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叔在十几年前看过一本书叫《返璞归真》,那应该是关于“极简主义”最早的著作,只是没有《极简主义》一书那么火。
但是,这本书却给我了一个人生的一个指导:一定要回归素与简的生活。
后来,约书亚和瑞恩创办了“极简主义”的网站,一时风靡全球。他们又乘胜追击,一部名为《极简主义》的书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顿时“极简主义”竟然成为一种时尚。
然而,很多对也许并不理解“极简主义”的真谛,借这个小随想和大家浅谈一二。
1、极简主义不是节俭的代名词
一提到极简主义,大家理所当然的想到“节俭”,其实“节俭”只是极简主义的副产品,而非代名词。
恰恰相反,约书亚这样诠释“极简主义”:
“你看,我们依然用着好手机,依然用着好电脑,依然穿着好皮鞋。在无用物品上省下了钱,就可以在认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
所以极简主义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让你像苦行僧一样生活,而是让你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为了这些想要的,放弃那些无所谓的,就是极简主义的一种精神。
2、极简主义可以拯救心情
极简主义最直接的一个影响是,可以为你节约不少开支,这个容易理解,你只要理性一点,就会发现你并不需要够买那么多东西,自然荷包不用大开。
然而,极简主义更能拯救心情。
美国在几年前,发布过一份名为《生活在21世纪的家中》的报告,引起轰动。
这个报告观察了杉矶的32个中产阶级家庭,发现所有母亲在处理其拥有的物品时,压力荷尔蒙都会飙升。
也就是说,太多的物品是人们焦虑烦恼的源头。
想想真是这样,良太在陪儿子玩耍时,碰到了自己心爱的玉镯子,后来发现竟然有了一个裂痕。
为了补救,她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却无济于事,为此也郁闷了一周时间。
你看,这多影响了心情啊,不买就不会发生这种事儿了。
3、极简主义可以节约精力
乔布斯的生活准则一直是极简主义。
他一生都在践行极简主义,乔布斯的生活简到极致,他从19岁就开始吃素食,平时饮食就是蔬菜和水果。
乔布斯家中陈设也简到极致,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
乔布斯穿着也简到极致,从1998年到2010年的发布会,他好像就没有换过衣服,永远是:黑色套头衫+牛仔裤+运动鞋。
他说:“我喜欢极简生活,简单让我更专注。”
关于这一点,良叔深有心得,生活太复杂,精力必然被拖累。
就像我去培训,很多学员都知道,良叔向来是一身黑,像个Black Man,从来没变过。
请相信我,那并不是一套衣服每天穿,而我专门订制了5套,全部是一样的。
那是一种混纺材料,防皱的,不用熨烫,这样我能节约了很多精力。
不用每次上课都要考虑穿什么,也不用考虑衣服在行李箱内被褶皱。
我曾说过这个概念,精力可以理解为一个运行的硬盘,你同时启动的程序越多,运行一定更慢。
极简主义可以帮你关闭那些不必要的软件,提供给你给多的精力内存,保证你的运算速度。
4、人际交往中也要保持极简主义
有个年轻的朋友曾和良叔聊起社交,他问良叔认识那么多人,那么多商业合作伙伴,岂不是需要疲于应付?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我们的关系都非常简洁,根本没有太过复杂的东西。
比如我的朋友圈,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亲密朋友,这个圈层的人很少,不超过10个人,联系会比较紧密。
第二类是商业伙伴,这个圈层人很多,但是大家沟通却都是非常简单直接。
可以通话解决的事,就一定不会见面,大不了视频会议。
沟通起来也基本是在商言商,直奔主题,偶尔穿插一下生活话题,但是含量极低。
第三类是共情伙伴,你大概可以理解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比如球友。
也有一些萍水相逢的朋友,但是相对距离比较远些。
这类朋友,良叔一般也不会提入太多精力,有球打了,大家一起,打完就散伙。
萍水相逢的朋友呢,相处就更简单,有什么事了,就直接说,能帮到就帮,不能帮就说声抱歉。
这种极简法则,让良叔在社交活动中,不用付出过多的精力,也可游刃有余。
极简法则主张一种“素”与“简”,无论是在物质上,行为上还是思想上,都会最终形成一种精神动力,这种动力自能让你摆脱很多烦恼。
正如现在的良叔,高尔夫球可以让我快乐,但是读书同样可以;出国旅游可以让我快乐,但是,在家中某处安静的角落,禅坐冥想同样可以。
这种自主性的快乐,可能才是最珍贵的东西吧。
好了,关于极简主义,你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给我,良叔每天在这里等你,我还会坚持157天。
-END-
谢谢您阅览此文,也欢迎您关注我的公众号“良大师”。点击下面链接,即可进入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0xD60ce3cPQhmEkz-t-vDw
经常有赠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