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自媒体热榜排行,某官员倒台,某明星出轨,某导师乱性,成为热议话题。
这些事件中,当事人有错在先,受到指责也是咎由自取。但抛开当事人自身原因所致不说,大众所以津津乐道,恐怕与人性深处存有的嫉妒,密不可分,也就是古话常说的,恨人有,笑人无。
嫉妒,有弱者对强者的嫉恨,也有强者对弱者的猜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红眼病”。因眼红而生出不满、猜忌,甚至憎恨,进而对被嫉妒对象产生敌意,乃至采取各种敌视行为。譬如,生活中常见的仇富、仇官、仇才、仇貌等等,不一而足。凡人性所追逐的权力、金钱、美色、荣誉、地位、成就、威望,皆有可能引发嫉妒,成为眼红的对象。
仔细琢磨,嫉妒的本质,皆由人性深处的欲望引发。人性的逐利行为生而有之,一旦自身欲望无法满足,而另一方却能获得拥有,此种情形下,嫉妒之心被激发,也就在所难免,强者成为靶子也就理所当然了。
回望人类的一切行为,大到战争杀戮,小到邻里纠纷,世间的一切爱恨情仇,虽有多种因素所致,但根子离不开人性的嫉妒。譬如,八十多年前日本发动的东南亚战争,根子还是侵略者垂涎、乃至嫉妒别国的丰富资源;目前仍未停息、彼此还在拼杀的俄乌之战,根本原因也是“大哥”难容日益强大、不肯听话的“小兄弟”,将嫉妒、愤恨之心,外化为军事武力行动。
嫉妒,是世间一切矛盾、一切争斗的源头。人类的罪恶,人间的黑暗,人生的悲苦,人性的丑陋,莫不始于眼红,毁于嫉妒。
人世间,因眼红嫉妒而引发的悲剧比比皆是。譬如,三国时期,杨修是曹操帐中的高参,才华横溢,聪明绝顶,曹操自己也感叹,与杨修相比,其才能相差三十里。《世说新语》有一个典故:一日,曹操和杨修经过曹娥的墓碑时,看见墓碑的背面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
曹操不解其意,就问杨修:“你能理解吗?”杨回答:“能理解。”曹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于是,两人各自将“绝妙好辞”的答案写在纸上。
杨修解释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起来就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二字合成,就是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二字合成一个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辣之物的容器,受与辛二字,就合成了一个辞字。所以,碑文的意思就是“绝妙好辞”曹操听后感叹:“我的才思赶不上你,竟然相差了三十里。”
但杨修依仗自己的才能,不知内敛,最终触碰了曹操的嫉妒之心。有一次,曹操率军攻打蜀国,正在进退犹豫不决之际,部将请示夜间行军口令。此时正值曹操用餐,碗中有一个鸡肋,于是随口告知,夜间口令为:“鸡肋!鸡肋!”
杨修听后,便让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手下问其原因,杨修说:“从今夜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就要退兵。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如今进兵不能胜利,退兵让人耻笑,不如早日回去,来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所以,我们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时慌乱。”
曹操闻听此事大怒:“你怎么敢乱造谣言,乱我军心!”最终杨修被斩首示众。
由此可见,杨修之死,表面看是破解上意、擅作主张,实则是死于被嫉妒。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类是万物之灵,聪明而不知内敛,即会走向聪明的反面。此时,懂得内敛,是免遭嫉妒的有效方法。故,为避免成为嫉妒对象,古人总结了许多至理名言: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财不外露,意不猖狂;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等。
在此种理念支配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也就大行其道,被奉为圭臬。究其原因,皆因被猜忌、被眼红,引发祸端的机率高、风险大,而内敛低调,将会减少许多麻烦,避免无端伤害。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烟火世界里,有人的地方,就有嫉妒。此乃,人之天性也。聪明者,每当嫉妒之心燃起,将嫉妒之心,化作见贤思齐,或是置身事外,远离是非,恐怕不失为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