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婆媳矛盾总会发生?
有位妈妈连续几天给我留言,言语中满是愤怒和压抑。她说婆婆总是针对她,似乎处处看她不顺眼,即使孙子已经5岁了。尤其是最近当她从丈夫处,听到她第一次到婆家时一些不知道的细节,更是受伤:
那天,她和一班同事到他们家,她如今的丈夫很兴奋,悄悄走进厨房想给他妈妈一个惊喜,说:“妈,我带了女朋友来,你猜猜哪个?”
老母亲头也不抬:“是那个扎马尾的姑娘吧?”
儿子惊讶:“妈,你咋知道?”
没想到老母亲说:“怪不得我第一眼看见她就感觉讨厌……”
我难以理解这位丈夫为什么要把这样的经历告诉妻子,或许这就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吧?
记得在很久以前,我还在大-学的时候,一位住校的退休老教授在门前抹眼泪,仔细了解后才知道,她的儿子和儿媳去了外国生活,把她一个人丢在国内。我想,我没办法安慰她,就当个忠实的聆听者吧。最后,老人跟我说:“你知道我儿子第一次领他媳妇回家,我是什么感觉吗?我养了儿子28几年,就被一个他才认识1年的女人掳走了。心酸、嫉妒……啥感觉都有!然后我那臭小子啥事都听她媳妇的,一点儿也不尊重我,还总是叫我闭嘴。我觉得我做了一辈子最亏本的买卖……”说着说着嚎啕大哭。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为人儿媳妇、为人婆婆,该怎么办呢?
▷婆媳矛盾,是一种“别人家也有”的现象
婆媳矛盾似乎无处不在,从我懂事时起邻居家婆媳打架、到我上小-学时班主任的婆婆跑来课堂骂街、中-学时放学路上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因为婆媳矛盾而在躺地上大哭打滚……似乎婆媳矛盾处处存在。2001年,德国进化心理学家Harald A. Euler通过对3000名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家庭在父女、母女、婆媳、母子等8种祖辈关系中,婆媳关系的满意度垫底。婆媳矛盾或关系紧张在大多数家庭中很常见。
所以,别以为婆媳矛盾只在你家发生,没有婆媳矛盾的那才叫稀罕,值得珍惜。
▷基因与遗传
英国演化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说,基因会授予人类一种天生的本能,这种本能就是为了基因延续而对子女付出无私的爱。所以跟其他人的孩子相比,父母对待血缘关系的子女会更包容。另外,跟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媳妇相比,婆婆从经历怀孕、分娩、哺乳……一直到把孩子抚养长大,老人跟自己的子女比儿媳妇有更多和更长时间的情感互动,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瞬间内化为母亲的记忆,是一个非常牢固的情感纽带。而儿媳妇呢?因为儿子的关系而进门,与婆婆缺乏情感的基础,她们不仅遭遇一般人际交往的冲突,还要面临“儿媳”、“妻子”、“后辈”、“新女主人”……等复杂的家庭成员的冲突,就像在一个软绵绵地基上建造高塔。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儿媳妇跟婆婆情同母女的家庭。
我邻居家有个老人,常常跟周围的邻居说“儿媳妇很懒,什么事情都让我儿子做……”,聊着聊着,她聊到了自己女儿,她说:“我女婿很疼她,什么事都不舍得让她做……”非常深刻的“亲生的”与“不是亲生的”真实演绎啊!
我还有个邻居,老太太总是笑容满面,经常与儿媳妇抢家务活,即使生病了也停不下来。她的口头禅是:“老婆子多动动身体好!”她的儿媳妇也很孝顺。这便是人际交往的“镜子效应”。
老哲学家孔子在遥远的古代已经提出过“等差之爱”,家庭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对父母兄弟之爱不同于对路人对旁人之爱,此乃人之常情。但他还提出了“仁者爱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所以,我们在跟老人们相处时,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她们的角度,或者跨越时空想象一下,倘若哪天,我们为人婆婆,为人岳母,在相似的情境下,我们会如何做……这样想想,我们便能轻易找到答案。
▷即使婆媳矛盾,奶奶还是一个好帮手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大自然让健康奶奶闭经,就是让她们照看孙子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一项研究更直接,由奶奶照顾的宝宝受伤风险只有托儿所或其它亲戚的一半。我们很多人提及“隔代亲”,在不少家庭中,有时老人待孙子孙女,比待自己儿子女儿还要亲密。这大概是因为儿子女儿都长大了,只有身边的小不点才是最大的快乐源泉。我们也有不少家庭,孙子孙女跟爷爷奶奶的关系比跟父母的关系还亲密,这大概也是因为老人们在全身心地付出爱,虽然有时候爱得失去了分寸,但婆孙间的爱常被称为是最真挚而纯净的。
所以,有婆媳矛盾是正常的,这是基因使然,没有婆媳矛盾要加倍珍惜。“尊重”永远是最正确的婆媳相处之道,年轻妈妈们需要学会从小细节中感恩,小日子也会变得没你想象中那么难了!
本文关键字:婆媳矛盾、家庭关系、亲子关系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学习国外心理学家们知识,分享科学、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