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遇到种种情绪问题不能自拔的话,送大家一个词——原谅。
原,指的是还原,还原是还原到对方所处的身份状态,背景等等的一切,还原在他的状态上去理解,她究竟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而谅是谅解,是谅解的自己。很多人,对他人不原谅,别人说一句话,你火了,放不下。自我的心太重,没有办法去把自我放下,然后去观察他人或站在他人的角度,这是情商低的表现,自己没有办法谅解自己。最后,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今日主题
今天讲的内容是关于信念
分身术的训练是从语言到情绪一点一点的深入。其实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情绪背后还有个东西叫念头。也有的人叫信念。信念如果不清楚,如果你不能觉察,你就无法控制情绪,因为很多时候,情绪都是由信念产生的。
这种信念的问题,导致我们没有办法有效的分身。我们的目的就是来集中力量,观察自己内心,这个念头的萌生,然后去解决它。
先问四个问题,然后大家请尝试分别来回答。回答完了之后感受下。
- 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哪件事情是你想做而没有做到的呢?请用:“我没有做到……”的句式表达。
- 第二个问题:如果将“我没有做到……”改成“我不要做到……”,再将您刚才的句子重新发布一下。
- 第三个问题:如果说将“我不要做到……”这句话持续五年、十年会是什么样?请描述您的感受。
- 第四个问题:如果将“我不要……”改成“我能够……”,再次想想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刚才,在整个过程中,为大家演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体验。
我们及时改变了什么吗?没有!
这整个过程什么都没有变化,变化的仅仅是一个念头。
当然这采用了教练技术。好的教练可以帮助你去往你想去的地方。改变的事情就是一句两句话而已。而且这一两个念头的产生,可能带来巨大的力量。它叫做信念,如果说你没有正确的信念,很有可能不断的限制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发展。
很多人觉得:“我是一个理性的人,还扯什么信念这种东西啊!信念这个东西,我才不相信呢”
其实,“不相信”也是你的信念。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看看信念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 这两天我刚刚接了一个咨询:一个小伙伴问我说:老师,我是这个二流本科院校毕业生,我学的专业也不是那么起眼,到社会上也没有人用得着这个专业,我的人生是不是就这样了呀!
- 一个朋友问我:你看我是文科生哈!那些动手的事我都不会做,比如说什么修电脑啊还有其他的……
- 有人说:老师,我觉得我比那个XXX聪明多了,但是他怎么就比我做的好呢!我就觉得我人生太失败了!
……
我可以清楚的看见,这些话背后的那些信念。所以今天咱们来讲讲信念,不要再让那些“我不要”,“我不能”等等的信念限制住了自己的发展。
关于信念的知识点
信念是什么
信念就是人对事情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差不多,观点也是人对事情的看法,但是信念是非常非常牢固的,你认为任何一个事情是什么什么样子,于是他就会牢固不已。
信念的价值
- 意志力的来源
- 积极主动行为的基础
常见的带来负面情绪的信念都有哪些?
常见的带来负面情绪信念——限定性信念(执念和妄念)。
- 所谓的执念,就是你真到了某一个局限之中,没有办法解脱。在这个局限里面,你不知道左右,也不知道掉头,不知道上下,你只知道一个劲的往前走,他前面都是死胡同。有的时候明明后退一步,这个事情就解决了,这个事就不是事,但是你非要执着,这就是执念。有句话叫执迷不悟,执,狠狠的抓住,迷,失了方向,不悟,点拨不透,想想看,当你特别狠狠地抓着一件事,用力过猛、又没有方向,不管怎么点都点不通,那就是个执念,那就是执迷不悟。
- 妄念,虚妄,错误的。妄念就是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他本身就是个错误想法,这个妄念更可怕,一旦有了这个妄念,整个人都被限制住了。
心理学里面把限制性信念的,大约一共有这么3类:
绝对化要求
以偏概全
糟糕至极
信念来源中会发生问题的点
绝对化要求
绝对化的要求。比如说,“我对你这么好,你是应该对我也好点”。还有人说:“那些拐卖小孩的人就应该把他们抓了枪毙”,或者说是“这个人水平很高,所以他各个方面都要有才能,才算有价值”……对这些东西比较绝对化的要求,就你要求别人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的回馈的地方。绝对化的要求,我喜欢把它叫做“应该的暴君”。
应该这两个字,这就是绝对化的要求的一种信念方式,当你觉察“小我”的时候,你会发现“小我”是用“应该”这个词来表达自己是很强大的。他其实“掩饰”自己的弱小。“应该”这个词,就是一个典型的绝对化的要求,这个信念,非常非常的麻烦,因为“应该”一出现,你的期待就出来了,而对方如果不这么做,你的情绪就上来了。
通常来说一个情绪管理的高手,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方式来反馈出自己的信念状态。如果你的语言退回去重新再看,你会发现她背后的信念特别特别的奇怪。说“应该”是一种什么体现?说应该主要来说是一种无能的体现,即没有能力。你如果有能力的话,你可以帮助他做到你期待中的样子,而不是仅仅张嘴说“你应该”。
所以,当遇到了说“你应该怎么怎么做”,立刻反省——我哪里能力不足了?这个时候才可能避免了你对他人的“绝对化要求”。避免了这个,你就避免到后续的,各种因为期待没有达成而带来的各种情绪,因为情绪而导致的各种“踢猫效应”。
以偏概全
第二个“以偏概全”。我比较喜欢叫做“盲人摸象”或者叫“过分概括化”。即把一个事情绝对化了,这种事情很常见。比如:
这个事情没做好,所以这整个人就不好了……
我们会用一时一事来评价整个人。评价自己,很多人能量不足,他就会去评价自己,一个事情没有做好于是这个评价自己太失败了——用一个事而“否定”一个人。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了一个人的身份,在本质上否定了这个人的存在。
注意你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你最好就别评价别人。
为什么不要评价别人?
简单来说,因为你没有办法,还原到他所处的状态,他的身份,他的特点,他所经历的一切。然后去理解他到底在做什么?而你没有办法还原,你就别去评价,因为旁边还有比你水平更高的人一看就看出你的水平高低。
心理学中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
就说当你有什么想法的时候,你就会在做法上体现出来,你的做法都会别被别人看到,他就会有什么想法,他有什么想法呢?他又会做出什么做法,于是这个做法就影响你。
人和人之间的环境互相影响着,我们为什么要同侪力量,彼此都是积极正向的能量的群体,我们凑在一起成长更快。
人和自己之间还有个一语成谶,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你张嘴说了一句不好的话,这句不好的还会带来验证。比如说你教育孩子过马路安全教育:
过马路的时候一定小心,别被车撞了……
有可能真的被车撞了。(莫非法则说:凡是糟糕的事情可能发生,那它一定会发生)佛教里面有个对策叫做口吐莲花,比如刚刚说的过马路:
过马路的时候先看左边,等我们车过了之后你走,到时再看右边的,右边车过了再往前走,安安全全过马路。
如果没有这种意识的话,你说出来的话带着负面的能量,就会传递到其他人身上,佛教有谈到就关于轮回,心经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色受想行识”是指的是五蕴,它就是一种意识,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就会传播、传递,你张嘴说出去,就会传到其他人,所以不要随随便便张嘴说出来。心理学中有一个叫“思维锁定效应”,就是:
你张嘴说出负面的话的时候,他会构建的这种负面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我这个人真笨,于是这个方式就在你大脑中形成一个印象,那么这叫思维锁定。你不断的去强化这个笨,就会越来越笨。这就是过分概括化,就是一种执念了。很多鸡汤文说:
连体重都掌握不了,何以掌握人生!?
鸡汤文和营销里面经常会抓“小我”,这么典型的过分概括化了,人生跟体重有一毛钱的关系吗?很多胖子不照样过好人生了吗?
糟糕至极
糟糕至极通常是妄念,通常是错误的,糟糕至极的三大类妄念。是无能,无助,无价值。
糟糕至极的这种人他大约都是赌徒心理,期待一击制胜。期待一鼓作气、全情投入一次,期待着任何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完美的、一次性的、瞬间一下子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拼命的去寻找,而不去实践。成天问哪有这种方法,但是不去实践。然后如果找不到这种方案,然后就说哎呀我完蛋了我糟糕透了,我不行了
- 无能。推卸责任。谁谁比你强,对你来说有什么价值?那是资源啊!
- 无助。感觉自己没有资源,没有条件等等。自我限定。
- 无价值。感觉自己不值得拥有,或者达到极限了,不能进一步好。
以上都是一些妄念。
信念是怎么来的?
- 来自甜面包热汤模型
- 来自于他人的迁移。比如说你看书、听高手交流、父母的养育方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等。这些事情都有他人的迁移,别人的意识直接迁移到你的意识形态。这是一种“识”的传递,比如孝道。
- 自己想象。你通过自己的脑子里去想出来,自己想象的信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纳粹集中营的例子,他通过自己的想象判断出来,人在任何的自己后悔之间要有选择的权利,所以我当心灵时间自由的时候整个人生都可以自由了,你不管外在对我增加了什么样的苦难,我照样是一个自由的人。
- 前世。家族或者系统的先天因素造成的。有些信念,奇怪的写在基因的编码里面
“白兔爱肥鹅BTAFE”的信念模型
最后说几个正确的信念,已经组合成一个模型——白兔爱肥鹅信念模型。
- Best。你已经做到了当下最好的自己
- Three。任何一个问题都有至少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 Abundant。你的资源是丰富充沛的
- Flexible。做事要灵活,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 Effective。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