋呼,所以存在感极低!
在别人看来就成了“哦,你看她一天八小时也不说几句话”
但如果,这样的常态发生在一群人之间
好像,也见怪不怪了!
我只能说:环境和心境的相互作用吧!
至少,这个状态让我觉得平静和自然
难道所有工作的积极都需要通过话语来刷存在感吗?
我不知道,但我似乎也感觉是出了问题
这应该就是人际交往的“笨”(不聪明)吧
感情上的“笨”(不聪明)
如果自我感情算感情,那我不算“笨”(不聪明)
至少,从初一开始写日记的我已经学会在日记中表达自己喜怒哀乐了
但如果是其他感情
我觉得我的却“笨”(不聪明)的
以前我太明白友情、亲情
直到遇到一些事、一些人,发现有他们陪伴不那么孤独!
可是,问题来了,有一种感情和它们不一样
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遇见过
也许有,也许没有
现在就是没有!
自我()的“笨”(不聪明)
我不知道该填什么,可能是笨的东西太多
所以括号无穷大吧
很多东西
很多次的尝试
总不是一帆风顺
然后,我总会自我调侃:悟性太差
说自己太笨。
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因为心里暗示的作用往往会比挫折本身对你自己的打击更大
虽然你是把它作为一种看起来的自我调侃
但实际却是一种自我标签的添加。
这样长期下去确实不好!
你不是“笨”,只是不够聪明罢了
在网页或者APP登录页面时,如果密码输错,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细节:他会提示你密码不正确,而不会提示你密码错误!
而如果两个提示让你择其一,应该绝大部分人是喜欢第一种说法的!
毕竟“不正确”虽然也是否定,但还有一种提示你多想想,再试试的意味;而“错误”
会直接否定,给对方造成一种无形的心里压力。
其实这和你没把很多事情做好,用“笨”来挫伤自己的自尊性和自信心是一样的。
这就像小孩子教育一样,如果他没做好,家长千万不要“笨”这个词来否定孩子,可以改用“不聪明”!而聪明只是一种能力,而非天赋,所以“不聪明”可以通过练习和不断改进而不断发生量变的!
应该说不聪明的表现和机会有千千万万,但如果只是“笨”(不聪明),那就直接把人拉入了不可翻身的地步了,是一种再残忍不过的事儿了。
你只是千年“不聪明”,还怕什么万年学以前老妈总教导:千年笨,搁不住万年学!
我觉得没啥毛病,并且在遇到挫折时总是拿这句话来鼓励自己
可是我发现我越用它,“笨”这个字眼好像在嘲笑我
嘿,看看这个笨笨的女孩儿笨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笨笨”的?!
这句话我用了这多年,发现不是鼓励,而是一种潜在的自我否定!
所以现在
我更喜欢用你只是千年的“不聪明”,所以不怕什么万年学
不聪明,但是我不笨
所以我多多努力,多多学习
一样也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结果!
毕竟聪明也只是一个广泛定义
在神奇的造物主看来
嘿,好不聪明的人类啊
但人类不也创造了这么美好的现实生活和环境吗?
万年学,要有技巧学,方可学成
如果只是苦学、蛮学,也只会陷入“不聪明”的怪圈之中
让你看起来和努力在走,却也是原地转圈圈而已
通过一些事情的经验和教训本人总结如下:
第一:摆脱思维定式:很多事情不是你本不能做或者做不好,而且你就认为你自己不能做,或者做不好!要知道你也只是暂时的“不聪明”嘛,人家又不笨!
第二:思想要落地:很多时候不能眼高手低,你心里有一百个想法,也不抵你写出一个真正可行的方案有价值!
第三:相信时间的力量:在实操过程中,其实很多东西不是立马就看到效果的!它不是一个吃饭的行为,而是一个健身的行为,你可能因为饿吃了饭之后立马就不饿了,但你绝不可能从一个游泳圈就通过跑帮个小时的步就变成马甲线!所以长久的坚持是非常重要的!谨以此文献给陷入生活挣扎的人们和自己!
要知道你哪怕一千年的“不聪明”,害怕什么“万年学”
咱们就要看那万年学的结果,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