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坐月子讲究卧床休息,避免下地,原因是产妇需要静养避免下地着凉。
这种老观念在医院并没有得到支持,医生都建议妈妈们尽早下地,鼓励顺产妈妈当天下地,剖宫产妈妈也尽量早期下地。
尽管如此,很多老人或者不了解产妇身体特点仍然担心着凉导致月子病,以后会终身受累。殊不知产后躺在床上不下地活动是极其凶险的。
在孕期和产后妈妈身体发生一系列变化,静脉血流停滞、血管内膜损伤以及血液容易凝固,很容易使静脉血液淤滞从而形成血块,血块堵塞血管,轻者腿部疼痛,肿胀,重者血块脱落后随血液漂到肺部,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从而影响肺部供血,导致呼吸费力,憋气,甚至危及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增加在产后6周内最高,且左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盆腔静脉血凝块的发病率高于平时。肺栓塞已报道的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是非妊娠妇女的4-50倍。
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医生都建议妈妈们尽早下地,远离静默杀手,事实上为了避免肺栓塞您能做更多。
1、术前穿弹力袜
如果在和睦家医院做剖宫产手术,在决定手术时护士就会第一时间给妈妈们穿上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块形成。
2、术后即刻
在医生允许情况下家人或陪护帮忙按摩腿部和活动腿和踝关节。
手术后回到病房时妈妈还不能自如地活动腿脚,家人可以帮助按摩腿部和活动腿和踝关节。但这么做之前一定要得到医生的允许,因为如果血块已经形成,还盲目按摩和活动腿部的话,血块容易脱落然后堵塞肺血管,导致呼吸困难。
3、术后可主动活动后:最大限度地反复绷脚、勾脚。
剖宫产妈妈术后6小时需要去枕平卧,这时可以自己活动踝关节来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具体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反复绷脚、勾脚,具体要点如下:
(1)平卧后让脚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
(2)用枕头或软垫抬高腿脚,让腿部肌肉放松,避免肌肉紧张。
(3)最大限度地勾脚和绷脚,想象脚趾好像要够到对面的墙或者勾脚时触碰自己的鼻子。
(4)速度要慢,达到最大限度时停止几秒钟更加有效发挥泵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5)每组10-30次,每日数组,一般我会建议完全卧床的妈妈每天做300次这样的动作,一次绷脚和勾脚算一次。
4、尽早下地活动
走路、上下楼梯、上下车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动作使我们的肌肉不断收缩和放松,促进血液的循环流动,平时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意义,但剖宫产术后和顺产后的妈妈非常需要这样的动作来预防血栓。
每日离床走路要大于等于5次,每次量力而行,可以是5分钟,也可以是10分钟,以妈妈不劳累为准。推荐少量多次的下地活动,比如每小时下地活动10分钟。
5、及时就医
对于比较容易发生血栓的产妇,医生会评估后用药物来预防血栓。如果您以前得过静脉血栓栓塞症,有遗传性易栓症,产前产后有以下情况:
•剖宫产
•内科共病(如静脉曲张、心脏病、炎症性肠病)
•BMI大于或等于25kg/m2
•孕龄小(早产<36周)
•产科出血
•死产
•产妇年龄偏高(≥35岁)
•高血压
•吸烟
•子痫或子痫前期
请和您的医生探讨如何有效预防血栓发生。当然您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然后由医生来制定方案,您只需要遵医嘱就可以了,也不必因此而过度担心。
同时,孕期或哺乳期若发现左右腿大小不一,其中一只腿变粗变白,出现肿胀和疼痛,或者胸部疼痛和呼吸困难的情况,一定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