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是多用形容词好,还是少用形容词好呢?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每次写作文,老师总是嫌我写得太简单了,句子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吸引力,作文字数总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作文点评时,老师总会强调,要加上适当的形容词,使句子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更吸引人。
直到我自己做了老师,我也对学生强调着这点:对事物的描写,可以多加一些形容词,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可是今天,我却在粥左罗的《学会写作一一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一书中,看到了与之相反的要求。
作者在书中说:神经心理学认为,人的爬行脑(控制人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所以在进行内容表达时,要多用视觉表达,少用抽象化表达,亦即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和动词。
这真是颠覆了我几十年以来对形容词的认知啊!
1.少用形容词
作者用了在经典的文案广告中,几乎看不到形容词的事例,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少用形容词。
比如下面的广告文案:
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旺仔牛奶: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吃掉!
联想: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铁达时: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从以上几条经典的文案广告来看,确实是没有用到一个形容词。
写文章时要少用形容词,又该怎么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呢?作者告诉我们,不是不能使用形容词,而是尽量少用,如果发现用名词、动词、数字、对比等能实现更好效果的话,就选择不用形容词了。
比如我们要形容一个人的高矮:
他长得特别高。(用形容词"特别")
他有2米高。(用数量词“2米")
把这两个句子交给漫画家画画,第一个句子,漫画家无法画,第二个句子,他就懂得怎么画了。可见句子中只用形容词来描写,的确不是那么好理解。
2.多用名词、动词
粥左罗在书中告诉我们,文字表达,最怕抽象,一抽象,读者就觉得枯燥乏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具象,就是写出画面感。
写出画面感,用形容词是做不到的,因为形容词是虚的、飘的,无根,不及物,它华丽但空洞,只能用来修饰句子,做不了主干,成不了主角。只有多用动词和名词才达到写出画面感的效果。
用上名词,会告诉你"是什么",用了动词,会告诉你"怎么样"。
那些经典的文案广告之所以能产生那么好的效果,就是因为它用了动词和名词,让读者在脑中植入了一幅画面。当你遇到相应的场景时,这个画面就出现了。
比如,你在超市里看到了旺仔牛奶,想到明天要去走亲戚,亲戚家有个小孩,你会买了送给亲戚的小孩,你脑中会想到"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吃掉”,甚至会联想到亲戚小孩喝旺仔牛奶的样子。
再比如,中午你饿了,你会想起“不要叫妈,要叫饿了么”……
唉,从小到大,我们写作文都爱用上一堆的形容词,总认为多用形容词,句子会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哪里懂得,形容词是到处修饰,根本无法给人以画面感。
看来,写文章,要写得生动具体,不是多用形容词,而是多用动词和名词 ,把画面感写出来,才能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更吸引读者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