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就是《边城》的结尾,这结尾看似和全文中的其他语言一样带给人的第一感受是平淡、清丽、悠远… …细细品味, 这貌似简简单单一句结尾的含义不止那么少,其中的蕴藉甚至无限。
我觉得傩送永远不会回来了。傩送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大老的出走而死、二老的责怪与离开、翠翠选择的等待… …都是“边城”里的人们所应做的事,每个人的做法都绕开了人间的计较,抛开了对欲望的迷恋,每一个人只是随着古老的节奏,按照着自己的善良和德行,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掺杂任何的虚伪与牵强,一切都是那样平静、舒缓、淡然,好像他们本就应该那样做似的。他们从容面对变故的态度被作者描绘的是那样的理所当然。《边城》所应有的结局就是这样;“边城人”所应做的事就应是这样。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翠翠那浑然天成的美丽与纯净给二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傩送的歌声让翠翠在睡梦中都能感觉到甜蜜,于是,一份同样的感情便明明白白地存在于两人的心底了,并且,一旦存在,就不可动摇了。大老出事之后,二老的心中充满了对祖父的怨恨,但对翠翠的爱却又是不能割舍的,所以他仍然对别人说出自己想要渡船而非碾坊的念头。这种复杂的感情让他远远地避开了自己的家乡。
照剧情的发展,二老应该是不会回来的。因为他早已认定大老是翠翠的爷爷间接害死的。尽管他曾经宁可不要碾坊而要渡船。但他大哥的死,变成了他永远无法跨越的心理障碍。他心里多多少少会有自责与内疚吧。带着这样的心结,他又怎么可能做到和翠翠自然快乐的相处呢?
从二老父亲的态度来看,他更倾向于和王团保家结成一门亲事。二老也知道家里可能并不同意他娶翠翠。大哥已经没了,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了。他不愿让家人为难,也为了自己缓一缓,就离开了。也许在外面的世界,他想明白了,对感情的事也看淡了,倒乐得清净,就一人在外漂泊无定度过一生了。把美好的回忆和爱情都收藏在心里,快意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