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们为什么都崇拜哥 因为哥就是一个传说
宋大哥一出场,就充满了神秘。因为,大哥曾经干过什么,没有人知道;大哥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大哥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崇拜。
人们为什么要崇拜宋大哥?关于这个问题,谁也想知道。但是,谁也不知道。因为,大哥永远都是一个传说!
宋大哥一出场,就有人问施耐庵。“施先生,我们想知道,宋大哥到底曾经干过什么?宋大哥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所有的人,都那样崇拜宋大哥?”
施耐庵说:“因为,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更有着一身高深莫测的武功!所以,大家都崇拜他。”
听到施耐庵的回答,所有人的都感到非常失望。因为,施耐庵的话,显然是在敷衍大家。因为,想成为一个大家都崇拜的大哥,绝不可能这样简单;更主要的是,谁也知道,宋江根本不会武功。施耐庵却说宋江,有一身高深莫测的武功,那不是糊弄人,又是在干什么?
现代小说作者,通常都长着上帝之眼,书中所有人的内心,所有人秘密,作者都知道,而且总是不厌其详的写出来。但是,施耐庵很少有这种习惯。
在介绍宋江时,施耐庵更直接告诉大家,我没有长上帝之眼,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指望我施耐庵,给你们解读宋江。如果想从我的解读中了解宋江,那你们看到的,将永远只是一个传说,而不是真实的故事。
宋江一出场,施耐庵就这样介绍宋江的。“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这段介绍,有毛病吗?当然有毛病了,而且毛病大的去了。
因为,宋江会武功吗?好像不会,至少从后来的内容,我们实在看不出,宋江也是一个会练武的人。什么宋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那不纯粹是信口开河吗?
面对人们的疑问。
施耐庵只好说了。其实,宋江曾干过什么?宋江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也不知道,我刚才跟大家说的,只是一些传说。因为,大哥本身就是一个传说!
如果大家想了解宋江,就不应该总想着他的过去,而应该看着他的现在。因为过去的一切,都只是一个传说。而传说的东西,通常都是靠不住的。
比如,在传说中,宋江有着高深莫测出武功。可是,一个人只要有着八九岁小朋友的智商,就可以知道,这只是一个传说。因为,你从哪能看出来,宋江有高深莫测的武功呢?
再比如,在传说中,宋江只是一个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人。问题是,大家有点脑子好不好?
一个人靠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就让江湖好汉,一见面就“纳头便拜”?我们用脚后跟想一下,都可以知道,这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江湖绝没有这样简单。
再比如,在传说中,宋江是一个迂腐的、文弱的老实人。我们用膝盖骨想一下,都可以知道,这只是一个传说。
众多恶人聚到一块,众多人渣级的恶人聚在一块,都佩服一个迂腐、文弱的老实人?这可能吗?!这可信吗?!就是那些天天看孔夫子文章,长大的书生,也不会这样天!如果大家不相信,看看《儒林外史》就可以了。
所以,传说中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
事实就那摆着,大家非要从传说中,去理解事情的真相,有比这更愚蠢的选择吗?
虽然,人们还有许多,关于宋大哥的疑问,想问施耐庵。施耐庵却不想搭理大家了。于是不耐烦的对大家说。
书就放在那里,你们却不好好看,就知道没完没了的烦我。
我跟你们说了,想了解一个人,不要总想着他的过去,而应该仔细看他的现在。过去的一切,只是一个传说!你们非要钻进传说里面,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永远也不会有答案的!
为什么,大哥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传说,那是因为大哥希望人们崇拜他。
神秘的东西,总是充满了诱惑;神秘的东西,总是令人充满憧憬、幻想;神秘的东西,总是容易让人崇拜。
而传说,通常都是神秘的。
传说开始总是说了,在很久很久以前、、、、。
第二节 宋江是如何收服花荣的 有个不能说的故事
宋江和花荣,曾有过一段怎样的故事?没有人知道!
但是我相信,在那一段故事中,宋江的才气、霸气、邪气、野心,肯定曾把花荣惊得目瞪口呆、目眩神迷!
以至许多年以后,花荣再次见到宋江时,还是一脸的崇拜。
不知道我们注意到没有。宋江出场后,初见花荣的情景,实在太离奇了,也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简单的去思考,自然是施耐庵生活阅历不足,所以才会写出这种,完全不可思议的离奇内容。
《水浒》中,是这样写宋江见到花荣的情景。
花荣见宋江,拜罢,喝叫军汉接了包裹、朴刀、腰刀,扶住宋江,直到正厅上。便请宋江当中凉床上坐了,花荣又纳头拜了四拜。起身道:“自从别了兄长之后,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常常念想。听得兄长杀了一个泼烟花,官司行文书各处追捕。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不知曾到也否?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相见一面,大称平生渴仰之思。”说罢,又拜。宋江扶住道:“贤弟休只顾讲礼。请坐了,听在下告诉。”花荣斜坐着。
不知我们注意到没有。花荣见宋江的礼节,实在太过隆重了。因为,花荣一见宋江,话还没说几句。就是,“拜罢”,“纳头拜了四拜”,“说罢,又拜”;宋江说不必多礼了,花荣终于不拜了,却还是不敢与宋江正面对坐。
这礼节也未免太隆重了吧!
如果,大家觉的这种礼节不隆重。你不妨回想一下,你长这么大,曾对谁,用过如此隆重的礼节?
虽然,现代与古代的礼节不一样。但是,你不妨回想一下,你见到了什么人,会这样激动的一再行大礼?
甚至翻开《水浒》全书,谁对谁,曾用过如此隆重的礼节?
而且,我再接着看原著。
“花荣便请宋江去后堂里坐,唤出浑家崔氏来拜伯伯。拜罢,花荣又叫妹子出来拜了哥哥。”
这礼节,在古代绝对是非常隆重的。
而且,我们再接着看原著。
“花荣夫妻几口儿,朝暮臻臻至至,供茶献酒供食,伏侍宋江。”这种礼节,就更加隆重的,不可思议了。因为,这显然是在挑战人类的智商啊!
所谓花荣一家,“伏侍”宋江,这是什么话?从表面去看,狗屁不通啊!而且是要多不通,有多不通!
因为, “伏侍”?
朋友见面,谁“伏侍”谁呀?而且人家还是全家“伏侍”你,你以为你是谁?奴才见到主子,用这个词是正确的;小辈面对亲近的、或有地位的长辈,用这个词,自然也正确。花荣全家对待宋江,也用这个词,那不是肚里词多,就随便乱用吗?
为什么我小时候,总觉得《水浒》写的前言不搭后语呢?因为,如果《水浒》中的文字写的很好,我们小学老师教的东西,肯定就都有问题了!
花荣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宋江呢?
简单的去理解。自然是施耐庵太缺乏生活了,所以才会写出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见面场景;自然是因为施耐庵肚里词太多了,所以难免有用的错的时候。
因为,花荣凭什么要这样对宋江?总的有个说法吧!
从出身看,宋江出身普通地主家庭,而花荣却是出身将门(“祖代是将门之子”);从地位去看,宋江不过一个县城的押司,而花荣却是一个营级军官;从身手去看,花荣是一流高手,而宋江好像都不会武功。综合的去看,花荣的社会地位,比宋江高多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与你身份比你高的人,到你家住了一段时间,你就是对他再好,你就是再会吹,外人再能夸你够朋友、讲义气,他也绝不可能,对你这样毕恭毕敬。因为,双方的身份在那摆着。
更神的事还在于,宋江面对花荣的这种恭敬,还是一脸的坦然。好像没有任何不安的样子。更没有试图回以相同礼节的意思。总而言之,花荣对宋江拜了又拜,宋江却从未对花荣还以一拜。
如果你是花荣,以你的职务、地位、身手,对宋江一再行大礼,宋江却对你只回以最平常的礼节,你会怎样想?你还会对他越来越恭敬吗?肯定不会的。因为,这不是传说中的热脸贴在冷屁股上吗?
其实,花荣对宋江,尊敬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从原著的具体内容,是找不到答案的。所以,答案只能从宋江这个人物的整体人格、性格中去寻找。
事实上,只要我们把握宋江的人物性格,从后面的内容,逆推回去。自然会发现,宋江与花荣,肯定有过一段外人不知道的经历。而在这段经历中,花荣亲眼见识了宋江的才气、霸气、邪气、野心,所以才会对宋江产生这种不可思议的崇拜心理。
从花荣的话中,作者也清楚的交待了。在五六年前,宋江与花荣有过一段亲密的接触。
“自从别了兄长之后,屈指又早五六年矣。”
他们之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恐怕谁也不知道了。宋江没有说过,花荣也没有说过,作者也没有任何交待。
作者只是留了点活扣、留白,让我们尽情的去想象。
但是,普通读者,不要说没有这种想象力了,就是连施耐庵这种巧妙的活扣、留白,也看不出来。所以,他们在解释宋江的成功时,只是从那段毫无意义的出场介绍中去理解。
其实,宋江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于,人们都对宋江一副敬畏不已的样子。但是,人们为什么会对宋江敬畏不已?却永远也是一个谜。于是,宋江传来传去,就成了传说。
人们在传说宋江时,为什么会这样神秘兮兮的呢?因为真实的宋江,是一个至邪、至恶的大魔头。而宋江却喜欢装出一副大仁大义的样子。所以,人们在传说宋江时,自然不能有啥说啥了。
比如,宋江离开清风山后。燕顺、王英、郑天寿、秦明,自然会极力诉说,他们对宋江的敬佩之情。问题是,他们肯定不会说。宋江曾把几百户无辜百姓的房子烧毁了,把不记其数的无辜百姓杀了,把秦明全家害了。因为,这种事是端不上台面的,它会损害宋江大仁大义的形象。
宋江是如何让花荣尊敬他,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呢?
作者没有明说,我们大家只能推测。就我的推测(顺着宋江的性格、人格去推测),宋江应该曾救过花荣,而且在救花荣的过程中,不但把自己的邪气、霸气、才气淋漓尽致的展示过,还因此害死了很多人。
从某种意义上,花荣与宋江出场前的故事。就是宋江在清风山上的采排版。换而言之,那时的宋江,与什么迂腐、软弱、谦恭、无能,完全联系不到一块,有的只是霸气、邪气、才气、野心。
虽然,宋江的所作所为,让花荣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但是,因为期间的过程却是太邪恶、太恐怖了,如果说出来,肯定有损宋江的形象,所以花荣就从来也没有对人说过。
于是,人们只知道,宋江是花荣的偶像。但是,宋江为什么会成为花荣的偶像,却是谁也不知道了。据最流行的版本,只是因为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但是,一个人只要在道上混过几天,就知道,这纯粹就是哄小孩子的故事。
虽然这一切,只是我的推测。但是顺着小说中,宋江的人格、性格逆推回去,应该离真相不会太远。虽然,这个宋江,只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是作者塑造出来的人物性格是明摆着的。说得毫不夸张些,施耐庵补写宋江前传,也会用类似的套路去写。
第三节 宋江前传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为了让人知道,宋江前传(出场前的宋江),比那段出场的简单介绍,要精彩、刺激、复杂一百倍。所以,施耐庵就在宋江初见花荣那段内容中,作足了功夫。总而言之,真实的宋江,那可了不得了。你看,花荣见到宋江,竟然毕恭毕敬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施耐庵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处理呢?显然是因为宋江前传,远离主线,写起来又复杂,也没有必要。所以,施耐庵就用这种留白的方法,让读者去尽情的想象吧!可是普通读者哪有这种想象力呢?
甚至而言,如果我不给大家这样介绍,许多人肯定都不会知道,原来这样简单的两段话中,竟然会有这样复杂的学问?
不是说了吗?名著绝不是谁也能看懂的。如果人们报着看现代武侠小说的心态,永远也读不懂名著的。
花荣真正敬佩的宋江,是什么样子的宋江。肯定就是那个霸气冲天、邪气冲天的宋江。因为,宋江越这样表现,花荣越敬佩宋江。
我们看原著中的内容。
那两个壮士便不斗,都纵马跑来,直到宋江、花荣马前,就马上欠身声喏:都道,“愿求神箭将军大名。”花荣在马上答道:“我这个义兄,乃是郓城县押司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我便是清风镇知寨小李广花荣。”
花荣说的话有问题吗?自然有问题了!因为,正常人,绝不会这样说话的。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听到花荣这种说话方式。肯定会一脸轻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正常人的说话方式。
吕方、郭盛说:“原求神箭将军大名。”
花荣,却给来了一句:“我这个义兄,乃是郓城县押司山及时雨宋公明。我便是、、、、、、。”这叫正常人说话的逻辑吗?正常人会这样说话吗?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也许不太恰当。就好像有人问:“敢问,眼前这位帅哥尊姓大名?”那个帅哥却来了一句。“我爹是李刚,我便是、、、、、、。”
这问题回答的,逻辑有问题吗?自然有问题。这问题回答的,像正常人说话吗?自然不像。问题是,谁听到这种话,也不会感觉奇怪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帅哥,太崇拜自己爹了,所以走到哪里,都把自己爹顶在头上。
如果用这种例子,类比花荣,似乎有些夸张。但是,除了用这种例子,还有啥例子,能解释花荣这种不伦不类的回答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经过清风山那一段共事,花荣对宋江的敬佩之情,更加强烈了。问题是,宋江在清风山上,到底干了些什么?
我们看看原著。
你道秦明带出的五百人马如何?一大半淹死在水中,都送了性命。生擒活捉得一百五七十人,夺了七八十疋好马,不会逃得一个回去。
秦明见了,心中自有八分疑忌;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烧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秦明看了大惊。
秦明见问,怒气道:“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载,该剐的贼,装作我去打了城子,坏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倒结果了我一家老小,闪得我如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 棒便罢!”
宋江开话道:“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叫小卒似总管模样的,却穿了总管的衣甲头盔,骑着那马,横着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点拨红头子杀人;燕顺、王矮虎,带领五十余人助战;只做总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
宋江早传下号令:休要害一个百姓,休伤一个寨兵;叫先打入南寨,把刘高一家老小,尽都杀了。
这些段落中的内容,宋江哪有一丝一毫软弱、迂腐的痕迹?相反,处处都表现令人恐怖的霸气、邪气。总而言之,杀人如割草,无论是对官兵,还是对百姓;无论你有罪没罪,都一样。更令人恐怖的还在于,为了收服小弟,竟然要害了小弟全家。当然了,敢害宋江的人,自然更是全家死光了。
事实上,宋江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方,还不在这里。因为,这种东西虽然让人恐怖,但是你可以想象。
宋江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方,在于宋江大开杀戒后,这种冲天的霸气、邪气,马上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总而言之,后来出现的宋江,依然还是一个自带三分迂腐气、三分软弱气、窝囊样的文人,让人看不到丝毫的霸气、邪气。
不要说,从未亲眼见过宋江作恶的人了,就是亲眼看到宋江作恶的人,恐怕也会觉得,从前看到的只是幻觉,因为宋江绝不可能是这种恶人。
施耐庵把宋江的这种恶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普遍读者也不会把宋江,和这样的恶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普遍读者,开口闭口都是,宋江太笨了、太傻了、太无能了、太迂腐了。
一个人邪恶到这种地步,已让人瞠目结舌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事还在于,一个人邪恶到这种地步,人们却依然都愿意相信,他是一个迂腐的、循规蹈矩的本份人。
一个坏人,能坏到这种境界,这才是坏人的最高境界。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黑而无色、厚而无形啊!
清风山上的恶行,到底是不是宋江干的?我们只要看看,没有宋江在场时。哪伙强盗,敢这样嚣张、邪恶。
把知府一级的官员,打得不敢露头,把数百户无辜百姓,屠杀殆尽。没有宋江在场时,谁曾干过这种事?
用害人全家的方法,逼着别人给自己当小弟。没有宋江在场,谁曾玩过这种手段?
事实上,这种事,只有宋江在场的时候,才会出现。而且哪种事,也不是只出现过一次。
宋江是一个戴着面具的恶魔。
戴着面具的宋江,从来都是一个自带三分迂腐气、软弱气、窝囊样的文人。但是,摘下面具的宋江,则是一个要多狠有多狠,要多绝有多绝,要多恶有多恶的人。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宋江说是自己是天下第二恶人,绝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第一恶人!
宋江,从出场到谢幕。一直都小心翼翼的戴着面具在生活。他的面具,只摘下过有数的几次,而且时间都很短暂。
人们总认为,那个面具,就是真正的宋江。所以,就会有意无意的屏蔽、模糊、美化、修改真实的宋江。因为人们当时看到的一切,实在太恐怖、太残酷、太邪恶、太不可思议了。因为,那实在不像人类的行为。
江湖人物见到宋江,都是一副恭敬不已的样子。肯定也是因为,他们都曾或多或少的,听到过宋江这种充满霸气、邪气的传说。
也许有人会说了,你就瞎猜测吧。如果宋江在出场前,就曾有过这种霸气、邪气的表现,为什么从没有一个人说起它呢?
宋江在清风山上,肯定表现出了那种冲天的霸气、邪气。问题是,在宋江从清山下来之后,有谁曾说起过、描述过,宋江那段,令人瞠目结舌的经历呢?没有吧!
更主要的是,宋江从清风山下来之后。我们把宋江在清风山上,那段令人恐怖的内容完全屏蔽了,会影响宋江后来的故事吗?显然也不会!
从这层意义上,宋江出场前,肯定也在某个地方(而且有一次,肯定是和花荣合作),曾把自己那种充满霸气、邪气的一面完全展示出来。只是事情一结束,宋江那种冲天的霸气、邪气,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而且再也没有人提起过。
相信江湖好汉们,都曾通过隐密的渠道、传闻,听说过相关的传说故事。只是那些传说故事,都太过离奇、耸人听闻。而宋江出现时,永远都是一副老实、迂腐的样子。所以让人觉的,那也许只是一个传说。但是,这个传说故事,却会让所有的江湖好汉一见宋江,都会充满了敬畏与神秘。
如果宋江只是一个霸气冲天、邪气冲天的人,那他也许会成为江湖上的传说与神话,却不会惹得人们都疯狂的迷恋他、崇拜他。
因为,一个充满霸气、邪气的人,很容易会让讨厌、害怕。面对一个充满霸气、邪气的江湖大哥,人们肯定都会报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谁也知道,和这种大哥靠的太近了,那就是传说中的引狼入室啊!
但是,宋江那种不可思议的迂腐、窝囊、软弱的样子。却显然让人们,对他充满了一种别样的感觉。那就是,人们总会忍不住想靠近它。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传说里,充满了妖异、恐怖、邪恶,却仍然不由自主的靠近它。
宋江就像一把至邪、至恶的魔刀。见过它饮血的人,肯定都会被它的神奇所折服。但是,没有见过它出鞘的人。却永远无法想象,它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施耐庵塑造的宋江,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那就是外表迂腐、软弱、无能,内在霸气冲天、邪气冲天、才气不凡。
见过那把魔刀出鞘的人,肯定会对这把魔刀,充满了敬畏的心理。但是,又偏偏无法描述这把魔刀的具体样子。因为,魔刀的真实样子,是端不上台面的。所以许多亲眼看到它的人,只是一再说它神奇,却偏偏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这更增添了这把魔刀的妖异。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任何一个江湖人物,只要见识过宋江在清风山上的所作所为,肯定都会发自心底的敬畏宋江。但是,他们却不能这样夸宋江。“你看宋大哥有多狠、多恶、多胆大包天、多有本事、、、、。”接下来,再把清风山上的事,具体的说给人听,并且不断添油加醋。
因为,你敢这样夸宋大哥,肯定是不想活了。因为,你这是在夸宋大哥,还是在骂宋大哥。
什么宋大哥一出手,就把几百户无辜百姓家的房子全烧了;什么宋大哥一出手,就把不计其数的无辜老百姓全杀了;什么宋大哥为了收服秦明,把秦明全家都害了。
如果人们都这样宣传大哥,江湖人一见宋大哥,肯定会又敬、又怕了。问题是,大哥的形象也让你彻底毁了。
所以人们在说起大哥时,只是说自己,是如何发自心底的对大哥崇拜。总而言之,他们对大哥的崇拜之情,如绵绵江水滔滔不绝。至于具体是怎么回事,他们谁也不敢乱说的。如果想说些具体的事,自然就是大哥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义薄云天,就可以了。因为,大哥最喜欢听这种话了;你说这种话,永远也没有错。
除了底层的马仔,会把恶、毒、狠当成本事,有点身份的人,都会把这当成耻辱的。换而言之,就是流氓头子,只要人家有点身份,也都喜欢大家夸他大仁大义、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一心向善、以德服人。如果你非要说他多恶、多狠、多坏,他肯定会认为你是在丑化他。说不定,还会派人收拾你,或是上法院告你诽谤他。
我给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杜月笙是黑道大哥,人们夸杜先生时,会怎样说。肯定是宋先生讲义气、够朋友、爱国、爱民、是一个大善人。难道还有人,会把杜先生种种端不上台面的东西,当成杜先生的本事,替杜先生四处传播这种美名?
什么时代的江湖大哥,也是如此。普通马仔自然会把恶、狠、毒当成本事;普通的江湖大哥,自然总会把恶、毒、狠当成一种装饰品;但是真正的江湖大哥,从来都是一心漂白自己,总而言之,人家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嫉恶如仇、代表正义与公理的。
宋江不是好人,施耐庵写的非常清楚。不要说别的了,就是宋江在清风山上那一系列行为,就已可以称得上丧尽天良了。但是,人们依然认为宋江迂腐、软弱、无能。从某种意义上,这才是施耐庵塑造宋江时,最见功力的地方。
第四节 花荣是宋江的台柱
宋江见谁,也是一副谦恭不已的样子,为什么独独对花荣,就这样大大咧咧呢?从交际的策略上,这很好理解。 因为,这是操控人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你对人谦恭时,必须得让人知道,你这是给他面子。否则,你对人谦恭,难免会成为林冲第二。因为你谦恭的结果,就是让人轻视你。
宋江对花荣永远大大咧咧。那就是为了向外人证明,我宋江的身份比你大多了。你看,花荣是有身份的人吧,是一个厉害人吧,但是他花荣见了我宋江,永远都像见了他亲大爷一样。
后来的宋江,偶尔也会把李逵拉过来训一顿。为什么呢?那就是为了向人证明,我宋江比你们厉害多了。你看,李逵够恶、够狠、够天不怕地不怕吧,我训李逵,就跟训自己儿子一样。
林冲的牌理中,没有这种东西(带有压服别人、攻击别人的内容),所以,他对别人谦恭,常常会惹来别人的轻视;甚至让别人,忍不住想欺负他。
宋江不同,宋江的牌理。要钢有钢,要柔有柔;要好有好,要坏有坏;要理性有理性,要疯狂有疯狂;要明有明,要暗有暗。
不论宋江怎样谦恭。但是你想轻视宋江,先跟花荣比一比。
花荣当官时,也有一副小霸王的气质;花荣对自己上司不服气,那是公开顶着牛对着干,更敢率兵打的自己上司不敢露头;而且为了宋江,动不动就是,大不了就舍了这种官服。
花荣当了强盗,也是标准的硬茬。
花荣上梁山,同来的人,为了给花荣长脸(当然,就是为了给花荣争个靠前的交椅),所以在酒桌上,就吹花荣箭法如何神奇。晁盖露出了不服气的神情,花荣当时就不高兴了,因为,你这是不给我面子啊!
于是,饭还没有吃完,花荣一伙就找借口,拉着大家出去转一圈。为什么呢?要找机会,灭灭晁盖的嘴啊!
花荣就对晁盖说:“恰兄长见说花荣射断绒绦,众头领似有不信之意。远远的有一行雁来,花荣未敢夸口,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射不中时,众头领休笑。”
结果,自然是花荣一箭射中。
花荣表演完之后,大家回去继续吃饭、喝酒。
梁山的人,顿时对花荣表示非常佩服了。一方面,自然是佩服花荣的神箭,更主要的,那是佩服花荣的霸气。因为,花荣明着告诉梁山的人,我花荣是不容别人怀疑与不尊敬的。
也许有人会奇怪,花荣哪里表现出霸气了?
许多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是我敢说,处于花荣的位置,绝没有几个人敢这样干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和自己的领导、同事一块出去喝酒。在酒桌上,有人把你夸的天花乱坠,好几个领导、同事都不经意中表现出,不相信你有这种本事的样子。你会如何做?
我敢说,你肯定不敢找借口,让大家一块出饭店(总而言之,先出去溜达一会,回来再吃),然后马上寻找机会卖弄自己的本事。更不敢开口就是,刚才有人说到我有这种本事时,各位领导、同事好像都不相信。现在,我给大家演示一番!、、、、、。
一个人敢这样做,本身就是需要霸气的。如果没有霸气,那就是二百五了。普通人,打死也不敢这样做事的!因为,你这是在明着灭众位领导、同事的嘴。你有这种本事,以后时间多的是,自然有机会显露出来,犯得着在那种情况下,急着表现自己吗?
于是第二天,梁山就开始给大家排座次,当然了,花荣的位置是绝对不能往后排的。因为,花荣不是林冲。你见林冲初来乍到,让他往后坐,那没事;你见花荣初来乍到,想让人家往后坐,那可得想好后果。因为,花荣当时就会给你脸色看的;弄不好,梁山还得来一次大火并。
是不是我说的有点远了。我写上面那一段,只是想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花荣。花荣有着第一流的武功,还有着敢想敢干的性格,更有不甘为人之下的霸气。
普通人和花荣比起来,都差着一大截,花荣见了宋江,都像见了自己亲大爷,普通人有什么资本,去轻视人家宋江呢?如果你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无论宋江对你表现的多谦恭,你也绝不敢轻视宋江的。
就好像刘备,总是一副什么本事也没有的样子。但是,只要人们看到刘备身后的两个小弟,就绝不敢轻视刘备。因为关二爷、张三爷,那是什么人?这两位大爷,扔到哪里,也是标准的本事人。
关二爷、张三爷见了刘备,永远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你有个什么资本,去和刘备摆谱?你跟刘备的小弟(关、张)相比,都差着一大截,或是高不到哪里去。你还敢和刘备摆谱,如果你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就绝不会产生这种念头!
吕布见刘备和自己一味谦恭,于是得意忘形了,就去称呼刘备为贤弟。刘备还没有说话,张三爷当时就火了。因为,你算老几?刘备是我大哥,你称他贤弟,你这不是绕着弯的想给我当大哥吗?当时就把吕布吓得,没话说了。关二爷涵养好,所以没有公开发火,但内心想法也是一样的。
一切是显然的,关、张都不把你当头蒜,你就敢和关、张的大哥充大瓣蒜,你可真有自知之明!
曹操等人,一看刘备,就知道刘备绝不是池中之物,原因太简单了。一个人,能让关羽、张飞那种人死心塌地的追随,他能是池中之物吗?
刘备处世低调,对人谦恭,一副什么本事也没有的样子。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接近自己。因为讨好这样的领导,一点也不丢人,更没有巴结人的嫌疑,因为人家尊重你,你尊敬人家,这太正常了;因为人家对你谦恭,你对人家谦恭,这太正常了。更主要的是,和这样的领导相处,谁也不自卑、谁也感觉很轻松。
许多大哥,就是这样聚集人气的。
如果大哥,走到哪里都是一副霸气冲天的样子,自然会让大家都佩服他。问题是,这样的大哥,谁会自然而然的想着靠近呢?谁会心悦诚服的表示出尊敬不已的样子呢?
大哥绝不会显摆自己的,因为,低调才是最牛逼的炫耀。
谁也懂的,低调是最牛逼的炫耀,但是,能把这一手玩的出神入化的人,显然并不多。而宋江,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我这些天一直在写汉高祖刘邦。就拿刘邦来类比吧。
用你的观点顺着推一下。
刘邦的才能那样高,怎么混到48岁时,还只是一个村长(亭长),接理说以他的才能,混了那么久,混到县里、省里、甚至中央,应该问题不大。
还有了,刘邦的好像也不会武功。就是用黑道类比,杜月笙、黄金荣好像也都不会武功呀。
再有了,刘邦在40多岁才娶的吕后,以前也是只有一外室(刘肥的母亲)。这好像有些反常。
我写宋江时,描绘了一个“天生当大哥的人”的人格特征。这种人,处事风格、思维习惯是不同于一般人的。
现实社会中,不上道的人,实在太多了。你低调,他就以为你无能、软弱,自然要轻视你,甚至还敢探着杆子欺负你,或是想踩着你的脸表现他。
一个人低调,必须得有足够的资本,还得碰到上道的人。
甚至你有足够低调的资本,但是遇到了不上道的人。你一味低调,也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来。
宋江,有没有低调的资本。自然有了!但是,因为,宋江平常太低调了。所以遇到不上道的人,也直接就成了坛三爷。因为,什么白道、黑道、无间道,你道道都通,但是遇到了不上道,那也还是白搭。
我们再想象一下,如果宋江只是一个小混混。身上纹个虎、狼、龙、蛇,没事拿把刀,今天扁了这个,明天让那个扁了;来往的人,不是天天抢小朋友零花钱的地痞,就是天天白吃白喝的小污吏。阎婆惜看到晁盖的信,还敢敲诈宋江吗?肯定不敢了。
因为,在阎婆惜之类的人眼中,这样的宋江,才是所谓的江湖大哥。
宋江那种高人,尚且会因为低调,只能杀人跑路;普通人一味的玩低调,谁敢保证发生什么后果呢?所以,玩低调必须得有资本。更主要的是,还必须得遇到上道的人。
宋江就像一池水。表面一看,清彻见底,而且全无危险。谁见了,也想喝两口,甚至还想洗个澡、游个泳,但是真的下了水,那可坏事了。因为,水里面全是臭泥!你进去了,再想爬上来,那可难了。
宋江为什么总是一副可怜无助的样子呢?因为,方便人们接近啊!如果宋江走到哪里,都是真实面目,人们见了他,就算会纳头便拜,也会拜完之后,就躲的远远的。因为,谁也知道,靠近这种人,不死也得脱层皮。
宋江就像一个魔鬼,表面一看,就是一个楚楚可怜的美女。谁见了,也忍不住产生一种要保护他的冲动,谁见了,也忍不住觉得,你帮了他,就可以得到美人的垂青。但是,当你真的把她搂入怀里,那可坏事了。因为,这根本不是美女,这是魔鬼啊!
许多人初见宋江,肯定都会感到奇怪,因为这样一个楚楚可怜,毫无本事的小男人,怎么会让江湖好汉都敬畏不已呢?难道真是因为他喜欢帮助别人,好像不可能,事实上绝不可能。问题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解释呢?等他们真正看清宋江的真实面目后,自然不奇怪了,但是已为时太晚了。
第五节 宋江在清风山的地位
从清风山上一下来,宋江曾经表现出来的霸气、才气、邪恶、恐怖,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以至人们都不敢相信、也不会相信,清风山上那一系列胆大妄为、丧尽天良苦的事,都是出于宋江之手。
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在清风山群盗中,宋江一直是居中而坐的,一直都是大哥。如果说清风山上的事,与宋江无关,跟谁有关呢?
更主要的是,清风山群盗的灵魂人物,就是宋江。事实上,清风山的群盗,只有宋江在,心里才会有安全感,办事时心里才会踏实。
在清风山强盗南下梁山泊途中,原著是这样写的。
燕顺劝道:“哥哥,太公既已殁了,便到家时,也不得见了。‘天下无不死的父母’,且请宽心,引我们弟兄去了,那时小弟却陪侍哥哥归去奔丧,未为晚了。自古道:‘蛇无头而不行。’若无仁兄去时,他那里如何肯收留我们?”
从这段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宋江一直都领导着那伙强盗。以至,宋江突然说要离开那伙强盗时。那伙强盗当时就没了主心骨。因为,蛇无不头不行啊!
原著中还写着。
花荣与秦明看了书,与众人商议道:“事在途中,进退两难:回又不得,散了又不成。只顾且去。 还把书来封了,都到山上看;那里不容,却别作道理。”
秦明、花荣、燕顺等人,一听宋江走了,就害怕梁山不收留他们。我们总认为,是因为宋江救过晁盖等人,所以只有宋江领着,秦明、花荣等人,心里才塌实。其实呢?事情哪有这样简单。
去投靠梁山,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因为,这牵涉一个英雄排座次的问题。
梁山肯定会收留清风山群盗的,问题是,同样是收留,其间的差别,却大到天上去了。
说得具体点。如果晁盖收留了清风山的强盗,却采取王伦对待林冲态度。总而言之,我们梁山讲究按资排辈,大家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那与不收留清风山一伙人,有什么分别?
比如,杜千、宋万的才能,与林冲相比,那差的连影儿都没有。但是,王伦却让杜千、宋万排在林冲前面。那也就是林冲,能接受这种事实。
如果晁盖,也用这种排座次的方法,安排清风山的强盗(让花荣等人排到杜千、宋万后面)。就算晁盖一脸热情、一副诚心诚意留清风山强盗的样子。清风山的强盗,恐怕也会气得都吐了血。
如果真成了这种结果,你说清风山的强盗,是应该火并梁山的好汉呢?还是忍气吞声接受这种事实呢?
晁盖也许不会这样恶心人。但是,如果晁盖不充分尊重清山上强盗的地位,那与王伦收留林冲,还不是五十五步与百步之别。
在意淫社会的故事里,私人的情谊,常常会被无限夸大。因为,这是小说主人公成功的主要法宝之一。
在现实社会中,抛去背后的利害关系,所有的私人情谊,价值都是非常有限的。在现实社会中,只有父母对子女,才会很大限度的,超越利害关系;其它关系,都是难以超越利害关系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的兄弟,或姐妹、朋友、叔叔、舅舅遇到急事,想借你十万块钱(你一年能挣十来万,攒个三五万;他的经济条件不如你),你给他借吗?我不敢说,谁也不会借的。但是,我相信,愿意借这笔钱的人,肯定会非常罕见。关键是,就算你愿意借,你老婆(老公),会同意吗?
更主要的是,这是跟你借钱,还不是和你要钱,如果他和你要这样一笔钱,就更不要说了?
如果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才是多大点事。问题是,这事放到现实社会中,那可大的去了!
我上面所说的情谊,够大吧!(都是人最亲近的人)。但是在这样的利害关系面前,都会变得不堪一击。
别人有难,你给人家通了一个风、报了一个信,你就指望人家完全超越利害关系回报你,你也想的太夸张了吧!
更何况,清风山群盗上梁山,关系着梁山的整体利益。梁山群盗会因为区区一个救命之恩(人家有难,你给人家通了一个、报了一个信),而无视自己的利害关系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梁山群盗,认为两大山头合并,会增强他们的实力。那有没有宋江带队,他们也肯定会接收清风山群盗。
如果梁山群盗,认为两大山头合并,会威胁他们的权力、地位;而且又认为,自己有能力拒绝接收清风山群盗。那宋江所谓的救命之恩,真能改变他们的选择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种关系着集团前途命运的选择,私人之间的情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至少这种价值可以小的忽略不计。
清风山群盗,之所以希望宋江和他们一块上梁山。绝不是简单的因为,宋江对晁盖有救命之恩。而是因为,宋江本身又有着很高的江湖地位,还有着过人的魄力、能力,更有清风山一伙如虎如狼的小弟给抬轿子。
在这种背景下,宋江上了梁山,抢了晁盖的大哥位置,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就算宋江当不了大哥,当个二哥,应该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如果是这样,清风山群盗对自己上梁山后的前途,才会心里比较踏实。
但是,没有宋江领衔,清风山群盗,心里就会感觉不踏实了。因为,秦明、花荣是刚从白道进入黑道的人;王矮虎等人,又是登不上台面的黑道中人。凭他们的身份,上了梁山,到底能为自己争取到什么样的地位,他们是一点信心也没有的。
既然宋江不上梁山,清风山群盗,就只能通过给花荣抬轿子的方式,为清风山群盗争取地位了。
在这种背景下,花荣自然得出头,替清风群盗争取地位了。
我们看原著中的内容。
秦明、花荣在席上称赞宋公明许多好处,清风山报冤相杀一事,众头领听了大喜。后说吕方、郭盛两个比试戟法、花荣一箭射断绒□,分开画戟。晁盖听罢,意思不信,口里含糊应道:“直如此射得亲切?改日却看比箭。”
这段内容,看似只是一段闲话。其实,这是清风山一伙人,在炫耀自己的资本。总而言之,我们在宋大哥的带领下,在青州那是干的轰轰烈烈;总而言之,花荣的神箭,那是谁也比不了的。
换而言之,别看我们人少,但我们绝不是吃素的;我们在青州混不下去了,那是因为我们玩的太大了,绝不是因为我们混的不行了。
而晁盖等人,自然对此有些不服气。
总而言之,不吹牛,你们能死啊?你们混的这么好,为什么还要跑路到我们这里呢?换而言之,你们把自己说的这么了不起,是想干什么?想让我们把前面几把交椅,都让你们坐?
但是,为了给清风山群盗的面子,自然也得装作听的津津有味。
晁盖等人肯定想了。
这些家伙,在自己那里混不下去了,现在跑到梁山了,还一副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如果一个劲的给他们面子,他们恐怕会得寸进尺,从而想把前面的几把交椅,全部让他们的人坐。
于是,晁盖等人,自然不想再继续给清风山群盗面子了。在这种背景下,当清风山群盗吹花荣神箭时。晁盖等人,马上就露出了不以为然的样子。
晁盖表面上是不信花荣的神箭,实际上,更多是的不信清风山群盗,说他们在青州如何的了不起。而潜在的意思,自然就是,少吹一会儿吧。不吹牛,也死不了人。你们再会吹,也是你们在青州,混不下去了。你们真有自己吹的那么了不起,还上梁山干嘛呢?
清风山群盗,看到晁盖为首的人,竟然这样不给他们面子。于是,饭吃到一半,就找借口,要出去溜达一会。
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当日酒至半酣,食供数品,众头领都道且去山前闲玩一回,再来赴席。
当下二十一位头领,相谦相让,下阶闲步乐情,观看山景。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
花荣寻思道:“晁盖却才意思不信我射断绒绦。何不今日就此施逞些手段,教他们众人看,日后敬伏我?”把眼一观,随行人伴数内,却有带弓箭的。花荣便问他讨过一张弓来,在手看时,却是一张泥金鹊画细弓,正中花荣意。急取过一枝好箭,便对晁盖道:“恰才兄长见说花荣射断绒绦,众头领似有不信之意。远远的有一行雁来。花荣未敢夸口。小弟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射不中时,众头领休笑。”
为什么吃饭中间,大家要出去一会呢?
表面上,自然是大家没事要溜达溜达。实际上,这是清风山群盗,想寻找机会灭灭梁山群盗的嘴。总而言之,我们说自己,曾在青州干过什么,你们却认为我们在说大话。你们这不是明着不给我们面子吗?
不给我们面子,我们可以慢慢找。有一件事,那是等不得的。因为,排座次的议题,马上就要提到日程上了。你们连这么点小事,都不给我们面子,排座次时,肯定就更不用多说了。
所以,这个面子,必须得赶紧找回来。
于是,饭吃到一半,大家就离席出去了。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花荣这一箭。没准大家再走一会,也会找个机会,让花荣露一手。甚至,没准儿还会各派两个代表,打上两场友谊赛。
只是,花荣一箭,就把梁山群盗的嘴给灭了。花荣这一箭射出,等于告诉梁山群盗,你们也就是井底之蛙,我们跟你们说点正经事,你们总以为我们说大话。
梁山群盗这个跟头可栽的有点大了,因为,你们觉的这种事不可能发生,人家却是给他们,真真切切的又表演了一次。再寻点事比一比,梁山群盗还真不敢了,因为再这样干净利索的输上一次(派个代表打一场友谊赛,却让人家打败了),梁山群盗恐怕就得跟人家谦让大哥的位置了。
而且花荣一箭射出,也让梁山群盗发现,清风山群盗,那是一点亏也不吃的硬茬。晁天王一句话,没有给人家留面子,人家当时就要灭晁天王的嘴。如果在排座次时,不给人家安排个合适的位置,弄不好,就要起火并了。
对于这一点,晁盖一系还是非常清楚的。因为,他们进入黑道时的第一课,就是梁山是大家的,如果谁想独霸梁山,随时都有可能引起火并的。
第六节 大哥就是这样潇洒
有人在评论《水浒》时,认为石勇投书(说宋江父亲死了),可能是宋江故意设的局。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不过,如果这样分析下去,那线索挖的就太深了。所以,我倾向于认为,石勇投书,只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
当然了,宋江就是上了梁山,也可能会找借口离开梁山的。因为,当时的宋江,还是计划超然于黑白两道之上。所以,他绝不可能上梁山强盗的。
而且,宋江不上梁山。更会让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因为,宋江现在上了梁山,就注定是一个大哥(除了晁盖,当时已没有人敢坐在宋江前面了;就是晁盖,也得跟宋江谦让一下大哥的位置)。但是,宋江却是宁愿当一个囚犯,也不愿意上梁山。
别的事,已不用多说了。仅宋江在这里表现出的潇洒、气派,就足以把江湖人全部雷倒。因为,这也太潇洒、太气派了吧!
宋江杀人如割草(宋江一出手,就杀了几百个官兵,还杀了数百户无辜百姓);宋江害人,那是没深没浅(宋江为了收服秦明,把秦明全家都害死了)。宋江做事,那是无法无天(宋江率人,把知府打得躲在城里,不敢露头)。
但是,宋江放着江湖大哥不当,却要当一个囚犯。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谁也不知道了。总而言之,人家这觉悟、这境界、这水平,叫人怎么形容了。
问题是,大哥为什么当囚犯,也不上梁山呢?为什么呢?
大哥出牌,谁也看不明白。话说回来了,大哥出牌的策略,大家都能看明白。那大哥一点武功也不会,靠什么把一群江湖好汉,收拾的服服帖帖呢?你以为,真是靠什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朋友热情?
不要说,没有见过宋江邪恶一面的江湖好汉了。就是亲眼看到宋江杀人如割草,害人没深没浅的江湖好汉,肯定也会觉得宋江当时丧尽天良,也全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因为,凭宋江这种觉悟、这种境界、这种水平,怎么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去害人呢?
于是,不要说,没有亲眼看见宋江真实面目的人,就是亲眼看见宋江真实面目的人,也会觉得宋江那副可怕的面孔背后,有着一颗善良的、仁慈的心。至于没有亲眼看见宋江真实面目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大哥那副慈祥、温和的外表后,更有一颗善良的、仁慈的心。
一个江湖大哥,说死说活要退出江湖,为此不惜主动当囚犯。这种江湖大哥,怎么可能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坏人呢?所以,就算这个江湖大哥干过什么无法无天的事,也肯定是小弟们干的,绝对与这个江湖大哥无关。因为,这个江湖大哥是最奉公守法的人。
坏人经常能看到,但是一个坏人,能坏到这种境界。那可真是非常罕见了。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黑而无色、厚而无形啊!
小时候,看到宋江回家投案自首。总觉的非常不符合情理。
因为,宋江在清风山闹的惊天动地;而宋江的真实身份,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宋江第一次上清风山,一句“可惜我宋江死在这里”,早已把清风山的强盗全部雷倒了。小喽罗们,肯定都会惊奇宋江的名号,怎么有这种魔力?因为轻声一叹,就让几个大王,都惊得跳了起来。小喽罗更会惊奇,这位传说中的江湖大哥,怎么会这样一副其貌不扬,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样子。我们可以想象,宋江第一次上清风山,就会成为清风山小喽罗们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
宋江第二次上清风山,那种冲天的霸气、邪气,肯定更把清风山的强盗雷得外焦里嫩了,因为恶人见多了,但能恶到宋大哥这种境界的人,那实在是没有见过。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宋江,肯定更是清风山小喽罗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
更主要的是,清风山群盗决定上梁山时,原著是这样写的。“小喽罗们有不愿去的,赍发他些银两,任从他下山去投别主。有愿去的,编入队里。就和秦明带来的军汉,通有三五百人。”
既然如此。宋江在清风山上的身份,还能成为什么秘密?因为,知道的人太多了,而且四下出走的人,也太多了。所以,关于宋江清风山的光辉事迹,肯定会通过各种隐密的渠道,传遍了整个黑白两道。
在这种背景下,宋江回家投案自首。那不是危险之极吗?因为,只要当地官府,翻起他在青州的案子,那宋江肯定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后来,我想通了无间道的原理。自然就明白,宋江那种超级无间道,哪会怕这种事呢?
一个江湖大哥,响应政府号召,在父亲的恳求下投案自首。官府哪敢翻他别的案子呢?不要说没有具体证据了,就是有具体证明,官府也不敢啊!不要说官府是人家的朋友了,就是官府是人家的仇人,也不敢这样办案啊!
因为,官府敢这样干,具体负责人,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不要说,黑道朋友不会放过他了,就是白道大佬也不会放过他,甚至皇帝知道了,也会下旨杀了他的。因为,这种作法,那是严重的不上道。一个人能不上道到这种境界,那可真得点本事。
宋江是什么人?一个江湖闻名的大哥。现在,人家听说政府大赦天下(所有罪行都减一等),于是放着江湖大哥不干,回来接受政府改造。
宋江的父亲是什么人?一个害怕儿子走邪路,不惜装死,把儿子骗回家,让儿子接受政府改造。
人家这样做。你却趁机翻人家别的案子,往死整人家。这是想干什么?你这不是逼着人家一心一意当强盗吗?
从黑道上说,郓城县就在梁山脚下;郓城县衙,没事招惹这种大魔头。本身就是没事找事。因为,这是逼着梁山好汉劫牢反狱啊!区区郓城县那种监狱,怎么可能关住这种大魔头呢?
到时候,人家黑道的朋友,劫牢反狱、把宋江全家接到山上。再拿这件事大做文章。总而言之,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你说白道大佬(甚至皇帝)追究下来,那个具体负责这件事的官员,还有活命的机会?肯定没有!
甚至而言,宋江面对这种仇人,也不会率人杀他全家的。因为,宋江会让他死的更难看。强盗杀了他,没准他死后,还会成为烈士;他想这样死,想的也太美了。
一个江湖大哥,响应政府号召,放着江湖大哥不当,愿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一个希望儿子走正道的父亲,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已走上邪路的儿子骗回家,劝他接受政府改造。
这种事迹,放在哪个年代、哪个地方,不是一件值的大书特书的事情?
作为一个政府官员,你能把这种人,逼的全家都当了强盗。你的本事,也太大了吧!
就是高俅知道这件事,也会恨得想剁了这个官员。
如果皇帝听到这件事,肯定会恨的,想把这个官活剐了。因为,这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一家人,这种奉公守法的一家人,都能让你逼的走投无路,全家当强盗。普通人家,谁能吃住你这样迫害?
人们都说现在强盗越来越多,我一直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现在看来,都是让人们这种官员,给逼的!如果皇帝这样一想问题,具体办事的官员,有几个脑袋够让砍的?
为什么大哥能成为传说呢?
因为大哥所作的事,表面看,都是不可思议的。但实际上,都是有着深意的。总而言之,那种冲天的邪气、霸气,必须得想办法冲淡。否则,大哥虽然能让大家害怕,却会变得没有人敢接近了,更没有人会发自心底的尊敬了。
我年收入最多时,也不过十万多点。只是工作时间太长,也太辛苦,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写东西。我后来就改职了。
现在工作比较清闲了,写作的时间多了,但是年收入却明显少了,也就六七万吧。
一个把业余时间,全部沉溺于书堆中的人;一个在业余时间,就能一年写百万字的网络写手,哪有时间追逐现实中的东西呢?
我学生时代,就非常喜欢一句话。剑客无情,剑客只钟情于剑,剑客就是把一生奉献给剑的人。
一个既然有志于作思想、搞写作,就应该全心投入这里面。
说到作人、作事比较差的领导,我生活中真有一个这样的领导。他的工作能力、行事风格,那是大家公认的非常差劲的。
这个领导做低层管理时,正好是我的顶头上司,所以我们关系也算比较好。我从来也没有试图劝说过他,应该怎样。因为,现实社会中,真是龙走蛇窜,各有各的盘算。
你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人家在层层竞争中,逐渐成了领导干部。你去给人家讲如何做人做事,人家会是什么感觉?
再说了,就我的感觉,我认识的人,不要说能成为更高的管理者了,就是能成为管理一二百人的底层管理者,也常常都把人情世故吃透了。如果我跟人家讲这些东西,人家也许还会觉得,我说的这些东西,还有着太多书生气的内容。
我写这段话,只是希望大家知道,现实社会才是大家学习的大课堂。我写的东西,大家当小说看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