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之前,已经知道会是什么状况,还是去了。要非说是硬着头皮倒也有点过。不过已经到了不疼不痒爱咋咋地的境遇,去了绝对不是个享受的事儿,近乎于煎熬。
这次去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理由。即“被黑去”。意思就是,我见了 A 君,而 A 君是同学中已被边缘化的人物。而此君竟然打着迎接我回国的旗号,动员班里一个交际花(其实是男的,很恶心),召集聚会。当我被拉进聚会召集群时,发现群的标题竟然是“迎接xxx回国聚会”。我顿时晕倒。话说为人可以做到这种程度,这也是个境界了。先是迅速改了群名,然后尽可能地撇清点干系。没办法,已经被泼了一身骚,也只能无奈地从了。我这人爱往开了想,觉得在这种小事儿上过过招,吃吃亏,算是识别人的最实惠的途径。即时地划清界限,该分类分类,以免以后在这些人身上栽大跟头。说些后话,要说该君所处的边缘境界,我倒巴不得拥有,趁早粉转路人吧,否则劳心费神。
真到了聚会,经历过几次的人,都轻车熟路。要说新鲜感,在第一次时,甚至是第一次重聚的几分钟后就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基本就是消耗美好的印象。要说我混得还行,是个幸运得不得了的家伙。即便是我这样的我自认为有得消耗的人,都觉得新鲜过后的每一秒钟都在煎熬。我甚至有个猜想,这种消耗总有个度。到了某个指标,那人就再不会来聚了。之后还能去的,说明之前还没耗干。说实话,我羡慕那些一次就耗干的人,那是永久的解脱。我不信他脱离以后不开心。
由于我家就在北京,我强忍着不支声,听那些大言不惭地大谈仕途的人讲故事。有明贬实褒的故事,有雄才大略的故事,连卧薪尝胆的都不新鲜。总之感觉在北京混就要谈仕途。还谈得好像这事儿跟吃早点和喘气儿一样,特别的自然,甚至诙谐,大有得可发挥。令我这土生草根觉得自惭形秽。怎么自己个儿就这么不识相,不上道儿,好像都要误国误民了。
我们班有个同学,是个爱读书的人,把读各种书籍当个享受。这人毕业后再没联系过。一般分析是,这人混得不好。我现在觉得,他明白事儿。人干嘛非得让别人知道他过的多好多次啊?这年头真能耳根子清净那绝对是个福气。
聚到一半,副召集人(没错,一共就6个人的聚会还有正副召集人)提前要走。话说这人真是实在,买了单了(这我肯定不能说他不好,否则我是人品问题)。大家很感谢,正召集人表示要平摊,最终在僵硬地拉锯十余秒后维持原判。感叹!都是影帝啊!我其实已经基本猜到这出儿,可是还是来了,还是见识了,还是经历了,又一次。
回到家我痛定思痛,要不要就把这次当最后一次?其实上次已经是决定不聚了。可谁能预料到 A 君可以出如此下贱一招?为了保晚节,我去了。还有多少招数我没见过,真不好说。不过我觉得今天我是真疼了。我觉得不去才是保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