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自从我知道自己的名字取名为渊,是因为父亲还想要个男孩子,取名为博,我就特别不开心。因为在小孩子的认知里面,自己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弟弟出生后,最开始我是不喜欢他的。
我比弟弟大六岁,他满一周岁的时候,家里还让我跟他一起照了一张合照。照片里的我是一个皮肤黑黄黑黄,留着一头短发,脚上穿着蓝色网鞋,脸上没有一点笑容的女孩子。而我的弟弟呢,当时长得胖嘟嘟的,皮肤白白净净的,在照片里笑的可开心了!
读小学的时候,我特别特别想得到父母的夸奖和认可。因为弟弟出生后,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家里的重心基本都是围着他转。所以我在家很勤快地做家务,洗衣服、洗碗、带弟弟,努力地刷存在感。但是,我的智商可能在小学的时候还没发育好,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的确是惨不忍睹,书包里面藏的都是不及格的试卷,30分、20分甚至还有10分左右的。
每当父亲的同事问起我,他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呢,父亲想了一个办法,他想试验一下我在其他方面有没有擅长的。今天问我学不学琴,明天就让我去背乐谱,当他发现我对“1.2.3.4.5.6”没有太大兴趣的时候,就换了一个方向。手把手地教我练毛笔,每天下班回家了,他就让我在书桌旁练字,但外面环绕的都是其他小朋友玩游戏的欢笑声,他们有时候也会来找我,但都被我爸拒之门外,理由是我的成绩太差了,字也写得丑,需要练一练。那个时候真是辛苦了我,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二用做到了极致。
这样的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过我父亲的耐心还是可以,他认为练字有一个缓慢的成长过程,并且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所以就让我在寒假的时候,冬天最冷的时节,清早起来,打一碗水,在家里的地板上练毛笔字。他给的理由是我写的字太差了,如果一直用墨水和纸练习,会浪费蛮多钱,所以就节俭一点,用水在地上写。尽管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他自己没有以身作则,我都在地板上练了两个小时了,他和我弟弟还在床上睡懒觉。有一次,我叔叔来家里拜年,他看到我在客厅练字,大人都还没起来,他也说我父亲太偏心了,是的,的确是这样子。因此,最终我的毛笔字也不了了之。
父母对子女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通常是小学阶段,当他发现我是块朽木,他雕不动的时候,就开始慢慢放弃了,转而把重心放到了我弟弟身上。不过,我老弟最开始的确没有辜负他的厚望,尽管他在小学天天玩,到了期末还是能考八九十分的样子。两个孩子之间的对比,可谓是相形见绌。
初中的我可能是脑袋开了窍,学习也就慢慢上道了,中考的时候,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地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那个时候,我爸对我的态度稍稍有了转变。高中的时候,爸妈轮流为我煮饭,有时候太忙了,就会给我蛮多的零花钱。
本以为事情就会这样一直变好,但是,填志愿的时候,我同父亲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我俩差点都把桌子掀了。他想让我报西南政法大学,以后就考个公务员,过稳稳当当的日子。但是我从初中开始就特别想当老师,因为家庭中没有给予我相应温暖的时候,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受之于师恩,也想馈之予师德。我和我爸都是特别倔强的人,大家都不会轻易地退让。因此,他就放了狠话:“你要是去读师范,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以后你如果当了老师,也不要回来!”有其父必有其女,他都说了这样的狠话,我怎么可能会乖乖认输呢。气话也是非常豪迈地就说了出来:“我还不能申请助学贷款吗!十八岁之后,我不需要你一毛钱。等到你老了,我也要等到你六十岁才会给你钱。”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特别好笑。父亲的本意就是想让我读政法,而不是说不给我钱读书。当时的我,年少无知,觉得西方国家的小孩都是十八岁独立,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年少轻狂不更事,为此,在大学只能拼命地带家教,挣学费、挣生活费。寒暑假的时候,室友都想着去哪里玩,我满脑子都是下学期的书本费怎么办。感谢我这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倔强本性,等到父亲主动打电话问我差不差钱的时候,我都是一身正气地回绝:“不差钱,我有钱!”
父母还是会让着子女的,大二寒假回家的时候,我爸给了我三万块钱,他让我存着。我就傻傻地存在了银行,也没有去取出来用。两代之间,有爱,但是,发生了龃龉之后,上一代的人,碍于尊严,不肯,不愿表露心中的感觉;下一代的人,守于习惯,不会,不要表达心中的歉意。所以,我爸没有明说让我用这三万块,我也就傻傻地给他存在了银行,后面给了我弟弟读高中。这次地,怎一个傻字了得!!!
现在我回家,父亲对我还是不错的,他偶尔会亲自下厨,或者我妈在家,我就什么都不用做。但是, 有时候他可能也看我不顺眼,会说我懒,以后到了婆家,会被收拾……不过,家里还是给我留了一个温馨的港湾,如果累了,还是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