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写作群第三天,有的同学已经交了三篇文章,我却纹丝未动。
今天必须要交作业!
呃……
早上五点二十起床,打开电脑时八点五十。三个半小时在“去写——不想写——写吧——太难——快去——……”的交战中度过。
这期间,我刷过数次二三分钟的手机,甚至以学习之名研究公号标题(要先写作业啊),但总是自责的放下手机。
这期间,我随便打开不下五本书。只是象征性地翻看两三页,被“写”这个想法逼得每次都放下书。
这期间,我收拾艾盒。最终只给两个艾盒清除艾条灰烬,还有四个原封未动,各自躺在沙发上。
这期间,躺回床上小睡,其实并没有睡着——成年人了,心中有事睡不着的。
这期间,我过得很痛苦,真心累。两个小人持续争论。而我什么事儿都没做成,充满了自责、焦虑,和数不清的自我怀疑。
我有完美主义,不写作业是觉得自己写不好。
丑文章总要见老师。
想到这段话:
完美主义者总是不想将作品拿出来接受反馈。《幸福超越完美》中说:完美主义者会暂时性地或永久性地推诿自己的工作,因为工作本身对他们是痛苦的过程,而且不行动就能避免他们失败的可能。
对结果的过于看重,导致我无法行动。看来必须学会享受写作的过程。
不敢尝试远不及失败有价值。我们可以在失败中学习,或者并不是失败,只是一次练习。
让我换个角度思考。
师者的角度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赞同学生因为害怕写不好不交作业吗?当然不!不练习,如何能练好?最起码,写出来还可以修改啊。
朋友的角度
当我置身事外,把自己当成别人,我会觉得她已经在行动,这就很厉害了。即使现在写得不是特别好,不过,随着积累和练习,就会越来越好的啊。
转换角度之后,写的力量增加了。我要做的就是立即写,哪怕只是为了让自己没有纠结自责和焦虑。
在反复拖延的过程中,我心目中写文章的难度不断拉大。其实,当手指在键盘上舞动时,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
这是我的方法,一起来看看遇到同类情况,牛人怎么做。
把我应该去做,变成我想去做、我选择去做。前者是强迫自己,容易产生排斥心;后者却是自愿。
艾力说,有时录制《酷艾英语》,也会担心讲不好。他的办法是:放下对后果的担心。即便是没人支持,就当是自己和自己聊天,那也挺好的;即便这次效果不佳,起码将步子迈出去了。
他说: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来自未完成任务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以及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而觉得任务没做好的负罪感。
来自朋友的激励:你自己说过,在赛场上哪怕比分是零比十,零比二十,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要放弃,真正不可原谅的不是失败,而是放弃比赛的行为。
这是艾力在写书时,几次因为反复修改、折腾到凌晨一两点还是没写出一个字,特别想放弃时,朋友对他所说的话。
对事情的结果担心时,既要坦然面对,又要树立起即使做不好,也自有其意义的信念。如我,即使写得不好,我就当教给自己面对拖延的方法,避免以后发生同样的事情。
如能结交到相互鼓励的朋友,那更是三生有幸。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初入大学,在师姐旧物摊上,买到一本她认为是上帝特意丢下来的绿皮书,感觉每句话每个故事都是专门说给她听的。
她把有激励作用的警句用红笔写在白纸上,贴在墙上,每日诵读。
当学习烦躁时,心情低落时,就朗读警句,激发斗志。
在写作或工作辛苦时,对未来缺少信心时,或者是看到周围人生活依旧,快要被同化时,需要读名言警句。自己也要整理符合个人情况的警句,每日朗读,能让我充满干劲。
《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的作者纳塔莉认为:
“该写作时便写作,别让自己和内疚、控诉及暴力的威胁战斗。”
作者推动自己到书桌前的小计策:
不想写的时候,拿起电话和文友约定一周后见面,写出东西给她看。
一早醒来,告诉自己:“早上十点以前,你想干吗就干吗。一到十点,手就得握着笔。”
一早醒来,不多想,梳洗,直接走到书桌前,开始写。
精疲力尽时,特别不情愿写作。用巧克力碎粒饼干引诱自己写。
符合我的是第三条和第四条,早点写比晚写更好一些,用喜欢吃的蛋糕帮助自己完成,写完后打几把消消乐。内在的小孩子比较喜欢这些方法。
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中举例子,说做事就像把地压平的水泥滚轮动起来,开始要耗费不少气力,但一旦动起来,就变得轻松地多。
万事开头难,其实很多难是自己想出来的。
他建议在不想写作或者做事的时候用正面思考,想象完成后的幸福和成就感。
像我规定自己在一年内必须写出五本两百页左右的书,我会和自己说:工作完成后,我可以看到自己写得书陈列在书店最显眼的地方”“我写的书会被刊登在报纸上,而且会用半版或整版的篇幅曝光”“会有越来越多喜欢我的读者,不断写信来鼓励我”,等等。
当我不想写的时候,我试着用正面思考,想象读者对我的鼓励,还会赞赏我……写的多了,我也会出书,自己的书放在书架上,感觉真美好!
立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