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偶然碰到一个女性同龄人,不知道是我们的年龄相仿的缘故还是因为我们是老乡,我们之间的交流没有想象之中陌生人的谨慎和排斥,相反我们还一起吃饭,一起去逛街,在这样信任危机的互联网时代,这样的经历感觉有点不同寻常。
来到一个著名的景点的时候她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激动喜悦,感觉也就那样。”思考几秒的过程中我否定了我同学的论断——“想象之中的总是美好的!”。我说:“也许是因为互联网吧!互联网就是一个世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互联网的不可触摸性,我们之前对这个景点已经很了解了,就只差见它一面了,所以新鲜感不强吧。”
对此都感受到因为网络,我们这一代和没有经历过互联网的人有巨大不同,也深刻体会到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已经远不只是生活,甚至是人这个物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是进化过程中的赢家,但不是永远的赢家,因为还有互联网。
互联网好比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环境因素,进行新一轮的优胜劣汰。面对互联网的筛选,不是适应的人能“活”下来,而是不被奴役的人。
每次在公共场合都会有意识的看下周围有多少人在低头玩手机,每次周围大概不超十人,那十人中的大部分看上去似乎都是条件不够充足的,或年长者,或文化水平不够者,当然也有例外。电视剧、综艺、朋友圈、微博、新闻八卦、淘宝等是主要内容,其实都可归为娱乐一类。因为孤独空虚,所以会经常关注别人的状态;因为想满足虚荣心,所以会炫耀P到不是本人的“照骗”;因为贪婪,所以会不顾一切抢红包;因为自控力低,所以会玩手游一发不可收拾……
也正是这些欲望需求的直接表达,所以才有满足这些人性的不同商业产品、软件或新的商业模式,商业的繁荣程度几乎可以表明人们欲望的表达程度,而文明程度则和整个社会能否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有关。把握住了时代焦虑就把握住了时势。
正是因为互联网可以无限制地饲养内心的渴望和缓解焦虑,所以这些人一步一步被奴役,忘记自我。互联网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又使人隔离开来停留在虚拟的交流层面。在很轻易就能满足自我需求的情况下,现在的人不需要像祖先那样抱成团交流协作面对困难,而是全被虚拟交流替代,真正的面对面交流的能力远没有虚拟中来的自然舒适。
因为过度沉溺虚拟世界,现实世界远没有网络世界那样风生水起,生活的重心已经不能再转回现实了。曾有个高中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父母开始为此为他转学,原以为可以没有人拉帮结派去玩就可以奏效,没想到一个人也可以玩得很嗨,最后被逼无奈他父亲只得每晚来接他回家睡(高中时在校寄宿),一大早送他上学,虽然路途很远!可是没过多久,问起同学的不定行踪,原来没多久就辍学了。这个例子虽有点极端,却也不算个例。
还有沉溺网络带来的健康隐患不胜枚举,“用进废退”,一代又一代缺乏体力锻炼,若干年之后的人体特征和现在都可能会不一样,各个器官都严重退化,当再次面临危机时,连抗争的能力都几近丧失。
人性的弱点透过网络已逐渐把现代人与正常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像根橡皮筋,最后终究逃不过崩断的命运。
当我们每一次拿起手机时,或许都应该有被奴役的警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