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字看起来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令人悄焉动容;有些情节看起来屡见不鲜,依旧还是被故事里的生活所牵动心弦。
《孤独小说家》可能就是属于这样的作品。
这本书真的没有可以让人看的过程中有一点点意外的情节,也没有词藻华丽的遣词造句,唯有的只是一个中年男人宿命般地絮絮叨叨的独白。
就好像你看着身边的一个普通职业人:看他做饭睡觉上厕所,工作休息做家务;还要提着袋子去市场买菜,考虑这个月哪里可以省着点花钱,还有房贷和水电费;一个人养着十岁不到的小孩,偶尔发发牢骚,偶尔吐槽工作,偶尔抱怨生活。
等你想着应该会有什么曲折稍微给他的生活燃起一丝丝意外,结果已经到了书的结尾。
直到最后这本书也没有一点转折的剧情,唯一的小情节转换,可能就是儿子小驰两意外地发现了母亲留下的一盒视频录像,让耕平了却了自己内心的芥蒂和疑惑。
能和你们一起组建一个家庭,我真的非常开心。(给小驰) 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不惧怕,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很友好。你就这样慢慢长大,让许多女孩为你疯狂吧! (给耕平) 我希望你知道,我始终都是最爱你小说的粉丝。你所做的工作,正是我最大的幸福,所以,即使你成了大畅销作家,也要好好地写出好的小说来。还有还有,如果十年后我变得满身赘肉,你也不可以嫌弃我喔。因为就算你中年发福、头发稀疏、老眼昏花,我也一定还是你的粉丝。
我比较惊讶石田衣良可以如此行云流水地去写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书里的主人公耕平是个普通作家,但其实想想,也许换个画家,音乐家,作者依旧可以把他们的生活再写出来,而且不让人厌倦。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脑海里想起的画面都是故事里耕平的书《父与子》的画面:一对父子的背影。
虽然只是构想出来的画面,但依旧能够深刻的萦绕在我的记忆里。
让耕平唯一走不出的悲伤是几年前出车祸去世的妻子,他耿耿于怀的是认为妻子久荣的死去是她自己策划自杀的。以致于耕平在这几年的生活里,只要看到久荣的衣服和遗物都会不断地想起她,心痛的无法呼吸。
其实我相信那种痛,是无法言表的一种心理形象。耕平并没有刻意强忍,只是这悲伤,沉重得那么安静。
男人的确很软弱,软弱到无法将自己的软弱暴露在别人面前。
“幸福属于死者,而不属于被遗弃在这个世界上的生者。”耕平这样觉得,作者也这样觉得。
其实书里关于耕平妻子车祸的事情并没有描写,故事一开始已经是三年后的事情,耕平正写完《父与子》的第一稿。
小说家自然是孤独的,只是三年前妻子的去世让平常的耕平显得更加孤独罢了。而我也觉得也就是妻子去世这件事情算是这本小说中比较沉重的一件事,或者说是耕平生活最大的打击。
然而这部分并不属于故事的本身,它只是个背景,如此一来让原本就很平淡的故事更加显得平淡。
好在耕平的生活里有着一批没有恶意的作家小团体青友会,有喜欢他的酒吧女招待员椿和国语老师奈绪关心他,重要的还有非常懂事的儿子小驰。
其实他孤单吗?也许并不孤单。
只是作家生而孤单,内心需要塑造太多的人物形象,以至于思维枯竭的时候会恐惧被人遗弃被人遗忘。
所以耕平觉得孤独,当然包括他失去了妻子。
《孤独小说家》给我最大的感受,可能是如何让孤单变成一种自我成长和修养的过程。
人注定不会一辈子孤单的,不管是事业还是人生,就像耕平一样,他最终还是获得了直本奖,还是走上了人生的舞台。
孤单只是情绪泛滥,不要排斥孤单,
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没有孤单可言。
我想起耕平妻子的那就话:
世界太漂亮了,太完美了,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