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王导手下负责管事情的官员找他问一个事情说:我需要看一下各个官员们负责的事情。我需要核实一下他们是否称职。王导听完之后微笑着说。我觉得不用查。毕竟大事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小事就让他们咋弄咋弄吧。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出王导是一个很宽容的政治领袖。他不会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斤斤计较,而是抓住那些重要的部分。这样可以让官员们更轻松,这个方案属于是道家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也是有弊端的。人们有可能渐渐的懒了起来,觉得小事,反正上面的领导也不管。索性就不做了。这样的话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差。
还有一个故事中,王丞相和别人说如果刘先生过了江,那我就不会独自做三公了。王导是多么谦虚的人啊!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他能为贤人提供职位,哪怕让自己变成普通的平民。他也能聚拢人才,他这么看重闲贤人也是一个爱祖国的人。他必定是一个人才。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才却面临了两难的局面。事情是这样子的。王家除了王导之外也有很多人才,大家都是想要辅佐帝王的人。而这一批人才都流入了朝廷,成为了朝廷的大官。以至于当时有一个流言:王与马共天下。皇帝司马睿听见了这样的流言,感觉自己有危险。准备壮大一下自己皇帝的实力,不能被那些重臣们夺走权利了。王导在听见这些流言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应该会去放弃一些权利,让司马睿能够安心一点。但是王敦就不一样了王敦有可能会想:哎呀,我们王家和皇家一样厉害呀。这我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所以王敦选择了造反。
王导一开始是反对王敦的,王敦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开始进攻朝廷的军队。王导随即断绝了与王敦的关系。他并没有选择带皇帝跑或者是隐居什么的,而是选择和王敦正面硬刚。但是王导也非常怕帝王把他给杀了,所以他立马自保并且谢罪。这说明他主动认罪是非常有担当的人。王敦最后惨败。
但是这个惨只是说他败的比较惨,但是他的权利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皇帝彻底被架空了。晋元帝非常的羞愤,不久就去世了。
王导还有别的选择吗?导致这一切问题的问题就是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导致了王家等很多家族的势力过大。而在这些事例中有很多有野心的人,就比如说王敦,他造反了。那王导有机会改变这个局面吗?有的,他可以考虑民主。但是民主简单吗?答案肯定是不的。在门阀政治下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他们想要一下子改到民主。能不能说服皇帝都是个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削弱各大门法的势力,但是在削弱的时候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抗。这就出现了王敦了。还有一个就是灭掉每一个门阀,但是要灭掉每一个门阀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