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查令十字街84号》拿出来看看,作为一个看书很杂的人,很难对某本书产生很强的羁绊,但是这本书却是个例外。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在学校图书馆二楼旧报刊杂志区。那时正在准备考研,成天地泡图书馆,但是按捺不住一颗看闲书的心,大部头的书不能看,那就看杂志。于是每天必到报刊区,在干正事之前总要先浏览几本杂志。然而新鲜的杂志又难以满足我,于是就去挖掘封藏在图书馆深处的旧杂志。
就这样,有一天在一本介绍书的杂志(忘了具体的名字了)中,得知世界上竟有这么一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
严格来讲这是一本书信集,当海莲和弗兰克通信之时,并未想到有朝一日这些买书卖书的日常会被结集出版,尔后又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以及舞台剧,引发后人无数遐想,《查令十字路84号》也因此成为爱书人的《圣经》,尽管现实世界中的书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荡然无存,但是精神王国里的查令十字街仍在世间留存。就像每种宗教都有一个圣地,如果文字也是宗教,那圣地一定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
我有两本《查令十字街84号》,一本是几年前买的,一本是去年借着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上映之际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珍藏版。内容当然并无改动,只是装帧设计有了不同。但无论哪一版,出版人都舍不得把封面上老书店的图片舍弃,甚至要故意做旧和做的昏黄,以显示任时间流逝,世情变化,有些东西总是不会变的。它也许会旧,会模糊,但不会远去,总会什么东西把它从时间的深处拉回来。
海莲与弗兰克通信近二十年,却从未见过面,直到弗兰克去世后,这位“从未交过好运”的女作家才有机会踏上英伦土地。70年代的英国,其实并不是海莲在文学世界里漫游时所结识的老英国。时代的马车早变成巨轮,在轰轰烈烈地行驶着。好不容易从二战阴影中走出来的英国和世界在摧毁,在重建,没有人顾念海莲的这一腔乡愁。
但是,当这薄薄的一册书信集出版后,瞬间却成为英国畅销书。人们深藏的古旧情怀被打开,尽管日常里大家都不说。但现在都愿意看一看,在过往的一段岁月里,这个古怪的美国女人是如何深爱着英国文学的。
尽管这挽救不了那个小小的书店,但挽救了爱书人的灵魂,给了他们一方栖息之地,甚而绵延至今。这是那个“好人”弗兰克所想不到的吧。
记得当日刚拿到这本书时,私心里觉得应该慢慢看,成心去找碎片时间去阅读,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才看完的,只是觉得二十年的通信不能一朝一夕就被我看遍,这倒给了拖延症一个好借口。可是,今夏的一天,我有意去回顾,拿起《查令十字街84号》,两个小时不到,正看着海莲和弗兰克彼此开着玩笑“我们都还健在呢!”再翻下一页,竟就是弗兰克亡故的噩耗。
原来,生命轻如薄翼。似乎,只有文字,只有书是永恒的。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日更 Day 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