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知识:回顾梳理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中,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并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可见,“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目标。 就“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而言,具体的要求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创新意识等。
过去,归一问题属于应用题教学。多数采用综合法、分析法等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找到“解题方法”为目标。 而“解决问题”教学时,则没有现成的类型和解法来套用,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和实践来解决,具有挑战性,这样就更有助于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理性思考:数量关系
2019年4月7日凌晨,我聆听了吴正宪老师的《归一问题解决问题》,我久久不能睡着。一方面,吴老师动情地与儿童交流,吴老师从“1”和“多”之间的关系,建构了数量关系为本质的问题解决。
吴正宪老师执教的《问题解决(归一问题)》从数量关系出发,收尾呼应。吴老师从问题出发,让儿童回顾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比如,开课之后,吴老师以一系列问题,指明一个同学,帮助吴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吴老师的问题是这样的,她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1.从多到1,从1到多,明晰数量关系
第一个问题:12件衣服需要多少个小珠子?(你会马上问我?)
学生记录:一件。
第二问题:买8个碗需要多少钱?
学生记录
第三问题:6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吴老师在黑板上圈出了1件、1个、1小时的,边圈边说,假如我们能知道了一件的,就可以求12件,还能求......
【思考:为什么吴老师这样设计,吴老师把知识系统化,抓住了不同的类型的问题解决的关键之处,本质的是从多到1,从1到多。我以为,吴老师果断的让学生思考,你会马上问我?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的问题解决过程。】
2.从数据到关系:多元表征,沟通本质
出示问题:
吴老师:同学们发现了重要数据,像4件、12件、24,还有要求的问题。这些数量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我们解决问题就是研究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我相信已经有人有答案了。你能求出12件衣服有多少个扣子。或许你现在就知道了,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把手放下来,如果仅仅要数据,5分钟就解决了。吴老师给你新的收获。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你还能通过画图?或者四个数量组合组合,让其他小朋友理解你。
【思考:问题解决需要借助直观图,比如3号同学直接画衣服,1号同学画三角形,2号同学画线段图,4号同学的圆形图。吴老师在沟通不同计算表征过程中,并没有先呈现线段图的方式,也不是出示画衣服的图片,而是对比了1和3的作品。这样的做法,我想是吴老师的基于儿童的经验或者儿童的理解,并且尊重了儿童的理解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中,吴老师不断启发儿童之间要读懂作品,她适时退后,让儿童之间互相发问,让儿童说出懂或者不懂。当孩子不懂的时候,她主动让儿童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她总是这样说:“没事儿。没看懂的,我们一起读懂这个同学的想法。”】
3.从现实到未来:建构模型思想
接下来的环节里,吴老师让学生把数学的数量关系进行梳理,并且把这样的对应关系板书到黑板上,可以看到,
24 ?个
4 12件
吴老师这样说:“假如我们有了第二个问题,来不及解决了。你们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吗?同学们,你们经常说的,1就是每份数,多就是总数。有了每份数和总数,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就用每份数乘份数=总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马上问一个碗多少钱,已经不是困难。这里的每份数就可以叫做单价,总价,数量。又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
马上想到,一小时行驶了多少。60,每份数有了速度,一共是多少就是路程,时间。同学们,不需要记忆,未来,哦,这就是1和多的关系的那位老师。再遇到速度、时间、路程的事儿。课已经到了尾声。但是我告诉你们。你们已经顺利拿下来了。今天这几课重点研究的是归一问题。”
【思考:收尾呼应,提升模型思想。归一数量关系,基本结构是b分之a=x分之c,吴老师提升了对知识的整体建构。从开始的问题出发回归到了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甚至是一类型的问题的提升。】’
三、课堂实录:细微之处
我们吴正宪:一会儿,讲的时候声音大一点儿。不管哪位同学回答问题,说不定在她的眼神里,能读懂。我们的眼睛都看着她。说不定在手势中,理解她的表示。
今天,吴老师和大家继续聊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叫解决问题。
吴老师:一年级学习了加减乘除的运算。这些运算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你们还记得解决问题,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
生:看问题
吴老师:阅读理解。第二步呢?
生:分析
真好,吴老师说。
吴老师:进一步分析和解答,最后一步是检查
最后一步就是回顾与反思。
吴老师:我们下面,我提完问题之后,大家可以不断提出你的问题。
吴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12件衣服需要多少个小珠子?
生1:一件衣服有几颗珠子。
吴老师:能解决
生:指明学生,板书:一件衣服
师:我继续问,如果我想,买8个碗需要多少钱?
生:一个碗
6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生:1小时多少千米?
吴老师(圈出来)
孩子圈出来1小时
吴老师:假如,我们知道1件衣服,我们知道了12件衣服,还能求几件的?
生 20
生100
生18
生50
生各种数字,就是很多很大的
吴老师:我知道了,只要知道了一件,就能求12件,50件的,很多件,很大件。我听懂了(板书:1,板书多标出箭头)有的时候,一件偏偏做个玩笑。
出示【ppt】
艺术节要到了,学校舞蹈队的孩子们要进行表扬,老师们决定在孩子们演出服上钉一些
生:4件衣服钉了24个珠子
师:
生:照这样,12件衣服需要多少个珠子?
师:还有没有重要的数据?
生:4件 ,12个珠子。 12件衣服,
还有吗?
还有没有不知道数据?
一件衣服可以钉几个珠子?
生:一件衣服要钉6个珠子?
师:我们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师:我听懂了。
同学们发现了重要的数据。
师:板书4件 24 个 12件 ?我们解决问题就是研究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你能求出12件事情有多少个扣子,这件事情不急,不急。你们就仅仅要数据。真的想通过这几课,有点新的收获。就是这些信息和数据,你能不能独立思考,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自己看明白,比如画画图,比如组合组合,让其他小朋友理解。
我们先不讨论,开始吧。
吴老师巡视,观察儿童的思考过程。师:做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一会儿去集体交流。
吴老师:想法一样的就不要了。讨论讨论,能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
一会儿看看,老师要展示的几位。
你们刚才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吴老师呈现几位同学的解答过程。我问一下结果,最后钉多少个小珠子。
72颗
师:你不72.
还有不72的吗?没事的
师:这样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都弄明白了。
问:一个三角形表示多少
生:表示一件衣服。
师:一件一件 有4件衣服。
看懂了吗?
一画衣服看懂了
生:12里面有3个24
一个三角形表示4件衣服。
师:三号同学就一件衣服表示一件衣服。道理是一样。同学们,你想说什么?
生:3号,因为她画是衣服,画清楚。
师:要是买冰箱,你们还笑吗
生:那样太麻烦了
生:如果数量很多,实体物品,用简单的物品表示。
吴老师:画衣服就懂了。我们有一个约定,我们可以用三角形、圆和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
师:你们看看2号同学,你们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吗?
4件24,老师涂黑,一件衣服多少个,再用一件的乘12,我们知道了1就可以知道许多许多。刚才的一件没有直接告诉你。我们知道4件衣服订了24,知道许多件钉了许多扣子,我们能知道1,我们找到许多,我们还能找到1.正是三角形的图,2号的图多么简洁。3号图也好,衣服一朵多,怎么多。
生:可以乘法。
吴:4号同学在哪里?你看懂了我的想法?、
师:看懂的举手。不急不急
你真的没看懂。
师:没事儿。没看懂的,我们一起读懂这个同学的想法。
这是几?
生:4件衣服
生:12件衣服
师:为什么用12÷4=3?
解铃还须系铃人。请你解释解释
你们看看他讲的你能不能听懂。
因为72有3个24.
你应当是问题。修改图
问题是:为什么?
生:12件衣服,
生:明明3份,为什么说3件?3件从哪里来的?理解别人挺难的事儿。你知道吗?
不知道。
谁知道。
生:快过年。我领着你。同学们一定要保护视力。
生:3件是,4件这样的3组。一组一组,这里有3组
生:一组,一组,又一组。一共是3组。一组标出24颗,下一组24,下一组24,所以3个24,就有3个24.就出来24+24+24=72.真的读懂别人,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生:我的意识是12÷4=3,12是4件衣服的3倍,可以所成3份,也就是3组。你知道你的意思为什么没看看懂。
生: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图上怎么样让我们看明白。
生:4件衣服,24,怎么看出12里面有3个4呢?
4件一组,可是图上却没有圈、没有画。圈上3个圈,让小朋友看3个圈,我们就找到了。让别人读懂自己,如果填上3个圈,就更好了。
师:读懂了。这就是学习过程。我们不仅仅满足结果,让别人理解自己,还得下点功夫。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4个数之间的关系,谁愿意到前面来,谁和谁一组比较合适?
生:我想把4件和24颗珠子房子一起,12件放在下面,代表。你觉得哪两个数据最近。能把数据分开一点儿吗?
师:4件和24有对应关系。老师演示下,
24 ?个
4 12件
知道了许多,能求1件,知道1件,能求许多。
24 72
4 12件
一件衣服的珠子,两组数量的结果是相同的,用什么数学符号?
这个等号,很有力量。
师:这两边是相等的。
12÷4=3
72÷24=3
数量从竖着、横着看一看,知道1和多的关系。
假如我们有了第二个问题,来不及解决了。你们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吗?同学们,你们经常说的,1就是每份数,多就是总数。有了每份数和总数,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就用每份数乘份数=总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马上问一个碗多少钱,已经不是困难。这里的每份数就可以叫做单价,总价,数量。又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
马上想到,一小时行驶了多少。60,每份数有了速度,一共是多少就是路程,时间。同学们,不需要记忆,未来,哦,这就是1和多的关系的那位老师。再遇到速度、时间、路程的事儿。课已经到了尾声。但是我告诉你们。你们已经顺利拿下来了。今天这几课重点研究的是归一问题。
师:解决这个问题重点是每份数和多份数的关系。知道了老一,就知道老多。有了老多,就能推出老多。我们还会推出许多这样特点的题。
吴老师:归一问题,原来形式化、11简单应用题,加上典型应用题。课改之后变成了问题解决,或者解决问题。我们本来是加强的。特别是新老师,反而淡化了。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研究数量关系。归一问题有了重要特点。我想,研究的是数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1和多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主要的关系,每份数,份数和总数的关系。没有抓手了,我们解决问题可不能虚化,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它就长在课里。谁也绕不开。一日三餐的数学课,不是茶余饭后,喝点咖啡。核心知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能力之重。让学生理解1和多。孩子做题,没有问题。孩子们已经走向了比例,函数思想的重要的,正比例的图像。我们归一问题,从1走向多,我们走向比例。你的1和我的1相等,72变成了x,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比例。到底有怎么的关系。我做了尝试。一会儿人教版教材的指导,小学数学界的曹老师。
曹培英:各位老师,观摩了吴老师的精彩演绎。
首先:一如既往的亲和,名副其实的儿童数学,传统内容的与时俱进,模型思想的生动体现。知道多-明白一,到了六年级,正反比例列出一个表格,除了归一还有倍比的关系。为什么关系“照这样”吴老师的启发,学生个个性化表征,为后续学习做出了铺垫?
为什么学习归一问题
北师大,增加了这个内容
数量关系看:正比例关系-为学习比例做出铺垫
迁移,分数乘除的中国思路
18÷三分之二 ,18的三分之二。
实际意义,一份是多少。刚才是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 十九分之十八
已知一个数的三分之二是18,求这个数。我们看到了。
从文化差异看:不同的读写顺序,三分之二:分数线,分母-分子
不同顺序的影响。各有利弊。
国外学者之所有,分数的第五种意义。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