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惊蛰出发季,老T以公众号的文字吹响号角,看着每一年走过的印迹,由心而发的触动,清晰的看到,每一年每一次课都试着很用力,虽然数字的累积不必然导致质的飞跃,但反过来,每一次跃升都一定是极致专注于自身成长的成果,朝向那个相对统整的生命发展,一路上每个人需要穿越的不同,却也带着鲜明的时代性,传统型,前现代型,现代型与后现代型,如果只是特定时代的人带着特定的时代性,就太固化了,而是一个人身上含有着好几个时代的信息,比如说80后,内化了传统型的父母观念,经由互联网和同龄人影响了一些现代观念,生了00后后现代的孩子,除非极其僵化的人格,否则估计都或多或少带着那么多的时代信息,我们常常是无法理解自己的,处于结构中和矩阵中的人有何不同?课上老T说的一句话:矩阵的核心是结构的动态演化与动态生成。我在想那些隐隐存在的精神母体,要经历多少的挑战与努力,才能形成矩阵,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寄生兽式精神俘获,主体被瓦解,只是机器式的被使用,这里的区别主要是自我意识的不同,而自我意识的形成需要本体安全感支撑,课上老T说到本体安全感形成的几个要素:连续性(分裂与整合的问题);进程性的参与程度(隔离的问题);存在性的联结维度(幻想性客体与实体客体),第二次再听这个讲解,感受到心灵活性之间有太多不同,形成矩阵的人格核心兼收并蓄,有自己见解的塔楼,更有足够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与真实的他者链接,而最最重要的莫过于情感的依托,它们是矩阵运行的核心力量,基本信任的建立与原初的关联,包括核心客体(情感与本体安全);环境母亲(联结性与防御性支架);过渡空间与过渡客体(现实检验能力),情感的一般化状态是焦虑,弗洛伊德说焦虑是忽略对象的存在,心智的活动品质的参数(能量的转化与整合程度);焦虑与分离的源头性格式,焦虑程度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承受分离的能力越弱,情感的支撑能力越弱,越是容易被精神母体俘获,它始终要争取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人能否与之共存,这是命运,更是尊严,光锥之内是命运,射程之内是尊严,没真的努力,会不甘心。
课后,我给自己记录了一段话,纪念这个2018的惊蛰。
【20180305惊蛰.醒来】
连续睡了将近三四年的我,在这个春天有醒来的迹象,记得前几年的惊蛰,在我蒙头大睡中,听到楼下的蛙叫声,还有团队出发的号角声,每每不安的时候,对着满月发呆,三月满城的粉红,那是各种花醒来绽放的倩影,每个时节细致入微的改变,我需要用力的停留,才能在自身感受与外在境况之间有所融入,然后会慌忙的抽离出来,投入沉睡之中,无梦无清醒。
我想那时候连爱也是拼劲全力的,冬眠状态的人想尽一切办法记住某个人,那种浪漫的情愫可以叫醒一颗深睡的心灵。
那时候胃口很小,就算天天睡觉也能保证不发胖。
我想,沉睡是潜意识的意愿,魔鬼和他完成一场赌局,筹码是灵魂,如果灵魂自愿接受与这具肉体相伴,那么,在某个惊蛰共同醒来,如果灵魂继续抽离,那就做具行尸走肉。
2018年的某一天,醒来,视线所及之处皆是惊喜,连同五感都换新,我是多么珍视自己,于是珍视你,对自己的觉知与关怀细致入微,一切在当下发乎本心。
在现代性的存在之维部分,老T讲了几个维度:1、怀疑(怀疑是早期自我认同的表现,孩子怀疑你是怎样的人,让他们的自我浮现出来,这时候,我们可以再看可以在哪些接口做联结);2、信任与风险评估(评估来访者的风险{创伤与伤害;反思的能力;人格弹性和纠错能力},老T说教会孩子做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孩子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将危险辨识出来);3、新型媒体经验(老T对二次元精神母体的孩子说,把他精神母体的部分打造成背包,供他背包上路,做好一个个超级接口,与广泛的信息链接);4、私密关系的转型(公共关系:自我的边界,自恋中的恶{自恋愤怒和自恋补偿},必须充分具备公共性的认知带宽,公共性的自我功能;私密关系:全浸式,全情投入,全情享受,客体与主体之间有足够的自旋,避免了攻击与强迫性压迫。)
在一本书看到下面这句话,我想经历过这样成长方式的人能够在私密关系与公共空间之中活得自在,这也是后现代的生活方式吧。
【真正的成长是发现】
学着辨别什么是危险的;学着理解什么是有利的;学着在行动时不取决于他人的意志,而是取决于他自身的需求和对这个世界的体悟,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课中,再次提到抽象系统,老T说到正是代理导致了抽象系统的发达,比如我们闻不到油烟味,就能吃到美团外卖送来的美食,可这也切割了我们精细的参与体验进程,就像陪伴孩子成长,我们也在点滴磨合中发现着自己,也发现着孩子,太多甚至都意识不到的抽象系统让我们变得隔离与冷漠,我想还是一个意思,社会会形成一个矩阵,只有那些形成矩阵的人才能看到域与域的接口,使用资源还是被使用取决于主体的旋转程度,而文化的多种不同模式和前现代“世界体系”的意识特质共同形塑了碎片化的人类社群,晚期现代化,人类变成了我们,面对的却是无他者存在的问题,这里的无他者指的是同质化,而同一性最恶劣的后果就是固化和结构化智障,所以,这样的社会更需要转化与自我更新,发现差异性,让不同的声音去践行!
最后,还是要记录几个时间主体,经由诗歌,阅读,书写,我们竟可以完成自我主体的塑造,好神奇!但的确这就是这个平台做的最坚实,最了不起的行为!
诗歌中的时间主体(个体的不确定性的表达);阅读中的时间主体(生命的活性);书写中的时间主体(完成自我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