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我无法给出分数的书。
只能说,这本书对我意义非凡;我愿意推荐和我处在相似人生阶段的朋友们去读它,也许,它能够像帮助我一样,帮助到其他人。
我是一名正从而立之年慢慢接近不惑的城市女性。职场繁忙却单纯,朋友不多所幸长久,父母开明且健康尚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个幸运儿。
作为女性单身族的一员,曾经也经历过令人沮丧的婚姻焦虑和生殖焦虑,也曾在爱情幻灭时伤心欲绝。所幸种种努力后,终于安然度过,能够坦然对待自身以及未来的诸多可能,看起来,似乎生活逐渐驶入了平静水域。
但有一种焦虑仍然投射着它令人不安的影子,在安静的夜晚,它会冒出来,扰乱我平静的睡眠。
关于衰老和死亡。
特别现实地,我想知道,凭借一己之力,当父母年迈,我应如何应对。同样,如果最终会独自走完一生,那么在生命的后半程,自己应如何面对病痛、衰老和死亡。
在这样的时刻,我遇到了这本书。
《最好的告别》的作者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美国外科医生,在从医的前半生涯中,和所有优秀的外科医生一样,他致力于和病魔、死神的搏斗,倾其所能挽回命垂一线的病患,恪尽医生的天职。直到有一天,他将目光投向了晚期绝症患者,以及自然衰老末期的老人们。
曾经适用的法则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失去了应验。医生们可以用放疗、化疗、呼吸机、插管和手术,暂时延长他们的生命,但是对于病人而言,延长的也仅仅是一小段生命而已——他们需要忍受治疗后难以承担的痛苦,巨额的治疗费用,几乎熬干的亲人的眼泪和精力。在几天、几周或几个月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无可避免地踏上了死亡之路。
这真的是最正确的方法吗?
作者的态度是质疑的。在他看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应对于医学的能力过于自信,甚至于自大。人们需要接受,在一些严重的疾病的面前,医学的能力并不足以阻止最糟糕的事情的发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健康人会慢慢变得虚弱、脑筋迟缓、行动能力受限、衰弱死亡,更是一个无可逆转的过程。
对于这些无法“被修复”的人群,医生能做、以及需要做的事,也许更应该是帮助患者了解这个过程,以及尽一切可能,减少这个过程中的痛苦。
作者还将目光投向了养老院。
我的家中年迈的老人几乎都曾叨念说“老了,干脆去住养老院,免得拖累人”。他们中,有的已经过世,有的仍然健在。他们都和家人住在一起,受到良好的照顾,并没有一个人真的在养老院生活过。父母近些年偶然也会说起这个话题,让我倍感诧异。
“去住养老院”成了“给子女们免除包袱”的代名词,他们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往往出于无奈或冲动,有时甚至是赌气,对那些似乎能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养老院没有半分好感,和“愉快的老年生活”更是没有半毛关系。
反观养老院,广告中阳光灿烂、花木扶疏的疗养所从来都不令人信服,更贴近于真实的,可能是前两年获奖电影《桃姐》中那样的场景。
老年人为什么不喜欢养老院?作者试图去理解这个问题。他走访了很多养老院,居家养老的家庭、以及理念更加激进的辅助生活机构。即便在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更加先进的美国,如何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安度晚年,一样是耐人寻味的问题,面临着重重困难。
由于拥有权威的老年护理医疗知识,也由于机构运营所必须的效率和安全,养老院总是知道什么是对它的“居民们”最好的——比如在合理的时间安排起床和就寝、吃饭服药、看电视和散步。所有人都遵循着一样的步调。
所以它永远都不会像“家”那样令人感到舒适和安心。所谓“家”,就是自己能够做主的地方,它可能代表着一扇可以锁的门、一块会令血糖升高但是让整个下午变得美好的曲奇饼,或者仅仅是周末熬晚一点看的电影——虽然看到半程的时候,自己睡着了。
不,养老院不会纵容这些,甚至于居家养老的家人也不会。他们总是知道“什么对你最好”,能让你“活得更安全更长久一些”。
是的,我们是希望能够“活得更安全更长久一些”,这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当付出的代价是我们的自由意志和幸福感的时候,似乎这个命题的真实性,又是可以商榷的。
作者没有武断地告知,什么才是正确的养老方式。他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了解,当老去的时候,除了健康和安全,人们还有什么样的诉求。了解这些,可能会让我们在面对老去的家人,以及未来老去的自己的时候,能够更加包容和客观,从而为他们、以及为自己,寻求更加合适的解决方式。
最后,作者讲述了自己的父亲的故事,用以讨论关于生命的取舍。一家三口都是医学工作者,目睹过无数在医院中发生的生老病死,作者本人也正在研究关于衰老和死亡的终极奥义。纵然如此,当关乎生死的严肃问题实实在在摆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天,它所带来的冲击、矛盾、混乱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在疾病面前,看似有那么多种治疗方案可以选择,以及“什么都不做”的选择,究竟凭什么去做出决定而不至最终后悔莫及?
不做剧透狗,大家可以去看书。
看完书的那天,我正在飞机上。从高空俯瞰,只有茫茫云海。我慢慢地回忆了去年年底自己经历的那场手术,回忆自己拿到检查结果时的忐忑、回忆如何决定选择了可以几乎全程独自处理但费用昂贵的私立医院、回忆穿着绿色的手术服在空无一人的准备室等待的心情、回忆在手术结束的第一个晚上无法起身排尿那种疼痛而耻辱的糟糕感受。
有意思的是,当回忆起这些,我不再感到害怕了。人们感到害怕,往往是因为不可知,而一旦有了了解,从心底里接受,就会变得比较坚强。
疾病是生命的一个侧面,衰老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死亡是生命最后的终点——它既是生而为人不可逃避的宿命,也是造物主给予的神秘馈赠。也许理解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通过一本书,朝着那个方向投以一点点光亮,驱逐开一点点因未知而带来的恐惧的迷雾,总是好的。
要好好地活着,以及,当那个时刻来临的时候,好好地告别。这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