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公号“剽悍一只猫”,一眼看到这个活动通知《悬赏一万元,请你读15篇文章》(书单见文末),我瞬间石化了几秒钟——谁这么了解我,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嘛?
多少年来,读书和写作,如吃饭喝水一样,本来就是我每天离不开的生活方式。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读步书林”,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自然产物,只是它的主题除了“读书”,还有“践行”。读了做,做了写,写了接着做,早就成了我的习惯。
几乎无需思考,我就已决定要参加,好像没什么理由不参加,尽管连读带写,我只有短短一天时间,而且是吃饭睡觉上班哄娃之余的一点边角料时间。
当然,我参加这个活动的动机也不太单纯,倒不是为了奖品,而是希望能借此“勾搭”到猫兄这个优质资源,来帮我的公号圈粉做大。之前听过猫兄在一块听听的课“普通人快速崛起的10大狠招”,也关注了他的公号,很是欣赏他务实内敛且风趣豁达的风格。
虽然目前我的号还不大,但我对文章的质量与价值颇有信心,而且宣称“一定要跟你死磕到底”的铁粉不少,所以我自认为是一支知识类公号的潜力股。
或者说,得不得奖都无所谓,读了这15篇文章,然后把精华按自己的理解写出来(活动规定不能引用这些文章中的任何一句话),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收获。
如果说刚知道这个活动是一见钟情,那读这15篇文章的过程,就是心有灵犀了。因为这些内容,恰好也正是我平时主要写作的主题:个人成长、职场发展、高效能行动力、时间管理等,符合“读步书林”的理念——“在读书与践行中成长”。
我的理念是“读书是为了改变,正向改变一个人的观念、行为、习惯、品味、气质等,而达成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践行。”基于这个理念,我读书的习惯是:关联个人经验,为我所用。因为我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阅读史,是读书与践行,让我长成为如今这个自己想要的模样,而且还在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详见公号文章《今生有你不寂寞——写在2015.4.23世界读书日》、《我的阅读之路——写在2016.4.23世界读书日》)
读这15篇文章,我也是遵循这个理念和习惯:先关联个人经验理解要点,自我评估哪些方面做得已经不错,对做得不够好的方面,制定行动计划去促成自己的改变与提升,也就是《这样读书就够了》里的RIA (Reading,Interpretation,Appropriation)三步拆书法。
经过梳理,所有的精华点可以分为向内的自我管理,和向外的人际管理。向内的自我管理方法涉及到个人战略、目标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内驱力、执行力、物品管理(断舍离),向外的人际管理方法涉及到沟通、演讲力、人际交往、冲突处理。
我把所有精华点整合、总结如下,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或耳闻目睹的实例,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表述:
向内的自我管理:
1、 自我管理就和管理一家公司一样,战略至关重要,因为它会决定你往哪里走。所谓战略,是方向、愿景、想达成的样子,其次才有具体目标。
没有战略,会导致多么悲催的人生?有这么一句话“你知道什么是沮丧吗?那就是当你花了一生的时间爬梯子并最终到达顶端时,却发现梯子架的并不是你想上的那堵墙。”时间浪费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方向,或找错方向。我认识一个人,做了十几年公务员,才发现朝九晚五的铁饭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真正向往和感兴趣的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导游工作,感觉到过去的十几年都白过了。要是更早有个人发展战略,就可以避免走类似弯路。
2、 但战略又不是死板、固执的,而是要随机应变,这里的“机”就是指机遇。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一件事的促成,要有蓄谋已久的努力,也要有顺应天意的心态。”
我的大学专业虽然是理工科,但一直爱好文学和写作,所以希望能以报社记者作为职业。有此战略,我在大学课余做了很多相关事情,比如写文章投稿、组建文学社、主编杂志等。可是机缘巧合我进了一家世界500强外企做了软件工程师,而且在那一呆就是十多年,一直做到管理岗位,积累了丰富的职场和管理经验,成了我现在写公众号的主要素材。可见,上天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
3、有了目标,执行力就变得至关重要。除了行动力,目标的细分也是保障执行力的关键。把目标拆解成可执行、有截止时间、可衡量的任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拆解出来的任务,是一个一看就反应过来要做什么的具体动作(Action),因为人脑会倾向于先去做那些简单易做的事情,而对复杂的事情选择拖延和逃避。
对已完成的任务,及时总结,给自己或请别人给及时的反馈,看到进度带来的成就感又激励自己去迈向下一阶段的目标。
找到或创造做事的意义,找到与自己的天赋和使命相符的事,也是增强执行力和内驱力的关键。比如写公众号于我就是这样的事,哪怕上班、哄娃已经很繁忙,但即使见缝插针、起早贪黑地为之付出,也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4、目标的达成,资源必不可少,包括财力、时间、人脉等。战略是找到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时间管理就是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
我早就想清楚读书写作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读书写作的修行不断提升自我。所以我的业余时间,除了照顾家庭,基本都用在这里。我的手机上没有游戏,没有微博,很少刷朋友圈,定时断网。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所谓优先级,不是在意识里你觉得什么事重要,而是行动上你真的把时间用在了哪里。你的优先级在哪里,时间投入到哪里,收获就在哪里。而造就你和你的人生的,不是别的,正是你所投入时间的那些事情。”
精要主义的探索、排除让我们找到最重要的事,执行让我们把时间聚焦在最重要的事。
聚焦,比完美主义更为现实,更具可操作性,也更能带来成就感。
5、要想最快地达成目标,不是抄近道,而是脚踏实地、坚持原则地去做事,慢就是快。
因为有时抄近道会跑偏,导致更慢甚至永远没法达到目标。我有个亲戚,很有才华和能力,本来职位也很高,因为工作违纪遭受了几年的牢狱之灾,家庭也因此解散。出来以后所有资源都归零,整个人也一蹶不振,再也没能够回到正常健康的状态。人有时,一旦“出轨”就再也没法回到正常轨道。所以,要尽早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自己的原则,内心有信仰才会有所敬畏,在没人的时候也会对自我有约束。原则会让一个人活得淡定坦荡,不易为外界评价所左右。
6、少即是多,极简主义,清理的不仅是物质,更是心灵。
现代社会物资过剩,购物便利,很容易导致我们我们购物欲、占有欲失控,浪费钱财不说,家居环境也变得拥挤混乱不堪,内心更是焦虑烦躁。所以,断舍离尤为重要。
我就患有囤积症多年,一直在通过阅读与实践这些书来自我治疗(《断舍离》、《囤积是种病》、《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小家越住越大》,《丢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治疗效果显著,我才体会到“少即是多”,更少的物质意味着更多的自由和幸福。
7、治疗拖延症的最好方法就是,马上行动,小步快跑。
现代人还有个常见病,就是拖延。尽管有些事很想去做、想了很久,比如运动、读书、旅行、学外语,可是好几年过去了还是原地踏步。各中原因一言难尽,都可以写一整本书,就是《拖延心理学》。我也曾是个病情严重的拖延症患者,自我疗愈的经验就是先迈出一小步,边做边调整,养成“微习惯”。
国民女神张曼玉曾说:“美丽,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其实,健康又何尝不是呢?成功又何尝不是呢?说白了,习惯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我的习惯养成就是走的这个道路,每天做几个瑜伽动作、每天早起十分钟、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天复习英语单词十个……
我的一篇文章《十个习惯炼成高效能人士》,曾在一夜之间成爆款,被140+家媒体/公号转载,其中包括十点读书、行动派Dreamlist、橙子学院这样的大号,可见人们对好习惯养成的渴求。
向外的人际管理:
8、人际交往难免产生冲突,沟通才是解决之道。
沟通时,不评判不抱怨不指责,而是采用观察、感受和请求的非暴力沟通手段,才不会使沟通演变为一场争吵。
而且,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当碰见冲突时,我会放下“输赢”和“面子”,首先去理解对方,他出于什么角度提出这个观点,他一贯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等,理解他与我自己的不同,而非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别人。这就是西方社会和跨国企业非常重视的Diversity。工作时我们经常说一句话,Communication is to seek understanding, not agreement.
当我们放弃了非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放弃了非要说服对方同意我们时,冲突自然就减少了,沟通也变得简单了。
还有,要求别人之前自己一定要能做到。
职场上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避免《习惯力》所提到的“解决问题的1237错误”,即推行一个方案之前,一定要和涉及到的人提前沟通,很多时候是一对一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解决掉他们可能存在的顾虑。
这些沟通方法让我改变了和家人的沟通方式,因而改善了关系,在职场上同样有效,能使我们成为受欢迎的人。
9、工作即道场,修行在各人。
我们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那对待工作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呢?
《全球第一CEO写给个人和企业的成功指南》这篇里提到,选择合适的态度对待工作,尤其是不喜欢的工作。这点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我写过一篇文章《工作虐你千百遍,还是要待她如初恋》,把工作当作能力的修炼场,换个角度积极地去看待那些不喜欢的部分。
10、掌握这三招——识别坏情绪,坏情绪的来源,调教坏情绪,时时掌控管理情绪这匹野马的缰绳。
面对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这让我想起《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里的第一个习惯——操之在我,在外界刺激和我们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我们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如果你不能改变周遭、不能改变别人,至少你还可以选择如何对外界反应的态度。著名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经受二战集中营磨难幸存以后,提出“人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日后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
11、讲故事的能力,即说服力和影响力。
《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里提到的一堂课、决定性时刻、克服弱点的三个故事模型,和我参加头马演讲峰会学到的讲故事的PTCM四步导演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 Problem – Let audiences feel curious
- Turning point – Let audiences feel interested
- Change – Let audiences feel inspired
- Message – Let audiences feel connected
就像导演一部电影一样,这个四部份结构,正好引起听众的四个情绪反应阶段。人是情感的动物,根据心理学的说法,人和人的交往中,先是情绪对接产生感性共鸣,才能更有效的接受对方理性的“讲道理”,这点对于教育孩子一样适用。
我向来读书很慢,属于“磨叽派”,读的过程边想边写,来回反复,这次堪称我的阅读史上最剽悍的一次效率,刷新了前所未有的记录。
同时,我也向猫兄学到了,如何分享读书要点的套路,那就是一个字“三”——把精华内容归纳成三点,精炼,直白,篇幅不大却效率极高。
感谢剽悍一只猫设计的这次剽悍活动!
附:15本活动书单
#667—布同凡想—公号:读步书林#
橙子学院码字岛第1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