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年毕业,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经过三年时间,有的已经成长为部门总监/负责人,在一线城市黄金地带靠自己的努力买房,有的还在干着最初级的工作,菜市场买菜还要货比三家。
不禁有人要问凭什么啊?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翻天覆地的区别。
1.格局(井底vs天空)
我们常常说到这个人没有格局,这个人格局很高。究竟什么是格局?格局就是我们定义目标的坐标,权衡利弊的角度和资源配置的优先级。
**我们每个人想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在用我们唯一的资源去置换,就是我们的时间。那么格局就决定你准备将你的时间花在哪儿?
**
有的人认为我就是要做一个普通的专员,我把我份内的事情做好,我喜欢的生活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钱多事少离家近,别给我洗脑,谈什么格局啊,价值观啊,不如谈钱实在,anyway,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有的人认为我就是要做我这个领域的专家,哪里不会点哪里,做到无可替代,自会有人n顾茅庐的。
所以他们在时间的分配上就是不同的,一个是我在8小时内做完我的工作,剩余时间我可以聊聊天,刷刷朋友圈,逛一下淘宝。
遇到问题也只是着急解决眼前的困境,不要耽误今天下班的约会。
另一个在做完本职工作的同时会思考5w+1h,想着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怎样去预防?我怎样去改进系统或者操作可以改善这个问题,我可以做哪些优化。
一个看到问题就无比头痛,希望问题越少越好,一个看到问题就觉得兴奋,又是锻炼能力的时候了。一个人用10年的工作时间重复同一种技能,一个用一年的时间获得别人10年的工作经验。
所以在收获方面,一个获得了冰山之上的能力,一个发现冰山之下蕴藏的宝藏。
2.沟通能力
下午三点大家正在紧张的办公中,突然听到办公文件掉落在地上尖锐的声音。大家循着声音往后一看,一个女孩子趴着桌子上把头埋得很深在哭。
这是一个在公司默默无闻,做事循规蹈矩,在公司独来独往,从不主动沟通的女孩子。大家只是知道她是公司的老员工。
另一个89年出生的女孩子,在领导者一群85后工作,在领导对其工作进行否定,意味着全组的3个通宵的工作推到重来时,她在台上用极其铿锵有力的论据向领导证明其交付是ok的,说完台下掌声雷动,最终领导欣然同意其团队工作一次性通过。
这就是沟通的重要性。
误区:只要我努力工作,领导都会看在眼里,他会在我年终的时候给好评。如果他没有给我好的评价,那么这个领导就是不明智的。大不了不干了,谁在乎这俩儿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后来的结果换了份工作,涨了300块钱,新的公司还是遇到同样的问题,所以不会游泳的人总是换游泳池是不行的。越往上领导的工作越多,他的精力越容易被每天海量的信息分散,所以需要适时向领导展示你的能力。
其实我们也都很容易明白沟通的重要性,但我们就是做不到。
一来我们深受言多必失的观念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我们不知道跟领导说什么?看见领导总是绕着走。这其实跟我们从小跟家长的沟通模式有关,如果家长跟你是平等沟通类似朋友,那么对着领导你很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你们是平视,而不是仰视的角度。另一个方面跟我们的不自信有关,我们觉得领导什么都比我们懂,我说的肯定是不对的。其实你们只是提供不同的资源进行交换,领导把握方向和战略和进度,但是他不了解员工具体的想法,工作中具体的困难以及大家的行动。
但是我不希望将大家引向另外一个极端,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只有一张嘴,最终无法走远。
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沟通一个是营销自己,另一个是你只有在跟别人沟通之后你才对一个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3.胆识
与胆识相对的就是怂人,我们都不愿意被人称为怂人,可是我们在不自觉扮演怂人的角色。
比如新出来一个项目,领导问谁愿意负责这个项目?你其实特别想,但是又怕搞砸。最后一想,我不做,于我没有任何的损失;做了既辛苦,要是万一没有做好,说不定被干掉,又或者丢人,降低了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
其实你唯一思考的是你的机会成本,你不做这个事你就丧失了你自己成长的一个好的机会。除非现在有更好的机会让你去成长,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做呢?
我们有没有胆量做出选择,其实是经过大脑对风险的一个评判而做出的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但是正如《向前一步》中所说,勇敢的坐到桌子前。
公司里永远不缺少努力工作的人,永远有比你更努力的人,但是缺少有胆识的人。
我们都不愿意成为那个月薪3000块的人,逛不完的菜市场和穿不完的地摊货,我们都想成为白富美的安迪,出门大牌衣服和豪车,想法是美美的,关键能力你有吗?你的才华配得上拥有那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