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前,英雄微时,曹操篇和刘备篇早已完成,但孙坚篇却搁置半个月,因为不好写。
孙坚英年早逝,在反卓运动中阵亡,可以说在三国故事中刚开始波澜壮阔地打拼,就戛然而止。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孙坚在第七回中就身亡,篇幅极短。但不能忽视,绕开孙坚,三国会少一个角,故事无法开始。
乱世出英雄,黄巾之乱令各路英雄崭露头角,董卓之乱让各路英雄大显身手。
孙坚,两场运动都是主角实力参与。
从头开始讲。
一、少年勇谋
孙坚十七岁时,和父亲到钱塘江。十多个海贼抢劫商人的财物,在岸上分赃。孙坚提刀上岸,高声大叫,做出左右指挥部署的姿态,令海贼以为官兵赶到,赶紧弃财物逃跑。孙坚因此在县里知名,被荐为校尉。
二、募乡勇剿许昌反贼
会稽湾贼许昌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集几万反贼。孙坚联合郡司马招募勇士上千人,合力破贼,斩杀许昌及其儿子许韶,清理了这场反叛(《三国志》有史实记载)。因此,孙坚升任县丞。
三、破黄巾之宛城之战
宛城之战,朱隽带兵四面将城围住,并采纳刘备的建议攻打三个门。
孙坚负责攻南门。
孙坚,“广额阔面,虎体熊腰”。攻城之时,孙坚率先登城,斩贼兵二十余人,压住了贼兵的攻势和士气。并从城上飞身夺了敌将兵器和战马,往复奔突,杀敌无数。
守城,是居高临下,箭、弩,甚至石头、火箭齐往城下招呼。
攻城,是自下而上,要躲开缶石刀箭保护自己,还要攻击灭掉守军,生死就在须庾之间。
孙坚一鼓作气,为后面的兄弟们杀出一条血路。
江湖人称“江东猛虎”。
及到董卓专权飞扬跋扈,曹操号召群雄“扶持王室,拯救黎民”,孙坚更是第一时间响应,并在讨卓战争中充当前锋。
四、一马当先
反卓同盟成立,孙坚自告奋勇为先锋,带领本部人马杀奔汜水关。
“坚披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敌军)而骂”。
一马当先,且一语中的,因为孙坚骂的是:“助恶匹夫,何不早降!”
一句话指出了董卓倒行逆施违背君臣伦理,其追随者都是助纣为虐。
五、光明磊落
袁绍存有私心,断孙坚粮草,致使孙坚被动,以致行军遭遇挫折,并痛失忠义之将祖茂。
孙坚没有忍气吞声,至袁绍帐中直言:“董卓与我,本与仇隙(怨恨)。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馋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
“下为将军家门之私”有点迎合袁绍,但不为私欲,而为国家一马当先征伐董卓却是义正言辞。令袁绍惶恐无言以对。
六、刚正不阿
董卓为拉拢孙坚,主动示好要讲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孙坚的儿子。此时董卓操纵王室如日中天,但孙坚不为所动,斥责来使:“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一身正气,刚正不阿。
有权势有兵马,武艺在身,智勇双全。更难得的是,在这样的乱世,保有一颗悲悯心。
七、悲悯情怀
反卓运动如火如荼,董卓从洛阳撤出。临行前,大肆杀戮抢劫洛阳的富户和百姓,并在城中放火焚烧居民房屋。一时之间,洛阳沦为人间地狱,董卓甚至掘帝王陵墓取珠宝财物。
孙坚飞奔洛阳,发兵救火,安抚百姓。灭掉宫中余火,令军士清扫整理,并掩闭被掘的陵墓,祭奠亡魂。
诸事料理清楚,回到军帐,夜里星月交汇,孙坚仰望天空,悲悯感叹:“贼臣乱国,万民涂炭!”
乱世之中,见多生死离别,经历太多杀戮,尚能有这样的悲悯之心,很难得。
但孙坚的格局并不仅限于军事报国,他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鸿鹄之志。
八、鸿鹄之志
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并安顿整理,命运之神眷顾了他:无意间得到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秦始皇命工匠琢磨成玺,李斯刻的这八个字。秦灭汉兴,此玉玺传在汉宫。
阴差阳错,孙坚得到这块玉玺,他深信这是冥冥之中上天赐予他的重任,“必有登九五(皇位)之分。”要“速回江东,另图大事”。
无可厚非。乱世出英雄,成就一番事业的最高境界就是坐北朝南九五至尊,独当一面,不再掣肘于人。
但罗贯中是以有汉室宗亲背景的刘备为正统,曹操是“乱世奸雄”,而孙坚,罗大师安排他英年早逝。
九、英年早逝
袁绍得知孙坚拿到传国玉玺,提出这是朝廷之宝,应当众留在反卓同盟,待灭了董卓,再返还朝廷。
能信吗?
肯定不能。
反卓同盟之初,作为盟主的袁绍即存有私心,怕孙坚势力壮大而断其粮草,致使孙坚行军受挫蒙受损失,孙坚本人也九死一生。
换做袁绍得到这块玉玺,估计是迫不及待要称王称帝。
孙坚不傻,他坚称自己手上没有玉玺,并发誓:“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剑之下!”
这是第一次发此毒誓。
即到刘表来截孙坚索取玉玺时,孙坚又发了一次这样的毒誓:“吾若有此物,死于刀剑之下!”
罗大师不但安排孙坚发了两次这样的毒誓,而且安排毒誓应验。
因玉玺,孙坚与刘表生了嫌隙。在袁术来书建议孙坚攻刘表,袁术自己攻袁绍的时候,孙坚开拔讨伐刘表。
刘表手下大将试探诱惑孙坚入埋伏圈,孙坚果真只带三十余人出营追赶,且因为自己马快而只身犯险,进入埋伏圈,乱箭齐发,孙坚死于岘山,年仅三十七岁。
一向智勇双全的孙坚却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只能说无巧不成书,全凭作者一支笔。
孙坚的生命戛然而止。但孙家的故事并未结束。因为孙坚有出色的弟弟和四个儿子。
身后:后继有人
孙坚的弟弟,孙静。
孙坚的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熠、孙匡。
出发讨伐刘表时,孙静带孙坚的四个儿子立在马前壮行。孙静谏言:“董卓专权,天子懦弱,海内大乱,各霸一方;江东方稍宁,以小很而起重兵,非所宜也”。
江东新起,不宜起兵;天下大乱,各霸一方。总之应在江东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缓缓图之。孙静出场极少,但这两句充分表明孙静有谋略,能深藏。
但孙坚箭在弦上,没有接纳弟弟的建议。木已成舟,只能助力。长子孙策自告奋勇随父出征。在战斗中孙策全副武装,挺枪立马于父亲孙坚身侧。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孙坚有同心策力的孙氏家族。
后来的故事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先机,刘备三兄弟谋略和勇猛合体,而孙静孙策孙权夹缝中求生存,最终也异军突起。
十、吴国建立慰孙坚英灵
孙坚阵亡,孙氏家族并未衰落,江东地区也没落于他人之手,而在孙静和孙策孙权的领导下,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最终在群雄逐鹿中鼎立一角,创立三国之吴国。
孙坚地下有知,应该很欣慰吧?