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孙永娇老师期盼已久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到了,虽然我们早知道她会成功上岸,但是只有当拿到河南师范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才会真正安定。
我们为孙永娇老师骄傲!
我们老梁读书会目前已经有5位老师是研究生学历,果然年轻老师就是最强力量,我为她们骄傲和自豪。
我在想,如果换作是我,我是否也会选择考研?我想我不会,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不具备学习力,我的智商也限制了我行走的距离,所以即便是我努力,我也很难考上。
前两天诗云和我提到考研的事情,她突然有了想考研的冲动,这让我很是惊喜,对于再有六年就光荣退休的我们来说,考研的意义是什么?最好的解释应该是突破自己。
但是我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已经不拘泥课本的学习,对我来说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我和我周围的人都是我需要去读的书,我们已经到了完全可以自学成才的境界,而不是仅仅是坐在教室里。
我必须承认我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我不想去挑战任何的不可能,我也没有了年轻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果敢,我现在想的最多的是过自己喜欢的慢生活。
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心态自然不同,我考虑最多的是我“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我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除了用在锻炼身体上,剩下的就是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书,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多陪陪家人,多回家看看,仅此而已就很满足。
我和孙永娇老师的相识也是偶然,准确地说在她联系我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她是谁的,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我们会在某个时间点就等到生命中的那个人。
孙永娇是小学老师,她说她是通过冯思梅校长的朋友圈知道我的,而且她关注我很长时间才鼓起勇气加了我的微信,然后跟着我们读书并成为了我们老梁读书会的一名骨干成员。
我们是因为读书而相识相知,也是因为读书给彼此更多的赋能,当然在这之后孙老师有了考研的想法,然后有了行动力,然后有了结果,一切顺理成章,但每一步都写着不容易。
冬天有一次下雪,我那天没有开车,而是选择做185路车去上班,没想到半路上遇到孙永娇老师也上了车,我第一眼看见她的时候很是惊讶,因为她看起来消瘦了很多,而且人也疲惫。
她告诉我她在备研,她白天在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她并没有回家,而是去科技学院那边的自习室学习,当时考研的人很多,大家都在那边的自习室租位置,而且每个人都是学到很晚才回家,她也不例外。
我很难想象她需要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做到每天的风雨兼程,热爱的力量,逼自己一把的动力让她的学习达到了心流状态,她每天就这样忘我投入,她那一段时间特别瘦。
我能理解和感同身受是我曾经有过三天的拼命学习。08年我去河南自考口译与听力,我拿到厚厚一叠资料的时候,我哭了,我发现自己几乎一个都不会,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用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早上四点多我就起床,在昏暗的灯光下背诵,晚上我十一二点还在河大的校园里借着光背诵,我这一辈子最容光的时刻就是那三天,我被我自己的努力而感动。
我曾经写过一篇《难忘那三天》的文,我当时在想,如果当年高三那年我能有那三天的刻意练习,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
每个人都应该有独属自己的辉煌,孙永娇老师做到了,她是很了不起的人,最起码在很多年轻人中,她属于优秀。
我们老梁读书会的莎莎老师,荣慧老师,裴伟娜老师,李春青老师等等她们都是学习力很强的老师,她们都有着独属自己的骄傲和高光时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其他成员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对大家来说有了前面老师的考研引领,后面的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小小考研,拿捏!
想想自己,我心中倒也充满感恩,我这个学历平平的人将来如果能领着一大群研究生老师读书,我也算“导师”级别的老师了,但转念一想,自己又以何德何能让一群优秀的人追随呢?
所以如何把读书做好,做强这是留给我的课题,对我来说这是比考研更难的一件事,我再一次倍感压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